凄风苦雨中,菜农天不亮就要起床收割;再在小贩的不断压价中,无奈地看着一捆捆菜被廉价运走……我们在菜市场买一斤迟菜心要花上4到5元钱,落到菜农手里的仅有1/3。(《中华工商时报》2011-01-13 )
迟菜心,是菜心的一种,一般从农历十月栽种,生长期90-120日,收割时每棵菜心1斤左右,最重的有3斤多。因其时至深冬上市,比一般地区的菜心都要迟,所以称为迟菜心。迟菜心是广东省增城市小楼镇腊圃村有名的特产,无论是炒、煮还是滚汤,吃起来都清脆爽口,鲜甜美味。
早上5时30分,在腊圃村村口已有10多位菜民正在和小贩讨价还价。“菜老了点,叶子没虫眼,1块2一斤?”“不行,我今年就这些菜了,你不要我等会推到菜市场卖。”“好了好了,不说了,1块2毛5,行不行?”“不行!”小贩转悠了一会再过来,“1块3,多一分我都不要了。”菜农想了想,“算了,算了,凌晨2点多起来的,卖了回去睡会。”
旁边停着的几辆小货车尾厢大开,所有称菜的磅秤都是自带,菜农的一律不用。“菜相”好点、叶茎嫩点的收购价都在1.5元一斤。只见谈好价钱后,菜农将菜搬到小贩的秤上后看到只显示44斤,便说,“我不管你的秤准不准,你加多一斤就行,1块多,可以吧?”小贩立即跳了起来,“不行!不行!44就是44,多一斤,我全部都不要了。”菜农也不示弱,“我在地里称明明有47斤,现在只有44,你加多一斤都不行?”“不行!”小贩头都不抬,菜农只好将菜重新搬到车上,等待下一个买主。
和其他小贩不一样,本地人小陆与同村人“杀价”不是太狠,只要对方价钱开得不是太高,他都会收下来。“如果1块5一斤拿的货,我再转手给小贩要2块5,要不没得赚,有时候会零售卖给几个熟人,4块一斤,不过量不大。”小陆说,真正赚钱的是那些开大货车的商贩,他们1.5元一斤收来,拉到东莞、深圳,可以卖到5元一斤,还很好销,一上午转手就能赚上6000元至7000元,广州迟菜心多,卖不到那个价。
“一年算下来,亩产菜心约4000斤,产量不低,但收入并不高。”菜农赖叔说,最高卖过2元一斤的批发价,现在1.5元一斤已经不错了。1米高的迟菜心要再砍去外面包裹的粗叶和前后两头的根茎。“地里收上来的菜心基本上是3斤要减去2斤,没办法,要不收货的老板不要。”赖叔扳着手指算了一笔账,从去年10月底开始卖最早一批迟菜心,算下来今年平均每亩收入3000-4000元,每亩迟菜心需要投入人工费700元、租金200元、肥料300元、种子200元,一亩菜心成本要1400元。
2010年11月,中国的CPI高达5.1%,创下了26个月以来的新高,人们感慨不已地说,在常用的五六千个汉字当中,最热门的其实就一个字:涨!什么都在涨。电、煤、水要涨,油、肉、蛋在涨,粮、菜不例外……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剌鼻的涨价味。而迟菜心只不过是千百种涨价中的产品之一。可究竟是从哪里涨起来的?涨价的利润又都到哪里去了呢?
显然,菜价上涨获益最多的是蔬菜流通商,而不是菜农。菜农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很难与市场顺畅衔接,时常出现丰产不丰收及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过剩。便宜时不得不卖,当价格涨到高位时,很多菜农又无菜可卖,根本无法获得高菜价带来的利益。既使国家开通了蔬菜绿色通道,节省下来的这部分利润也分毫到不了菜农手里。而就目前中国大中城市的蔬菜供应来说,90%左右都要通过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这些市场基本上由企业投资并经营,为了收回投资并获得利润,只能采取收取高额进场费、摊位费、交易费等,怎不导致菜价上涨?谁是最大的获利者,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