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韩寒现象(三)
这是因为我牵挂着将来的中国会落到什么人手里,百年国耻会不会重复出现,所以才格外地关注青年。韩寒现象连西方媒体也全力加入对其炒作,可想而知它对年轻人可能会产生多大的影但,让人不得不给予相应的关注。
据“中广网北京2月6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去年的2月4号,韩寒突然开了微博,尽管当他一句话没说时,粉丝量已经破万,尽管当他说了简简单单一个“喂”字,短短两天时间里就被转发5500余次,评论11000多条,成为网络现象。”
昨天“搜狐”有人说:“就在一个小时前,韩寒的博客访问量已经超过了4亿5千万。”
由此可见人们还在为韩寒现象加温。
而经我的调查发现,韩寒并没有似资产阶级新闻媒体炒作的那样,发展到了无人不知的地步。“中国电信”刚刚派到我家处理网络故障的年轻技术员,和我交流了在网络写作的信息与经验,当我向他调查韩寒时,他竟然浑然不知,反而问我“好像听过,是韩国人吧?”经过我调查的所有大、中学青年教师学生中,没有找到一根韩寒的“粉丝”,得到的回答都是
“韩寒的文章吗?读过,还算可以。”
“韩寒的博客吗?偶尔。”
我倒成了韩寒的义务宣传员。这是我过去十分不愿意的事。
现在我反而愿意当这个“宣传员”了,原因正如网络上看到的:“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韩寒现在成长了,不走极端了,不瞎狂,这是一个好事儿。人民大学教授张鸣:韩寒对公共事务发声,说明他有见解,有头脑,他不仅可以生存,而且可以发展,对世界产生影响,影响力之大是惊人的,他对公共事务的这种发声是我们所有教授加起来都不能企及的。”虽然我不能苟同他对韩寒影响力的无限夸大,但是也承认有这种可能性,那就要看韩寒今后的努力,而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比如我,原来特别不喜欢资本主义,因此就不看“资本主义”,行吗?
但是,不仅仅是韩寒,对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过度吹捧,吹得越高跌得越重。而且去年美国《时代周刊》在渲染韩寒现象时,在高度肯定韩寒造反有理时,也没有忘记对他提出适当的批评,批评他还是局限在当局所能接受的范围。似乎在暗示,学以前的精英那样冲杀出来吧,来到西方“自由世界”你就有可能当上中国皇帝。
韩寒喜欢大方,他对待人家投给他的稿子,“支付一千元一篇的退稿费用,或者可以选择接受一字一元的稿费价格”,一字一元,价格不菲,就不知对工农的体力劳动他能否仍如此慷慨,一滴汗一元?由此也可检验出韩寒的“正义”的局限性,虽然我从所读的有限的韩寒文章,还没看见他对工农的认真的态度,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草民”好像也不包括工农在内,但愿这是我的偏见。
这不是,昨天网络炒韩的标题就格外醒目,“梦想是需要养的 无关房子和车子”?
他说:“有的时候梦想也是需要养的,因为他像宠物一样,你不能指望他一来的时候就像一个成年的金毛,每天跟着你走,很高兴。他刚来的时候就是一只小狗,他不懂事,会乱跑,会随地大小便,他需要你去养他。完成一种真正的纯粹的,可能和儿时记忆有关的梦想,无关房子无关车子,我觉得这样会更加地无憾一些。因为当你很老的时候你跟你的小孩说,我曾经完成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的时候,他会有荣耀感,小孩子会觉得,哇!好伟大,而不是说,你看爸爸曾经掏出首付买这套房子,然后每月还贷,这样连你的孩子都未必崇拜你。” 除了他举的例子太俗气,俗得连低等工农都难以理解外,总的思路还算是“基本健康”。
是的,人的思想绝对不能被物质生活所左右。不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更不能“有奶便是娘”。不知小韩所说的是否涵意此观点。
写过之后,我从“孔和尚”的博客里读到他对韩寒的一段比较弓细致中肯的评论:
“韩寒是车手作家,这个车手除了是他的真实职业外,本和尚更愿意同时看成是韩寒的“文学表达方式”——韩寒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车上,永远用车手的速度感来看待生活。他的深刻与肤浅,他的准确及误判,他的傲慢和谦卑,都与此相关。而这正是当代文学中一个具有崭新意义的“文学”样式,也就是韩寒为当代文学所做的贡献。”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