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归还社保欠账,合理分配“蛋糕”,切实保障企退职工基本权益

建言书 · 2011-03-23 · 来源:强国E政广场
退休双轨制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多年来企退职工一直在质疑:

为什么企业养老金水平这么低?难道仅仅是退休双轨制造成的吗?

为什么出现了企业养老缴费率世界最高而替代率却最低的极端反常现象?

社科院专家郑秉文说,我国目前是三个人工作缴钱,其中有一个是退休的,“等于三个养一个,每个人缴的钱是工资的28%, 三个养一个这个替代率应该是退休的这个人拿的退休前工资的84%才行,而现在不是这样,现在仅仅是相当于退休时的50%。”为什么84%变成了50%,而且实际上只有40%多?

为什么企业养老改革越改替代率越低,由改革前的90%降低到目前的40%多?

为什么养老改革前五十年间退休的企业职工的退休金,本来一直由政府负担,改革后政府却一推了之,全部转嫁到在职的年轻职工身上,形成六十年间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全部由在职职工十几年的缴费来承担的极端不合理状况?

经过长期质疑和思索,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

原来,企业养老存在的水平低下和严重不公问题,除了备受诟病的退休双规制的原因外,养老改革初期应该由政府偿还的一大笔对企业老人的隐性负债,或者说应由政府承担的一大笔转型成本至今拖欠未付,形成了政府对于企退老人的巨额社保欠账,这实际上是政府一直在占用、拖欠企业老人的养老费用!

道理明摆着,企业养老既然由现收现付制改为统账结合的制度,那么新老退休职工的“统”和“账”两部分,即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都应全部到位,才有充足的资金支付能力,才能确保养老金的合理水平,新制度才能正常运行。既然规定缴费率为28%,那么“老人”和“中人”改制前的28%也必须由政府补齐。为什么呢?因为国家为了积累建设资金,过去长期对企业职工实行低工资高积累分配政策,企业职工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全部上缴到国家。毛泽东说:“工人工资一个月50元,一年600元,还有7400元上缴国家”。(顾龙生编著:《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635页)“工人除提供出来的他们的必要劳动之外,剩余劳动所提供的资金,都由国家集中”。(同上书第620页)上缴资金中当然包括了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等费用。吴敬琏说“在国家承诺包揽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等保险,实行现收现付的情况下,职工的社会保障缴费在发放工资以前已经作了扣除。这笔钱积累在国家手里,用来兴建国有企业,职工不需要也没有个人账户积累。”企业职工当年为了支持国家建设资金的原始积累,勒紧裤带,将全部剩余价值上缴国家,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牺牲,铁证如山,谁也无法否定。胡晓义公然胡说什么“这是因为这个制度现在承担着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缴费这样一个沉重的历史包袱”,竟然否认缴费的历史事实,将企退职工的养老费用视为“沉重的历史包袱”。是无知还是故意?过去实行现收现付制上缴的钱没建账户是事实,但“没有账户”能等同于“没有缴费”吗?老职工默默奉献几十年,从牙缝里挤出钱来全部奉献给国家,到头来岂能落得身无分文养老钱,既无8%,也无20%,完全仰仗年轻人养活?这合乎情理吗?他们的28%呢?须知,国企的老板是政府,既然企业养老改制了,政府难道不应该给老人们补齐吗?光说“视同缴费”,政府不出钱,谁能做“无米之炊”?有人会说,不是按照“视同缴费”给老职工发钱了吗?是的,发是发了,但发了多少钱?哪里来的钱?统筹基金里既无老人的20%,个人账户里老人又是“空账”,一半职工的84%的缴费不到位,仅靠在职人员缴的钱,国家不拿钱投入养老基金,养老基金总额不足,企业养老金水平怎么能不低下呢?替代率怎么能不降低到40%多呢?这个基本的事实,如此简单明了!那些“社保研究所”里的众多专家们竟然默不作声,是视而不见还是有意回避?那个身为副部长的胡晓义甚至公然否定缴费的历史事实,究竟意欲何为?

可见,当老职工的养老保障由现收现付制转向统账结合制后,政府就必须及时偿还对他们的这笔社会保障欠账,他们的“统”和“账”两部分都必须到位。吴敬琏说,“显然,这样做是既合理又合法的,因为在工资扣除基础上形成的这部分国有资产产权本来就属于为这种积累作出贡献的老职工,在改行个人账户制时自然应该将这部分积累还给他们。国家是否偿还曾为国有资产的存量积累作出过贡献、又往往在经济改革利益重组过程中受到利益损失的老职工的这笔欠账,是一个关乎数以亿计的老职工的基本权益和政府政治信誉的重大问题。”郑秉文在讲到我国养老改革学习拉美不成功的原因时也指出,拉美养老“较好地较好地解决了养老保险制度转型成本问题,但中国一直未能解决该问题。”

这笔社保欠账数额究竟有多么大?请看当年的测算情况:“这种需要由政府负担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规模很大,世界银行1997年估计为当年GDP的46%~69%;一些经济学家的估计为当年的71%至94%不等;国务院体改办课题组的估计更高达145%。即使假定隐性负债只占中国1997年GDP的30%,其总量也超过2万亿元。对老职工的这笔养老保险欠账问题不解决,新的养老保险体系无法正常运作,建立社会安全网、保持社会稳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吴敬琏:《国有股减持要解决的问题》2002年01月21日 《财经》杂志)很明显,国务院体改办课题组作为专设机构,其估算比其他人的估算应该是最可靠的。按照国务院体改办课题组的估算,1997年的GDP为78973亿元,欠账额应为78973×145%=11.451万亿元,这是1997年的数额,考虑到币值变化,到了目前欠账就远不止这个数额了。还必须指出的是,吴敬琏所说的还账只是强调做实“个人账户”,这是不对的,既然是“统账结合”,“账”的部分应该偿还,“统”的部分也应该偿还,而且是应偿还的大头。全部职工的28%的资金都到位了,不需国家财政花钱,替代率自然会达到84%。在此基础上,国家财政“蛋糕”再合理分配一部分,就能使企退职工的生活得到很好的保障,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得到提高,真正分享到社会发展成果,从而真正实现尊严养老。

要求政府归还企业老人这笔巨额社保欠账,十几年来,广大企业职工在呼吁,专家和经济工在呼吁,吴敬琏多次呼吁,林毅夫也在呼吁,他们还联名向全国两会递交了提案,今年两会期间李滨生委员又一次递交了要求解决对企退职工养老欠账问题的提案。然而时至今日,并未见政府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由于企退人员养老金待遇严重低下,养老金差距日益悬殊,十几年来企退职工的诉求呼声持续不断,愈演愈烈。而政府部门屡屡以“企业与机关制度不同,无可比性”、“资金渠道不同,不好解决”为借口加以拒绝。意思是企业养老金只能由职工个人账户和所在企业的缴费形成的养老基金解决,不能由国家财政渠道负担。我们不禁要问,企业职工作为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创造者,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为什么就不能国家财政收入分担,国家财政收入的“蛋糕”为什么不应该有企退职工的份额?这样的制度合理吗,合法吗?
诚然,国家财政每年也拿出一部分财政收入补贴企业养老基金。但是政府只是在养老基金发生亏空时才给补窟窿,与巨额欠账相比补贴金额十分有限。更需指出的是,这种补贴只是在养老金低水平上的补贴,补贴后的替代率也只有40%多。从历年情况看,财政补贴比例、大概在养老基金支出的百分之十几左右。如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各级财政补贴分别为971亿元、1157亿元、1437亿元、1646亿元。(数据来源于各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各级财政补贴的1646亿元,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8894亿元的比重为18.5% ,仅占不到五分之一的比例。这就是说,企退职工的养老金80%以上是由个人和所在企业的缴费形成的养老基金承担,各级财政补贴只占百分之十几,其中央财政负担部分还要少些。即是所在企业的缴费实质上也是职工的剩余价值形成,并非企业主掏腰包缴纳,顶多不过少赚点利润罢了。由此可见现行企业养老制度确实是地地道道的职工自己为自己养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财政“蛋糕”越做越大,但是其中用于补贴企业养老基金的份额微乎其微。比如2008、2009两年,国家各级财政收入分别为61330亿元、68518亿元,这两年用于补贴养老基金的数额分别为1437亿元、1646亿元,补贴金额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仅为2.34%、2.4%。这就是说国家财政高达六七万亿的大“蛋糕”,分给5000万企退职工的份额仅有百分之二点几的微小比例。

问题在于,如果是在政府归还了社保欠账的基础上,政府的财政大“蛋糕”分给企业老人的份额少一点也情有可原。可是现在政府的社保欠账高达数万至十几万亿,每年补贴的数额仅有欠账额的几十分之一。这就是说政府财政一方面侵占着巨额的企业养老费用,另一方面每年对养老基金的补贴又微乎其微,如果将每年的补贴算作归还社保欠账的话,需要几十年才能还完。可见,由于国家财政用于企业养老基金的补贴比之于巨额社保欠账微不足道,而且欠账还将继续长期拖欠下去,这事实上就等于政府的财政大蛋糕不仅没有企退职工的份额,而且还将长期占有企业职工过去的养老费用,或者说反而占有了企业老人的蛋糕。

吴敬琏说:“国家是否偿还曾为国有资产的存量积累作出过贡献、又往往在经济改革利益重组过程中受到利益损失的老职工的这笔欠账,是一个关乎数以亿计的老职工的基本权益和政府政治信誉的重大问题。”事实证明,由于政府长期拖欠企退老人的社保欠账,造成了企退老人的养老金水平极端低下,月均1300多元扣除个人账户返还部分实际只有800多元,与机关事业不缴费的月均五六千元形成巨大差距,极端不公,已经侵害了数以亿计的老职工的基本权益,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政治信誉,对社会构成了明显的不稳定因素。党中央要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5000万企退职工的基本权益不容侵犯!政府长期拖欠巨额社保欠账,侵占企业养老费用,侵害企退职工基本权益的的极端不公现象必须立即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年均财政收入增加近万亿元,政府已经完全有能力尽快解决这个拖延了十几年的转制成本问题,“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尽快归还社保历史欠账,解决养老巨大不公问题不能再拖了。企退老人余生有限,,不能再让他们含恨离世了!

温总理说“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把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那就是政府的良知。”敦请政府出于“政府的良知”,尽快归还企业老人的旧“蛋糕”,并在此基础公平合理分配新“蛋糕”,使企退人员也能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过上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沐浴到公平正义的阳光!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2.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5. 元龙||美国欲吞并加拿大,打脸中国亲美派!
  6. 俄罗斯停供欧洲天然气,中国的机会来了?
  7. 华东某地方农村调研总结
  8. 哪些人不敢承认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
  9. ⾼龄劳动者:延迟退休、社保困境与超龄压⼒
  10. 关于人工智能认为把毛主席称呼为‘教员““不妥”的一些思考。
  1.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5.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6. 到底谁“封建”?
  7. 掩耳盗铃及其他
  8.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9.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0. 小岗村分田单干“合同书”之谜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我们还等什么?
  9.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