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钱就可以出“书”的年头,敢于将自己的书向陌生人赠阅,窃以为这是很需要一点勇气的。道理很简单,举凡自尊自重的,倘若不是相信自己的书确实值得一读,谁敢?
笔者手头就有这么一本书,名曰《感悟浩然》(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就是刘国震先生向我这个陌生朋友赠阅的。全书22万字,除附录的一些资料外,绝大部分文字都是力排“众”议,专为著名作家浩然“说几句公道话”的。
浩然,本名梁金广,早年以脍炙人口的长篇巨著《艳阳天》、《金光大道》蜚声文坛,以讴歌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而享誉天下,以淡泊名利、安于清贫、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而有口皆碑,终身为践行“写农民,为农民写”的宗旨和誓言而笔耕不辍,深受百姓的喜爱和敬重。他著作等身,影响深远,是中国当代文学绝对绕不开的作家,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信仰坚定、情操高尚、善良淳朴的农民作家,仅仅因为“文革”中江青给予看重并曾试图拉拢利用而备受“争议”——
有人企图将浩然与“文革”和“四人帮”绑到一起,说他是江青的“亲信”、“钦差大臣”;
有人信口开河,将《金光大道》歌颂的50年代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说成是“人民公社化”、“大跃进”,进而予以全盘否定,并污蔑其“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都“不能成立”,“完全是虚假的”, “已经被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更有甚者,70年代末,北京市文联的某领导甚至对要求拜访浩然的一名外国记者公然造谣,谎称浩然“连字都不会写”,“他的小说都是雇人写的,署上他的名字就是了”;
显然,这已经不是什么文艺批评、文学争鸣了,而是出于某种心态和某种需要所进行的攻讦和诽谤。面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身攻击和妖魔化喧嚣,面对一边倒的媒体语境,刘国震拍案而起,挺身而出,从1999年开始,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大量翔实的史料,以无懈可击的论证,为浩然辩诬和正名。孰料,“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一“辩”竟是十年!
翻开这部文集,一个个旗帜鲜明、富有特色的标题顿时映入眼帘:
“也为浩然说几句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评’?”,“追到黄泉骂不休”,“当文学评论盯紧了‘前列腺’”,“否定了‘神’,‘鬼’必然泛滥”,“这句话该抛弃了”,“他的作品教人学好”,“见过如此欺世盗名的吗?”,“诗人艾青批评过《金光大道》吗?”,……
阅读这些评论或随笔,深感一股浩然之气扑面而来:
“文革”中“走过弯路甚至写过一些有错误倾向作品的作家也绝不只是浩然一个”,为什么别人都成了无辜者、受害者甚至英雄,却“单单抓住浩然不放,于‘文革’结束二十多年后仍苛求于他?”
说讴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金光大道》“没有认识价值,‘只是图解了一个误国殃民的政策’”,把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诬蔑为“整个中国的巨大灾难”,“请问这是抨击浩然还是抨击共产党、抨击社会主义制度?”
为了戳穿“文革”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谎言,一口气列举了33位知名作家和根据其作品改编的戏曲、电影等。
为了纠正《金光大道》“遍布着伟大舵手的黑体字语录”的“洋偏见”,异常执着地进行了统计,在《<金光大道>里有多少毛主席语录》一文中指出:《金光大道》第一部、第二部约有100万字,六处引用了伟人毛泽东的话,共计539字。请问,将500多字放在100万字1336个页码中,怎么个‘遍布’法?
……
不难看出,何止是在为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作家辩诬?他是在为一个尚未远去的光辉时代辩诬,为党在建国之初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辩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合法性辩诬。归根结底,他是在捍卫几亿人民为之奋斗和献身的社会主义事业,捍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感悟浩然》坚守良知,激浊扬清,堪称好书!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