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发现
王世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毛泽东曾经提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首次提出“两个结合”,中共二十大将其写入报告和新党章。这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表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标志我们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发现。
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国文化的成就处于世界先列。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中国的经济和国际地位急剧下滑,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当亚非拉许多地方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时,中国也变成一个贫穷落后、割地、赔款、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地民族主义风起云涌,民族自觉之声此起彼伏,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迎来摆脱殖民统治、独立自主发展的机会。
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以天下为己任,从鸦片战争到现在170多年时间里,一直在探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国内、国外学者把中国落后归结为儒家文化的保守和顽固。提出打倒孔家店,认为中国要复兴必须彻底铲除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经过一百多年的浴血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二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器物层次,也就是生产、生活工具和生产方式;组织层次,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精神层次,即人的伦理、价值取向等。根据汉语大词典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可代代相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有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从三个层次经济基础看,中国有著名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这些方面让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大为提高,宋代技术发展较快。从组织层面看,周朝是井田制,近似于农奴制;秦以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从政治组织看,周朝是封建社会,秦朝废除封建,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汉朝以后延续这种方式。而延绵不断的中华文化,指儒道释迦,主要指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体系。
孔子称“仁者爱人”,“爱仁”是“仁”的本体。冯友兰认为“《论语》中言仁甚多,即人之性情之真的合礼的流露。而即本同情心以推己及人也。”作为上层建筑的儒家文化是有能力随着时代、环境的不同而不断调整、创新,以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不是顽固、保守、一成不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实际上可以从亚洲四小龙有能力在儒家文化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得以证明。
如果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消失了,我们就会像今天的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罗马文明一样,即使有一个经济实体,在相同的土地上,但是已经是不同的文化了。
三
早在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商人《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称赞中国文化充满“纯人文的美德、忠诚、牺牲”。福楼拜1869年出版的《情感教育》认为,法国社会推崇中国古典建筑、文学、哲学、戏剧、生活方式,认为“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
培根说:“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汤因比《历史研究》:大同世界是不久将来的事情。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这个礼物应该是现代西方活力和传统中国的稳定二者恰当的结合体。
西方也有不少人谈儒学的复兴,1980年代100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在欧洲聚会,讨论人类的生存困境与出路,主张21世纪世界的文化应该是儒家文化的复兴。世界宗教大会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确立为全球伦理金规则。
201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是孔子的“学以成人”,国际哲学联合会主席德莫特·莫兰说:在中国,哲学以及更广泛意义上对智慧的教化有着令人震撼的悠久历史。这个国度贡献了历久弥坚的遗产。我们立即就想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朱熹和王阳明。这届大会向着跨文化的理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四
文化是心灵的创造,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进步的阶梯;是对自然的认知、超越和回归,是对社会和人的不完善性的超越和建构,是对美好生活即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文化是一种信仰体系和精神家园;是一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八十年代“河殇”,仍然是讲蓝色文明的兴起,黄色文明的衰落。1988年中国伦理学会在陕西宝鸡召开“中国传统道德分析与评价”学术研讨会,讨论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虽然各抒己见,但是冲突论仍然是主流观点。
直到21世纪国学热兴起,国民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才有了根本的转变。新时期我党提出民族复兴和文化自信,进而提出“两个结合”,则标志着我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发现。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宋代思想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中国文化的崇高使命。冯友兰先生说:“仇必和而解”是客观辩证法。不管人们的意愿如何,现代的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是照着这个客观辩证法发展的。人是最聪明的,最有理性的动物,不会永远走“仇必仇到底”那样的道路。这就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和世界哲学的未来。
张岱年先生提出“综合创新论”:中国新文化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成果的综合。马克思主义学说是西方文化精粹的汇集。所以,中国新文化的主导思想应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思想的综合。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与“美美与共”,都是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本文参考林毅夫《中国经济发展与文化复兴》光明日报2011年11月14日第15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