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追随这面光辉旗帜
浩然
只因有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一群从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走过来的、曾经被剥夺了上学读书权利的工农后代,才能够不仅拿起笔来写自己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且成名成家了——光凭这一点,我们就感恩戴德,同时,更加坚定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信仰与拥护。
毛泽东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灵魂和总纲领。《讲话》发表的时候,我还是个10周岁的儿童。由此开始,我先间接后直接地受到它的阳光照耀、雨露滋润。
大西北的文艺工们,首先在这面光辉旗帜引导下,走到工农兵中间,创作出反映工农兵生活的歌曲、戏剧和小说。工农兵热烈欢迎这些属于他们自己的文艺,给它插上翅膀,飞过万水千山,飞到我的家乡:冀东一块抗日根据地的边沿小村。
歌声召唤着我,我跟着唱起“东方红,太阳升”和“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戏剧鼓舞着我,我学者扮演《兄妹开荒》里的哥哥和《王宝山参军》里的小姑……
革命的通俗小说吸引着我,熏陶着我,诱导着我;我模仿赵树理编故事,幻想着《新儿女英雄传》的样子,写一部歌颂盘山英烈的厚厚的书。同时,利用由于革命节节胜利而越来越好的条件,一边补习文化知识,一边练习写作……
纪念《讲话》发表10周年的时候,我整整20岁。在当时的河北省省会保定,我买到一本《讲话》,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亲聆毛泽东同志的教诲。给我指路,给我志气,给我智慧,给我为之献出青春和生命的决心和力量。以后我努力地照《讲话》精神为人为文,学懂一点,就实践一点,不断地取得一些进步。到了纪念《讲话》发表20周年的时候,为这个农民后代,终于迈进文学的大门,出版了小说集,还有意识地在那一年动手写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仿佛一瞬间,又经过火路云程的20载!在这20年当中,《讲话》受到考验,每一个文学艺术工也受到考验。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讲话》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我们党,凡是正确地按照《讲话》精神指导文艺队伍,我们就丰收,就前进;稍有游离就遭灾,就停顿,甚至倒退!我们每个文艺工,总的方面与此是休戚相关的。但路子再平坦、再笔直,也得靠自己清醒地、自觉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我个人的经验与教训时时警告我:每走一步,都不要忘记“文艺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为人民大众写作,为推动时代前进写作,会吃苦,会流汗,会牺牲一些个人的东西,但是所取得的点滴成绩,都是高尚的,都是人格与生命的胜利。为自己的名利而投机取巧地写作,为发泄个人不健康的情绪而对人民和社会不负责人地写作,即使碰巧碰上“好运”,即使名噪一时,荣耀一时,也是卑下、可耻的失败者,甚至是历史和时代的罪人!
坚持为人民大众写作,就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深入到他们中间,知心连心,心心相印,从而达到了解他们,熟悉他们,再进一步真实生动地描写和艺术完美地表现他们,最终达到“服务”的目的。
我要永远追随毛泽东文艺思想这面光辉的旗帜,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为建设精神文明,为巩固和发展关系到今人和后代幸福前程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竭尽我的全部心血与力气。
1982年4月27日草于北京通州镇,1990年5月13日一字不改地抄于三河县泥土巢
浩然自注:这篇小文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0周年而写的,因一家编者认为其“调子太老”而没有发表。小文的确写的不很精彩,但它表白了我的真实信仰。人们的信仰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也不可以由于偶然的外界什么人、什么力量一讨厌一反对,就能够改变得了。信仰决不同于赶行市的萝卜、青菜,新的就一定比老的鲜亮、值钱;尤其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革命作家,应该把他的信仰比作常青树,越老越绿得苍劲壮美,越老越绿得坚强不衰。不具备以这样的精神和品格为锻炼、追求目标的人,就不配“革命作家”这个圣洁的称号。因此,我希望八载前所袒露的这番心意,到了《讲话》发表48周年的日子能够跟广大读者见见面。
(选自浩然《泥土巢写作散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
毛泽东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灵魂和总纲领。《讲话》发表的时候,我还是个10周岁的儿童。由此开始,我先间接后直接地受到它的阳光照耀、雨露滋润。
大西北的文艺工们,首先在这面光辉旗帜引导下,走到工农兵中间,创作出反映工农兵生活的歌曲、戏剧和小说。工农兵热烈欢迎这些属于他们自己的文艺,给它插上翅膀,飞过万水千山,飞到我的家乡:冀东一块抗日根据地的边沿小村。
歌声召唤着我,我跟着唱起“东方红,太阳升”和“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戏剧鼓舞着我,我学者扮演《兄妹开荒》里的哥哥和《王宝山参军》里的小姑……
革命的通俗小说吸引着我,熏陶着我,诱导着我;我模仿赵树理编故事,幻想着《新儿女英雄传》的样子,写一部歌颂盘山英烈的厚厚的书。同时,利用由于革命节节胜利而越来越好的条件,一边补习文化知识,一边练习写作……
纪念《讲话》发表10周年的时候,我整整20岁。在当时的河北省省会保定,我买到一本《讲话》,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亲聆毛泽东同志的教诲。给我指路,给我志气,给我智慧,给我为之献出青春和生命的决心和力量。以后我努力地照《讲话》精神为人为文,学懂一点,就实践一点,不断地取得一些进步。到了纪念《讲话》发表20周年的时候,为这个农民后代,终于迈进文学的大门,出版了小说集,还有意识地在那一年动手写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仿佛一瞬间,又经过火路云程的20载!在这20年当中,《讲话》受到考验,每一个文学艺术工也受到考验。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讲话》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我们党,凡是正确地按照《讲话》精神指导文艺队伍,我们就丰收,就前进;稍有游离就遭灾,就停顿,甚至倒退!我们每个文艺工,总的方面与此是休戚相关的。但路子再平坦、再笔直,也得靠自己清醒地、自觉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我个人的经验与教训时时警告我:每走一步,都不要忘记“文艺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为人民大众写作,为推动时代前进写作,会吃苦,会流汗,会牺牲一些个人的东西,但是所取得的点滴成绩,都是高尚的,都是人格与生命的胜利。为自己的名利而投机取巧地写作,为发泄个人不健康的情绪而对人民和社会不负责人地写作,即使碰巧碰上“好运”,即使名噪一时,荣耀一时,也是卑下、可耻的失败者,甚至是历史和时代的罪人!
坚持为人民大众写作,就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深入到他们中间,知心连心,心心相印,从而达到了解他们,熟悉他们,再进一步真实生动地描写和艺术完美地表现他们,最终达到“服务”的目的。
我要永远追随毛泽东文艺思想这面光辉的旗帜,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为建设精神文明,为巩固和发展关系到今人和后代幸福前程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竭尽我的全部心血与力气。
1982年4月27日草于北京通州镇,1990年5月13日一字不改地抄于三河县泥土巢
浩然自注:这篇小文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0周年而写的,因一家编者认为其“调子太老”而没有发表。小文的确写的不很精彩,但它表白了我的真实信仰。人们的信仰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也不可以由于偶然的外界什么人、什么力量一讨厌一反对,就能够改变得了。信仰决不同于赶行市的萝卜、青菜,新的就一定比老的鲜亮、值钱;尤其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革命作家,应该把他的信仰比作常青树,越老越绿得苍劲壮美,越老越绿得坚强不衰。不具备以这样的精神和品格为锻炼、追求目标的人,就不配“革命作家”这个圣洁的称号。因此,我希望八载前所袒露的这番心意,到了《讲话》发表48周年的日子能够跟广大读者见见面。
(选自浩然《泥土巢写作散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sh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