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同中国革命文艺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作为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产生处在历史横坐标和纵坐标的交汇点上,也就是说,它一方面高度契合并适应了中国革命文艺实际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也继承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宝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理论结晶。如果我们把“五四”以来的各种现代文艺观比作群峰耸峙,那么毛泽东文艺思想无疑是处于最高山峰的位置;如果我们把170多年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发展比作一条汹涌奔腾的长河,那么毛泽东文艺思想无疑是这条河流中水面最为宽阔、水量最为宏大、影响也最为深远的一段。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我国革命文艺事业中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已经被历史所证明了的。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毛泽东文艺思想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成为我国革命文艺事业前进的灯塔和指针。由于毛泽东文艺思想是真正活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优秀文艺传统和革命文艺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也由于它在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群众等一系列价值系统和理论方法论上有许多创造性的阐发,解决了诸多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它已成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这种我们擅长而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本领”,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则,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文艺运动方向的确定和路径的选择依然具有内在的向导和引领作用;再则,毛泽东文艺思想依然是我们追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是实现文艺理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魄”的杰出榜样;三则,毛泽东文艺思想中那些发前人所未发的深刻见解和理论阐释,使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在文艺观念中得到前所未有的贯彻和体现。实践表明,学好毛泽东文艺思想,对实现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繁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现实价值,通过将其放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谱系中去考察,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原理进行理论活动的,它的理论创造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的结合过程当中完成的。譬如,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将政治在经济基础之上对文化是一种被反映与反映的关系,作为一个规律提出来,这在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是没有如此明确的表述过的,而这一点对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毛泽东的提法,显然纠正了以往有些论者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的教条化的、庸俗经济决定论式的误解。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作为领袖人物,毛泽东对文艺问题关注的持久和深入,涉及面的广博与宏大,著述和言论的数量之丰富,其内容更具20世纪革命时代和社会主义时期文艺运动经验总结的特点,并善于将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结合起来,本身又是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有着坚实的文学创作实践经验,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从争夺“文化领导权”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来看,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高度关注和缜密思考,更是别具深意,体现出伟人的深邃眼光和博大襟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付出了惊人的、超常的代价。而这个过程,无论是历时之长久、问题之复杂、斗争之激烈,还是为此所花费心血和精力之巨大,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文艺运动史上都是仅见的。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组成部分而存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实现了美学和历史的高度统一,实现了艺术和革命的高度统一,绝不像有些论者所说的那样:“忘记了文艺的本性是审美”,只有“政治实用功能”。毛泽东文艺思想筚路蓝缕地开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对后人的教益和启迪是永恒的。
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如今学界和思想界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评价出现了意见“多元”的局面。有论者更多地注意其理论的弱环、观念上的局限以及执行上的偏差。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反思性的研究务须秉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遵照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理念,而不能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是在毛泽东文艺思想基础上的创新与拓展,二者在本质上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界和理论界出现的诸多问题,如理想匮乏、价值倾斜、脱离生活、境界低下、理论苍白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是疏离、遗忘、丢弃、偏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特别是毛泽东文艺思想造成的。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毛泽东文艺思想和新时期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恰是解决上述负面问题的一剂“良药”。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众多文艺家和文论家已经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了。
三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现实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它的理论功绩造成的。这些理论功绩包括多方面内容,但从现实针对性来讲,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如下三条:其一,毛泽东文艺思想集中解决了作家艺术家与人民群众结合的道路问题;其二,它高度重视作家艺术家主体的世界观和思想感情变化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意义的问题;其三,它另辟蹊径地揭示了作家艺术家审美情感实现的过程与途径的新方法问题。这个概括,可能是不全面的,但它至少说明与那种把毛泽东文艺思想看作是“文化政治学”或“文艺政治学”的观点,是迥然不同的。后者的失误,在于它轻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蕴含的特出的美学意义。
众所周知,“文艺为群众的问题”在毛泽东之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已经基本解决了。毛泽东集中而系统解决的是“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从而使这一问题的探讨达到了新的理论层次。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核心和关节点。正是围绕这个核心与关节点,毛泽东的许多论述具有了耳目一新的开拓性和原创性。这个核心和关节点,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扇轴”,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全貌则是围绕着这个“扇轴”而展开的“扇面”。从主张文艺与群众的结合发展到作家艺术家与群众的结合,集中力量解决作家艺术家与描写对象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思想感情距离问题,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深邃和独到之处,也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文艺思想精髓的一把钥匙。许多繁难的文艺理论问题,我们都可以在这个论域内加以解析。不难想象,如果在“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上没有突破或出现偏差,那么,“文艺为群众的问题”也就无法得到体现和落实。
作家世界观和思想感情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古今中外都有争议的一道美学难题。这一问题的破解包涵着相当的复杂性,任何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处理都是要不得的。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文艺思想最具有战略的高度,而且同其他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相比,其论述也最为全面、系统和一贯。毛泽东首次把马列主义学说作为革命文艺家“必须有的知识”,并认为“亭子间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吃,山顶上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看”。这种看似谈政治、谈文艺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可实际透露出的却是作家世界观、思想感情对文艺创作具有制约性和影响力的道理。毛泽东在延安“鲁艺”演讲时曾说:“我们在艺术论上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艺术至上主义者。我们主张艺术上的现实主义,但这并不是那种一味模仿自然的记流水账式的‘写实’主义者,因为艺术不能只是自然的简单再现。至于艺术上的浪漫主义,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它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有积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也有消极的、复古的浪漫主义。有些人每每望文生义,鄙视浪漫主义,以为浪漫主义就是风花雪月哥哥妹妹的东西。殊不知积极浪漫主义的主要精神是不满现状,用一种革命的热情憧憬将来,这种思潮在历史上曾发生过进步作用。一种艺术作品如果只是单纯地记述现状,而没有对将来的理想的追求,就不能鼓舞人们前进。在现状中看出缺点,同时看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这才是革命的精神,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有这样的精神。”建国以后,毛泽东依然多次谈到这个话题,明确表示不赞成有人把具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文艺创作之间看成“二律背反”的关系,认为“说学了马克思主义,小说不好写,大概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跟他们的旧思想有抵触,所以写不出东西来”。这些论述,不仅防止了因创作方法的多元性和多样化而忽视作家自身树立先进世界观的偏见,而且其理论也更加符合文艺创作的实际。
我特别不赞成把毛泽东文艺思想说成是“文艺政治学”,说它根本“不重视文艺的审美本性”。这种观点,不仅扭曲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论述,曲解了批评中“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论述,而且其意见本身也是不懂“审美本性”为何物、滥用“文艺政治学”概念的表现。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批评标准是否分第一位、第二位的摆法,是近些年遭到诟病较多、争议也较大的地方。但客观地说,这些见解在学理上并没有错,不仅当时没有错,就是现在也是正确的。这些观点所讲出的,无非是文艺在功能和价值论上的一种亘古存在的事实,一种具有普遍通用性的艺术法则。古今中外的文学史和艺术史事实,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政治和艺术这对矛盾,一般地说,政治是主要的矛盾方面,艺术是次要的矛盾方面,政治是占主导地位的,但艺术是基础;在艺术创作上,政治和艺术,无论哪一方面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只有从对立的统一中把握它的对立面,才是合理的。政治和艺术,有着相互作用,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关系”。
与此相连,那种将毛泽东文艺思想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文论说成是“不讲审美性”的意见,更是不能成立的。这里问题的关键是对“审美性”的理解。“审美性”的内涵相当丰富,并不存在一种单一的、绝对的见解。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毛泽东文艺思想不讲“审美”的说法,恰好歪曲了对“审美性”的认识,实际上是把“审美性”的内涵狭隘化、抽象化、形式主义化了。马克思主义文论、毛泽东文艺思想所讲的文艺审美性,除了其艺术形式方面外,是有以时代、历史、阶级、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和功利价值为其支撑的具有历史内涵的文艺审美性。诚如马克思所说:“诗坛上专事模仿的庸才们除了形式上的光辉,就再没有保留下什么了。”恩格斯评论歌德时,“嫌他由于对当代一切伟大的历史浪潮所产生的庸人的恐惧心理而牺牲了自己有时从心底出现的较正确的美感”。毛泽东主张“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哪里有一星半点形式主义审美论的影子呢?马克思主义对“审美性”的理解,同那些仅看到结构、语言、韵律、技巧等因素的理解,显然是泾渭分明的。
毫无疑问,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对作家艺术家如何才能达到“审美性”即内容与形式、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真实性与倾向性等内在统一的辩证论述,并从多个方面找到了作家艺术家实现新的审美感受的可靠途径。这一点,从毛泽东文艺思想对语言问题、主体情感体验问题、读者问题、典型化问题、源流问题、接受问题、形式问题、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民族性和革新性关系问题以及对诗词创作的论述中,都可以看得出来。面对这些材料,再说毛泽东文艺思想“忽视了审美”,无疑是缺乏根据的。
四
不可否认,一个时期以来,学界、思想界存在一股冷落、贬损、歪曲和边缘化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思潮。这股思潮同学界、思想界那股弥散着的信奉西方文艺学说、言必称欧美,否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潮是相一致的。在近年出版的一些现当代文学史、文艺理论史和学术史及相关的研究文章中,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看法可谓五花八门,不少见解令人匪夷所思、触目惊心。我们无须为文艺领域曾出现过的失误和过错进行辩护,也无须否认文艺工作曾经走过风雨泥泞或干涸荒芜的弯路。但这里我们想指出的是,这些并不能构成否定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由。我们必须承认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真理性,必须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实事求是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祛诬解蔽,为科学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讨回公道。谁也不能否认,毛泽东文艺思想已经成为崛起的中华民族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和文艺上力量、血脉和生命的象征。事实表明,当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毛泽东文艺思想同我国革命文艺事业和文论建设的关系成为思想冲突和学理碰撞的焦点和漩涡的时候,我们有责任面向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发出我们追求真理和科学的声音。
纵观人类文艺思想史,我们可以无愧地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论宝库中重要财富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无疑是属于人类最为先进的、最具有变革意识的文艺理论之列。毛泽东文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的一脉相承性,决定了它所追求的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在政治上翻身解放的同时,获得精神、文化和审美上的翻身解放,进而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服务于广大人民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新形态。因此,它在许多方面同中西方传统文论有着指向不同、路径有别的鲜明差异。毛泽东文艺思想并没有割断传统,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给无产阶级文艺理论提供了非常多的新东西。如果我们想要用中国话语来讲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时代化、民族化和大众化,那么就没有比毛泽东文艺思想做得更出色、更能赢得群众了。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毛泽东文艺思想就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丢弃了它,就会遭遇挫折和困难。现在有些研究者,冒充“先知先觉”,打着“总结经验教训”的旗号,可扮演的却是排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角色,是急着给当代西方文论或后现代文论“抬轿子”、“腾地方”的角色。他们所操持的武器,所依凭的观念,相当的陈腐,无非是西方常见的所谓带“普世性”价值一类的东西,无非是一些形形色色主观唯心论、唯我论或形式主义的老调,并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与时代吻合的理论资源。相反,却是在用这些老标准来指责和消解毛泽东文艺思想在社会变革和文艺变革中的实际意义和具体功能。面对这种情况,确乎能够看出这些意见并没有把有的人在解释和应用毛泽东文艺思想时产生的错误与缺点,同毛泽东文艺思想本来的科学面目区分开来。这些意见在否定工作中缺点和错误的时候,连同在这些问题上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正确观念和合理方法也一起否定了。这再次证明,用建国后文艺界出现的某些失误来否定毛泽东文艺思想,或者用新时期文艺的变革开放来否定毛泽东文艺思想,都是一种割裂历史连续性和忽视理论整体性的做法。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因此,研究它要有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理性的态度,并尽量形成较为一致的共识。这对当今整个文艺创作发展和文艺理论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举例而言,有种意见认为毛泽东文艺思想讲的是“外部规律”,不是“内部规律”,因而要研究文艺问题需要“回到文艺自身”。这其实就是一种误解。因为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所阐明的文艺普遍原则,对文艺理论和创作来说,本身就是最深刻、最普遍、最真实的“内部规律”。离开了它,那是很容易陷入艺术唯心论或机械唯物论的泥淖的。任何承认文艺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能动反映的产物见解的人,都是不会把“审美”因素和“历史”因素截然分开的。再如,有种意见认为毛泽东文艺思想提倡作家艺术家进行“思想改造”是“糟蹋”,“异化”艺术家。可是,文艺思想史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不管是主张“文以载道”还是主张“文本抒情”,要求作家艺术家熟悉自己的对象,注意思想感情的接近,这是一切进步文艺观的常理和常识。毛泽东文艺思想不过是要求革命的作家艺术家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打成一片,去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精华。它解决的不仅是主观和客观不要分离的问题,而且是文艺家的感情立场转变和人格全面发展的问题,是塑造创作主体与服务对象的新型关系问题。应该说,这个道理是颠扑不破、不可动摇的。为此,我们需要在许多方面做正本清源的理论工作。
五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的一次历史性飞跃。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今天依然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指针,必须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发扬光大。这既是贯彻“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内在需要,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自身诉求的必然逻辑。
从历史和现状看,我们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然是很不够的,对其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的阐释是很不充分的。眼下普遍存在对毛泽东文艺思想批判性研究的多,发展继承性研究的少;个案和微观情况研究的多,纵向横向比较和宏观性研究的少;实证和资料性研究的多,理论以及意义研究的少。这种现象的出现,虽有一定客观的原因,但总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缘由,就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贡献及现实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丰赡文献把握得相对零散单薄。如果说先前是继承研究得多,宏观研究得多,理论探讨得多,那么,倘若如今的研究能将反思性研究、个案性研究、实证性研究同先前模式中的合理因素有机结合起来,那就会取得新的理论诠释活力和积极的实践应用效果。
为了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给文化强国战略和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动力,我们理应“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学习教育”,大力开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学习宣传活动。这是我们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根本保证。我们依靠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走到了今天,我们也必须要依靠这种学习走向未来。
为此,我们要在文艺理论研究、教学宣传和艺术实践中,深刻认识和领会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和领会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迫切性,把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必修课。这是关系我国文艺发展方向和道路选择的大问题,是关系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大问题,也是关系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态度坚决、旗帜鲜明、敢于“亮剑”,绝不能妄自菲薄、犹豫含糊、轻视大意。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采取回避或放弃的态度,任凭西方文论的洋教条泛滥,或像有的论者那样以西方时髦文艺学说来“修正”、“融会”和“篡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制造一些假“马克思主义文论”、假“中国化”成果,那么,我们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就有走到邪路上去的危险。
这就是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当代价值的意义之所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