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张维迎的“理性思考”(上) 》
张先生为“理性思考”规定的四方面的内容,除了“换位思考”,“可行性”外,其三是“摆事实,讲道理”,其四是“向前看”。
一般地说,“可行性”,“摆事实,讲道理”,“向前看”,都是对的,是在一定场合中必须要思考的或要如此思考的,特别是“摆事实,讲道理”,和“实事求是”意思差不多。问题在于张先生提出这些标准时所讲的内容,在这些“名牌”包装里面到底是什么货物。现在不妨来打开包装看看。
首先,撕开“换位思考”的层层包装之后,原来里面包的是“剥削有理”。
张先生说,民众们,不要因为改革伤害了你们的利益,就发情绪。“无知的面纱”使你们看不清楚什么是“公正”。“公道不公道,打个颠倒”,换位想一想就明白了。所以,你们应该不要总站在自己的地位、身份、利益上,换个位置,要想老板来投资不赚钱,还来投资么?他们不来投资办企业,你们能有工作,能供家养口?你们有钱当老板,不也一样么?这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公道。在张先生看来,资本家剥削工人理该,天公地道;而且有功,发展了经济,提供了就业机会。“主流经济学” 家都是这样宣讲的。当然,他们不会说这是剥削,而是叫“剩余索取权”更迷你的说法是“按生产要术分配”。
是的,“机会均等”是一种公道,或者叫平等。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也是机会均等的平等权利,他说这是“资产阶级的法权”。张先生说的是另一种资产阶级的法权,两者标准不同。按劳分配是以劳动做同一尺度来计量的各人的平等权利,而张先生说的那种公道,是以资本做同一尺度计量的各人的平等权利,就是按各人投入的资本额的多少来分配利润的平等权利。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劳动尽管由于各人的劳动力不同而不同,但劳动力是每个人都有的,因而是人人都有的并且可以实现的平等权利,而资本就不是人人都可能有的,因而不是人人都有权利,只是少数有钱人才能投资,所以只是资本家的权利,劳动者根本没有份。所以,张先生所讲的“公道”,对绝大数人来说,是非常的不公道。
其二,张先生对他的“可行性”的解释,告诉的是这么一个道理:“共同富裕”是乌托邦,资本占有劳动制度不可改变。
张先生通过他讲的二人社会的A、B、C 三种状态,描述出邓小平所设计的改革进程:首先,不能再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达到共同富裕。张先生肯定了从两个人各得到100 的状态A,进行到一个人得到120,另一个人得到180的状态B,但对于要达到共同富裕,即张先生这里说的“社会最优安排”状态c ,他认为不可行,如果非要实行不可,那必然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A。
张先生可能说我歪曲了他的意思,给他加个反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改革路线的罪名。我知道,张先生完全是因了改革,才有今天的名声、地位和富裕,他会坚决维护他高举改革大旗的专利,反对改革的必须是别人,只能是发泄情绪的群众。二评中我提到我曾经给邓小平写信说过,一些经济学家拥邓小平为“改革总设计师”是假,打着邓的旗号推行资本主义是真。今天,广大群众和一些理论工也感觉到和认识到了,要求反思改革。使得“主流经济学家”很老火,大嚷着有人“反对改革”,这事儿从改革一开始就嚷到现在。我准备 在三评之后,先专题来谈此事,揭露这些贼喊捉贼者;也为这段对张先生的评论作个交代。
如果张先生说他的这个例子没有“共同富裕”是乌托邦的意思,那么,我就换位思考,用张先生的说法,叫做“企业家占有剩余是可选择的社会最优制度安排”,张先生就不会反对,而是会十分满意了,为什么不用学者的理性说法,去说明“资本占有劳动”制不可改变,而用那种激起情绪的词汇“剥削有理”呢。
如果张先生还否认,那么张先生到底讲什么呢?举例总要有现实意义,不能瞎编些根本不可能有的社会状况来胡弄你的听众和我们嘛?
如果张先生认为我曲解他,那就出来解释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要讲些含糊不清的话,故弄玄虚,显得张教授高深莫测。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