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侃一下张维迎的“官员是改革中相对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
千里夜行人
“官员是改革中相对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很久之前就耳闻张维迎的这个高论,只是不知道他是从何谈起的,所以咱也就一笑置之。刚看了“齐国雄”发的一个帖子,才知道是这么回事:
【人物周刊:“官员是改革中相对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是你的文章里最刺耳的一句话,这样的表述是否进一步刺激了公众情绪?
张维迎: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因为特别容易引起误解。它不是道德题目,不是我学品有问题,要为官员说话,是他们的代言人。这只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分析谁的利益受损最大,是为了说明谁最可能给改革设置阻力,利益受损最大的集团,当然是改革的最大阻力。
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但可以说些生活体会。我在农村时,家里一年也吃不上一顿白米饭,但干部到了农村,家家都争着请吃饭,你跟干部搞好关系,你的儿子当兵啊、招工啊才有机会。但是现在干部去了,没有人请,至少没有那么多人请,从农民和政府官员的相对位置上看,农民的位置上升了。
原来姑娘找对象,最好找干部,干部找不到了,才找国企工人,国企工人找不着了,才找集体工。现在未必是这样了,姑娘不一定喜欢找干部,可以找IT人士、外企员工、自己创业的个体户等。那个时候装电话,得是局级干部,坐飞机必须有干部证明,普通老百姓有钱也没门。
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官员的整体地位相对(不是绝对)下降了,是相对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改革的过程,也是权力从政府手上转移到民间的过程。政府官僚是改革最主要的损失者,因为他们的特权和寻租行为都将在改革中被减少或者消除。】
看完上面一段,才知道,噢,原来现在干部到农村没有老百姓请吃饭,就是利益受损了。看看,人家张维迎到底是精英,脑子就是不一般,见解独到,思考深奥,让咱们这些乡野草民看不懂。
据我所知,而且据全国人民所知,改革后,官员获得的利益更大了。不仅天天有公款吃山珍海味,有老板请桑拿、泡脚,还有自己也说不清数目的别墅,还有自己也说不清数目的钱。有了这些,谁还在乎到老百姓家里吃两个炒鸡蛋,一碟花生米?只怕还嫌脏呢;而且饭局天天都排得满满的,也没时间让老百姓请哪。吃不到老百姓的饭,这是丢了芝麻;得到了上面的好处,这是拣了西瓜,丢了芝麻,拣了西瓜,这能叫利益受损?难道张的意思,是想让官员芝麻西瓜一起拣,堤里堤外全部占?
张的那段说,还有一点让我看不懂的地方。过去干部到农村,家家挣着请吃饭,是为了走后门;现在干部到农村,家家不理,是农民的地位提高了,不需要巴结干部了。这话就更新奇了。
大家请记住,今后看问题都得转变老观念了。如果一个人到一个村庄里,家家杀猪宰羊,都争者请这个人吃饭,这不能说明这个人是好人,老百姓都喜欢他,只能说明这个村的人在巴结这个人。如果一个人到一个村里,家家到关门闭户,坚壁清野,畏之如蛇蝎,这不能说明这个人是坏人,老百姓都恨这个人,只能说明老百姓和这个人地位一样了,不需要巴结他了。以后写小说的人,都得换笔法写了。
不过,说实在的,过去老百姓请干部吃饭,我们不能排除有些是为了巴结干部的,但是,就是这样,如果要请干部吃饭的话,也得和干部熟悉,互相之间不分高低贵贱才行。如果和陌生人一样,这能请吗?或者地位悬殊,是皇帝和草民的差别,老百姓当然自卑,这也是不能请的啊。
过去的干部下到农村,都是和社员一起干活,互相以兄弟、爷们相称,没有架子,而且那时的干部到农村,吃饭不是现在到酒店去吃,差不多都是到社员家吃饭,或到最穷的家里去吃,或轮流吃,吃完饭付钱付粮票,时间长了,处得就如一家人一样,这样,他们下次再来,社员才会热情地争着请他们到家里去吃饭。
而现在的干部呢,从不下乡去,老百姓根本就不认识他们。过去,你要问社员,公社书记是谁,社员没一个不认识的,而现在,你要问乡长、书记是谁,老百姓恐怕没一个知道的。不光不认识,甚至还恨他们。现在的干部经常指使手下的对老百姓进行打骂,勒索,跟土匪的行径差不多,老百姓都认为干部没一个好人,一看见干部模样的就躲着走,你说这样的干部,如果偶尔到乡下一次,老百姓会请他们吃饭呢?
要说现在的干部是因为没权了,老百姓才不请他们吃饭的,显然是说瞎话。现在干部的权力只能比以前的更大了,更多了,老百姓需要求他们办事的地方也更多了。现在,老百姓想多生一胎,得求他们;给孩子办户口,得求他们;儿子要当兵,得求他们;批宅基地,得求他们;亲人死了,不想火化,得求他们;想做点生意,办个执照,得求他们;申请困难补助,还得求他们,等等,求他们的地方多的很。可是,为什么干部下乡,老百姓不请他们吃饭呢?不还是因为和他们陌生吗,不还是老百姓怕他们看不起这一顿粗茶淡饭吗?天底下,有几个会请陌生人吃饭的呢,有几个会请比自己高几层的人吃饭的呢?现在老百姓要求他们办事,都是托熟人,找关系,亲托亲,朋托朋,拐了多少个弯,才能把礼送上去。你能说现在的老百姓的地位提高了,和干部一样,不再需要求他们了吗?
俗话说,百密必有一疏,俗话还说,顾头不顾腚,丢车保帅,张们以前总是对过去的那一段进行不遗余力的咒骂、污蔑,忽悠了很多不明真相的年轻人,可是现在在焦头烂额的时候,张的这段为自己辩白的话,竟然在无意中用他的亲眼所见告诉我们,过去干群的关系是多么的融洽、平等,群众对干部是多么的喜欢,这也是他积的一点德。要我看,如果说改革后官员有什么损失的话,只能说在老百姓眼中的形象损失了。
最后张还说,过去姑娘找对象,最好找干部,其次找工人,而现在姑娘不一定找干部了,这就说明干部的利益、地位都降低了。我看这也是瞎说。我看现在姑娘找对象,干部还是首选。不是有许多姑娘争着要给干部当情人,最后喧宾夺主的吗?
不过,可喜的是,张的这段话,又在无意中用社会事实告诉我们,现在的工人,仅比农民人数少的第二个大群体,地位已经下降到和农民一样难找对象的地步了,农民和工人这一大帮子人,终于被他们成功地踩到地底下去了;占人口少数的干部、精英、老板、IT们,想找N个对象都不费吹灰之力了。
过去的那一段,现在仍然被一些年轻人咒骂者,希望张们能继续说漏嘴,给这些年轻人吐露一些那时的真实情况。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