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棘刺刻猴”检验“唯一标准”
老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下简称为“唯一标准”)被重复了三十年,至今不许怀疑。但是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推理方法证明了“唯一标准”的错误。《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讲了一则“棘刺刻猴”的寓言,网上有这篇文章的白话文解释:
燕王有收藏各种精巧玩物的嗜好。有时他为了追求一件新奇的东西,甚至不惜挥霍重金。“燕王好珍玩”的名声不胫而走。有一天,一个卫国人到燕都求见燕王。他见到燕王后说:“我听说君王喜爱珍玩,所以特来为您在棘刺的顶尖上刻猕猴。”燕王一听非常高兴。虽然王宫内有金盘银盏、牙雕玉器、钻石珠宝、古玩真迹,可是从来还没有听说过棘刺上可以刻猕猴。因此,燕王当即赐给那卫人享用30方里的俸禄。随后,燕王对那卫人说:“我想马上看一看你在棘刺上刻的猴。”那卫人说:“棘刺上的猕猴不是一件凡物,有诚心的人才能看得见。如果君王在半年内不入后宫、不饮酒食肉,并且赶上一个雨过日出的天气,抢在阴晴转换的那一瞬间去看刻有猕猴的棘刺,届时您将如愿以偿。”不能马上看到棘刺上刻的猕猴,燕王只好拿俸禄先养着那个卫人,等待有了机会再说。郑国台下地方有个铁匠听说了这件事以后,觉得其中有诈,于是去给燕王出了一个主意。这匠人对燕王说:“在竹、木上雕刻东西,需要有锋利的刻刀。被雕刻的物体一定要容得下刻刀的锋刃。我是一个打制刀斧的匠人,据我所知,棘刺的顶尖与一个技艺精湛的匠人专心制作的刻刀锋刃相比,其锐利程序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棘刺的顶尖连刻刀的锋刃都容不下,那怎样进行雕刻呢?如果那卫人真有鬼斧神工,必定有一把绝妙的刻刀。君王用不着等上半年,只要现在看一下他的刻刀,立即就可知道用这把刀能否刻出比针尖还小的猕猴。”燕王一听,拍手说道:“这主意甚好!”燕王把那卫人召来问道:“你在棘刺上刻猴用的是什么工具?”卫人说:“用的是刻刀。”燕王说:“我一时看不到你刻的小猴,想先看一看你的刻刀。”卫人说:“请君王稍等一下,我到住处取来便是。”燕王和在场的人等了约一个时辰,还不见那卫人回来。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来后说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比译文更精彩的,是译者两句精彩的议论,照录如下:
这两件事中的虚伪,在实际验证之前即被一个铁匠用推理方法迅速戳穿,从而显示了劳动者的智慧;也嘲讽了封建统治者的无知无能。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正确的推理方法跟实践活动一样,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法宝。
列宁说过:“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这句话用来评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合适不过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话本来没错,可自从胡乱邦大笔一挥,改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真理就变成了臭狗屎。胡乱邦自己拉了摊狗屎还不算,还要把狗屎写入课本,逼着全体人民吃下去。那些美化胡乱邦,说什么胡乱邦“尊重爱护知识分子”的精英们,大概是狗屎吃多了吧。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棘刺刻猴”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版的《皇帝的新衣》,安徒生或许当年就从这个寓言得到了灵感,写出了童话《皇帝的新衣》。两个故事相比,中国的统治者并不迷信“唯一标准”,在劳动群众的启发下,知道了逻辑推理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故事的最后虽然破了财,但挽回了面子;外国的统治者则没那么幸运,围绕在它周围的都是高级干部,促使皇帝把“唯一标准”坚持到底,一定要用实践去检验自己是否愚蠢,最后丢尽了人。今天仍在坚持“唯一标准”的各级领导们,难道你们也想成为“裸奔皇帝”吗?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