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之路
文/刑天
我曾在一个公司担任过机械设计师,一次有家客户找到我公司,要求订做一台专用设备。因为他们要加工一种零件,需要同时实现多种功能,可在市场上没有这种设备,所以到我公司来订做。
老板把合同签了,然后把零件样品给我,要求我在一个月之内把图纸绘制出来,因为制造产品必须先有图纸。
这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我过去也做了不少设计工作,但是,凡是做过设计工作的朋友大都知道,常规的产品设计很大部分带有抄袭的含义,无非是借鉴类似产品的图纸,抄抄改改,做一些尺寸变动,或在局部位置增减次要零部件,最后把尺寸核对,各种力学计算后,也就算设计完毕。在设计之前,大都有可参考的图纸或者样品,至少设计者对产品的大致形状有概念。
题外话:据说新中国自己开发设计核潜艇时,就是以从美国带回来的核潜艇塑料玩具作参考。
我现在面临的困难也类似,没有任何可借鉴的资料,只有一个被加工的零件及其图纸,可我要把加工它的整套设备在大脑里构思出来。这其实比设计得难度更大,算得上发明。
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了3周,图纸绘制出来了,又过了半个月,设备制造出来了,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我一直对其跟踪监督,根据加工遇到的情况,对图纸进行调整,修正。产品最后经过检测后,图纸也就定型了,被描绘晒蓝,封档库存,以后如果需同样的产品,则可批量生产。
从图纸的开始设计到最后定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图纸是什么呢,工程的语言,产品的标准,现代工业制度要求工人严格按照图纸加工。一套图纸最终能够被定型,因为实践证明了它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根据现有的设备也能够被加工。所以它就被确认为产品标准—— 从哲学的角度考察,它就是产品的真理。
我的任务就是寻找未知产品的真理。
在我寻找产品之真理的期间,几乎不离开办公室和资料室一步,也没有做所谓的实践之类的行为,但是,图纸最终被设计出来了。也就是说,方向性的理论被我找到了,等产品最终被制造出来,最后的图纸就被确定为真理。
我是怎样从无找到有呢?
我手里有一本《设计手册》,里面包含了各种设计公式和经验数据,它们都是在几个世纪里由无数个先驱者通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因而,这本手册就是真理的荟萃。我就用这些已知的真理找到了未来需要的理论。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通过被加工零件的形状和尺寸,我能判定出夹持件的形状和尺寸——它们二者的形状需吻合,尺寸需大致相仿。这个惯例我不能违反。
通过被加工零件的材料和尺寸,我能算出需要多大的夹持力——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公式我不能违反。
根据夹持力的大小,我能得出施力轴的尺寸——力学的公式我还是不能违反
根据施力轴和夹持力,我能得出动力气缸的一切尺寸——气缸的设计公式我不能违反
轴和气缸要被装进一个箱体内。
根据轴和气缸的尺寸,我能得出箱体的大小——操作和安装时,手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这个惯例我不能违反。而最佳空间尺寸,在手册里可以找到。
通过无数次类似的推理,完整的图纸最终被绘制出来,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新产品是这样的形状。
虽然图纸还需要最终的产品检验,但是,我的内心已经很有把握,相信它的大方向没有问题,最多做些细化的工作。也就是说,方向性的理论已经被找到,一旦和实践相吻合,它就成为真理了。
现在我们要问。既然没有亲手做什么实践,我又是怎样根据已知的真理找到新的理论呢?
——严密而合乎逻辑的推理。
为什么我们具有推理能力呢?因为我们拥有一副人脑,而人脑具有高度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就是人和动物劳动方式的差别
蜜蜂造房,蜘蛛织网,它们的劳动技巧令人惊叹,但它们完全是依靠本能。
可人却有另一个本事,在劳动之前,运用推理,把还未造成的劳动结果在脑子里构思出来。这是人区别于动物之所在。
因为人脑能够抽象思维,所以具备归纳,演绎,推理能力,那么根据上述的图纸设计为例,我们想讨论一个问题。
怎样寻找真理?
既然要寻找真理,必然已掌握的真理不能解释新的现象,那么是不是就要把已有的理论抛弃呢?可是新的真理还是必须能够指导原有的实践活动,只能说,新的真理比原有的真理覆盖范围更大,能指导的实践范围更广, 所以,新的理论不可能是对原有理论的否定,而是原有理论的深化。
寻求真理就是建立自由王国,真理的不断发现就是王国疆域的不断扩大,扩大的疆域必然覆盖原有的疆域,寻找真理只可能表现为原有的真理向未知领域的延伸。
我们能不能因为出现新的现象就将过去的指南抛弃不用呢
牛顿力学无法解释宇宙天体的行为,所以相对论诞生了,但是,相对论并不是对牛顿力学的否定,而是将其包容,物体运动低速时,相对论就表现为牛顿力学,高速时,遵照洛仑兹公式。
爱因斯坦是这样解释相对论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巨人就是牛顿力学。
所以我们要清楚,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原有的真理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最重要的杠杆。
既然真理是在不断的深化中得到发展,我们就要进一步讨论,这个深化的过程是怎样 进行的。
在我们收集资料之后,先对其归纳,分析,这时候我们一定会发现被分析的材料会有某种新的特征,而且呈现规律性,在《真理与实践》一文里已有论述。我们就要寻找这种特征的原因,在这时候,联想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现象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这种新的特征在以前的实践中应该出现,为什么没有被发现呢,也许是被忽视了,也许本身没有出现,我们考察后一种情况,因为前一种和后者的分析相似。
本身存在的特征为什么没有表现出来呢?也许是外部环境变化了,因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立刻展开联想,在历次实践中的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新的现象是否和新的环境有联系,新的环境是否有相似点。
如果发现新的环境中也存在规律性的因素,那么,我们可以 猜测,这个因素也许是引起新特征得原因。
一旦确认新的因素会引起新的现象,那么,已有的真理必须加以延伸,把真理推向深入。
“实践出真知”,这句话永远没错,可是在运用上却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是不是每个实践活动我们都必须亲自参加呢?没有必要,别人发现的真理我们可以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各种理论不完善的时候,要依靠动手才能发现真理,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的真理越来越多,对经验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少,人们更加侧重于理性思维。
如前设计图纸为例,如果我们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理论,能够采用推导的方式,找到我们需要的理论,因为推导不是异想天开,而是遵守已有的理论演绎,而这些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由于各种理论会彼此限制,使推导向最合乎逻辑的方向延伸,我们掌握的真理越多,推导的结果就越精确。
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是怎样发现宇宙之谜的,难道他需要把宇宙放进实验室里 观察吗?
不,他立足于已有的理论知识,在不与各种已知理论冲突的条件下推导计算出来的。
在理论物理学界,这种类似的例子有很多。
狄拉克根据演算的结果,预言宇宙中存在正电子,这和人们观察到的现象相矛盾,可是最后的实验证明,他的预言完全正确。
所以,在当今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一条理论是否是真理必须经过两种检验。
第一, 要经过已有理论的检验,
第二, 经过实践检验。
如果第一种检验都无法通过 ,那么,更本就谈不上第二种检验了。
我们再稍微谈谈真理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为真理提出发展的方向,真理为实践指出行动的方向,它们互相支撑,彼此为导向,如果说整个人类社会是一个正在前进的巨人,那么,真理与实践如同他的双足,互相交替,轮流向前,一只脚总是做另一只的支点,后一只总要超过这一只,然后向前落下,为落后的一只指明方向,这样,两脚决不偏离方向,如果我们一直遵照这个规律,人类的社会活动要迅捷得多,侧重任何一只,我们就会像醉汉一样东倒西歪,或者在原地打转。
在《真理与实践》一文里,我们最后讨论了一个命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日常谈话中,这样的表述没有大的关系,但是在政策性的纲领上,这样的表述是不合理的,因为它留下了太多可以钻空子的机会,各种别有用心的派别可以利用这句不严谨的命题来做自己的遮羞布,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个漏洞堵住。
正确的表述应当如下:
实践是获得真理的手段,真理是实践的指南
在这句话里,实践和真理彼此约束,这种表述应该是严谨的。
注:这篇文章是发表在网友之声的《真理与实践》一文的姊妹篇,请朋友结合读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8/172817.html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