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亚彬:论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
中共党的十八大,再次确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再次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当做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更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历经9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所最终要实现的目标理想。因此,进入一步探讨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建设共产主义的问题是当前中国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事情。
一、什么是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描述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1卷37页)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旧的生产方式必须彻底变革,特别是旧的分工必须消灭。代之而起的应该是这样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不在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3卷333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描述的,显然就是一种主动社会分工的表现。在这种主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不存在资本主义旧分工的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现象;同时,那种人们被迫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种和行业,被迫做一些不是出自于自己本性的事情的现象也不存在。人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和工种,不再受到生存上的限制,没有了任何不合理因素的影响和束缚!
显然,共产主义实质就是这种主动社会分工的社会状态。正是这种自主、自愿、主动的社会分工,使阶级得以消除,使剥削和压迫现象得以消失,使人和生产力获得解放,实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整个社会全面呈现出一种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局面。
这种主动的社会分工的实现当然是以充分合理、有效科学的物质财产的生产与分配为基础的。当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物质财富以供其生存与发展,没有财务上的压力,有足够安全感的时候,人们才可以自由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事业。
显然,在资本主义社会,即使是资本家也做不到这一点。因为资本家也要面临着事业上的竞争和压力,如果在生产竞争中失败,他们也可能会面临一种灭顶之灾,因此他们同样没有条件根据自己的本性和爱好来生活和做事。这些资本家们无论有多庞大的财富,但他们并不快乐,他们天天生活在尔虞我诈之中,既没有安全感,也无法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在资本主义这种自由竞争的社会制度下,每个人都是不安全的,都有可能面临着生存的问题。为了在财产竞争中实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每个人都不得不被迫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资本主义的这种问题显然根源于其社会制度、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没有公平合理的解决人们物质财富生产与分配问题,使社会上的人们被迫以金钱为决定,划分出成功的资本家阶层和失败的无产者阶层。于是人们以金钱为基础和目标,展开了一种争夺金钱的你死我活的竞争,而且必须是一种少数人成功,多数人失败的竞争。金钱成为了一切的决定因素,金钱掌握着人的命运,控制者人的一切。于是,每一个人都莫明其妙的处于一种不自由的、被动的异化状态之中。正如马克思曾经指明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1卷266页)。
二、资本主义不合理社会分工的根源与出路
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完全在于其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特性。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财富和生产资料集中于少数个人的手中。这样,大多数人们就会因为缺乏生产资料而无法正常、合理地进行属于自己的社会生产,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能够生存。人们受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束缚,无法进行属于自己的、正常合理的生产与生活,就不得不屈从于自发的、不合理的社会分工,就不能有效合理的获得私有财产,就必然导致一系列以金钱为表现的社会弊端。
在资本主义这种自发、被迫的分工合作与生产方式下,不同的人的私有财产实现方式显然是不同的,结果也不相同。占有生产资料优势的人决定着生产分工的一切;缺乏生产资料的人不得不屈从于别人决定的生产分工,处于被动状态,只能作为被雇佣者出现,在首先满足雇主的私有财产的要求和前提下,由雇主决定其私有财产的实现程度和方式。
人只有在被迫的情况下,才会以对自己不利的、不平等的方式进行生产分工合作。自发生产分工下的雇佣劳动者当然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雇佣劳动者当然知道雇佣生产方式是不利于自己的,但雇佣劳动者没有办法,他们没有为生产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为了参加生产劳动,实现自己的生存,他们不得不接受资本家的雇佣。
自发的分工是被迫的,也就是异己的,是人受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束缚的表现和产物。因此,人们要想摆脱旧的分工,实现主动的社会分工,更好生产劳动,更好获取私有财产,可以主动地、没有物质条件限制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必须摆脱这种生产资料的束缚。也就是说,必须由劳动者掌握和使用生产资料,而不是让生产资料去限制和异化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者之所以受到生产资料的束缚,私有雇佣生产之所以产生,贫穷人们之所以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资本主义的自发分工之所以存在,无非就是因为劳动者缺乏足够的生产资料。而正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劳动者缺乏足够生产资料,导致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能参加社会生产,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显然,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束缚,实现社会生产的主动分工,进而实现人的一种理想的自由与解放状态,必须建立庞大的公有生产资料,通过为需要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服务,让其可以自由建立和拥有属于自己的社会生产的方式来实现。当一个国家或社会,通过公有的生产资料为每个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生产资料时,劳动者自然就可以自由建立和拥有属于自己的社会生产,人们自然就可以从事自己喜欢事业,从而主动的社会分工得以实现,劳动者的私有财产得以最好实现,劳动者的经济解放也得到实现。
因此,如何实现这庞大的公有生产资料,并使其有效为需要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服务,使劳动者无需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可以自由、自主建立和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平合理的社会生产,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主动社会分工的根本和关键。显然,这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全部目的和意义所在。脱离实现劳动者的自由与解放,脱离实现主动社会分工的目标和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三、怎样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实现主动社会分工?
显然,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不等于就实现了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是实现主动社会分工的手段和条件,只有主动社会分工才是目的。主动社会分工的关键在于劳动者可以摆脱生产资料的束缚,而能自由建立和拥有属于自己的社会生产。
劳动者建立和拥有自己的社会生产是需要原始生产资料投入的。没有原始生产资料投入,就无法形成任何形式的社会生产。缺乏原始生产资料,正是一些劳动者被迫出卖自己劳动力,给别人打工以求生存,从而使得私有雇佣得以产生的根源所在。因此,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让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以某种形式获得一定的原始生产资料,就是让劳动者摆脱生产资料束缚,自由建立自己社会生产的关键。
通过公有生产资料为劳动者提供一定数量的原始生产资料,有二种方式。一是把公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给每一位劳动者;二是以以借贷的方式,提供给需要原始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由于人口是不断更新的,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总会出现一些新的一无所有的劳动者。因此,把有限的公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给全部或部分劳动者是错误的。只有通过借贷的方式,即为有需要的劳动者提供“创业贷款”的方式,既可以让劳动者解决原始生产资料的问题,也可以让公有生产资料不致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让人民群众的财富之源源源不断,万古长流。
国家可以设立像政策性银行一样的机构专门管理公有生产资料的保值和增殖事务,审核原始生产资料贷款的审核与发放,统计核算每一笔这种“创业贷款”的数额、时间、使用情况、归还情况等等,并设立合适的跟踪服务、偿还机制,确保每一笔“创业贷款”的及时回收。
在理论上,劳动者一般是一无所有的,既没有可供担保的单位,也没有可予抵押的私有财产。因此,这种创业贷款一般是无需抵押和担保的,只有这样才能公平、平等、合理、有效地为每个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创业的原始生产资料服务,尽显真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确保劳动者的自由与解放!
劳动者自己的社会生产,在进行生产与经营活动中,并不是百分百都可以永久成功的。在经营失败后,劳动者完全可能会再次面临贫困与无业状态。因此,合理的公有生产资料服务机制,应该让一个劳动者可以拥有多次获得这种创业贷款的机会。当劳动者的生产经营失败后,应该有再次创业的机会。
显然,在这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服务机制下,所有劳动者都可以平等、公平、有效的获得这种至关重要的原始生产资料服务,都可以建立和拥有属于自己的社会生产。人民不但会富裕起来,形成一种共同富裕的局面,社会也真正实现了主动的社会分工,人们可以自由建立和拥有属于自己的社会生产,可以充分享受自由创业的乐趣。劳动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真正的乐趣。这时的社会必然就是一种真正共产主义的社会。
在这种主动社会分工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服务机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将体现出两种形态。一是全民所有的公有生产资料;二是集体单独占有和管理的公有生产资料。但这两者并不矛盾和冲突,而是一种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全民所有的公有生产资料主要负责为劳动者个人创建自己新的社会生产以信誉创业贷款的方式,提供原始生产资料服务。这种创业贷款是要偿还的,因此可以确保全民所有的公有生产资料的保值与增殖,可以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当劳动者使用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生产,就要产生新的价值,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集体占有和管理形态的生产资料,这就形成集体生产资料公有制。显然,全民所有的公有生产资料和集体所有的公有生产资料共同形成和完成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打造和形成一种健康完美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这种以全民所有的公有生产资料为基础,以实现劳动者个人的私有财产为目标,以劳动者集体占有和管理自己社会生产为特点的社会生产方式,显然就是马克思在《所谓原始积累》中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扬弃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二卷267页)。
现实生产中,社会主义国家普遍以国有计划经济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这种国有计划经济方式,显然没有实现让劳动者成为自己和自己劳动者的主人,从而实现劳动者的自由和解决的社会主义目标理想。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劳动者既没有参见社会生产的自由,也没有成为自己劳动的主人,更无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劳动人民不得不为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操心,担心失业和降职,为了实现更好的生活而需要去争权夺利。有些人为了能有更好的收入而不惜去偷盗抢劫、坑蒙拐骗、营私舞弊、贩毒卖淫等等。总之,这种国有计划经济并不是理想的,可以有效。科学的实现社会主义主动社会分工的生产方式。
四、实现主动社会分工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关键
在人类社会的客观必然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分别只在于分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而已。资本主义的分工是被动分工,人们被迫在资本家与雇工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产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别,导致一系列阶级分化、贫富差距、经济危机等社会弊端;社会主义社会是主动分工,通过自然资源公有制与民主的社会权利中心(国家)为人民的生产提供原始的生产资料服务,从而摆脱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束缚,人人有足够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生产,不必再在雇主和雇工之间选择,从而雇佣劳动消失,阶级对立不再,共同富裕得以实现。
在实现了主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完全是自由和平等的,不只政治上自由平等,经济上同样自由平等。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社会生产必然是公平合理的,不可能有雇佣现象的出现。一个人能为自己劳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何必不情愿地去给别人劳动?所谓雇佣生产,所谓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完全是建立在劳动者失去了自由,不能自由从事由自己占有和管理的社会生产的结果和表现。共产主义实现主动的社会分工,是希望所有的人们都可以不受生产资料的束缚,而能更好地进行属于自己的社会生产,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在这种充分自由与平等的条件下,出卖自己劳动力的现象不可能成为普遍现象,从而拥有庞大私有财产者将无法雇佣到合适的劳动者,从而无法建立自己的私有雇佣生产,社会自然就是消灭了雇佣现象,消灭了阶级以及相应的阶级剥削和压迫现象。由此,社会就必然发展出一种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状态,这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的真正共产主义!
因此,正如我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一文中曾指出的:实际上,消灭剥削压迫、消除阶级分化、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实现共同富裕等等讲的其实都是一件事:消灭雇佣生产关系,建立平等合作的联合生产关系,使劳动者成为自己和自己劳动的主人。
毫无疑问,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使劳动者成为自己和自己劳动的主人就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就是消灭按资分配,实现按劳分配;就要把“一切自发产生的前提看做是先前世世代 代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支配”;就要由劳动者掌握一切劳动资料,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就可以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实现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就可以消灭雇佣生产关系,消灭剥削和阶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就可以建立一个公平、合理、完善和人道的新社会,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因此,邓小平曾经指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所以正确的原因和前提,也在于揭示出社会主义是“消灭雇佣生产关系,建立平等合作的联合生产关系,使劳动者成为自己和自己劳动的主人”这一根本做法。这一做法的本质就是要实现一种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可以说,这一做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实现这一点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没有实现这一点就不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这一根本点,我们自然就明白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也明白了分辨“姓资姓社”问题的确切标准,从此也就不必在进行所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同时,却要回避“姓资姓社”的问题了。那种借口不争论、只发展,试图以蒙混过关,复辟和恢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见不得人的做法也该休止了!
五、共产主义主动社会分工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
存在庞大的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庞大的人类生产,庞大的人类生产没有生产上的分工与协作是不可想象的。共产主义主动的社会分工当然也不例外。共产主义否定旧的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不是要消灭所有分工,而是以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代替旧的社会分工,是以自愿的分工取代自发的、被迫的分工。主动的分工在于不同的人主动地与他人以相同的条件和平等的地位、方式进行合作,更好地获取私有财产,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自发的分工在于不同的人被迫以不同的条件、不平等的地位、方式进行被迫的分工合作来获取私有财产。自发的分工导致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对他人劳动的占有;自愿的分工则导致生产的自由联合,导致一种公有制。
也就是说,进行社会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也必须以私有财产制度为基础。共产主义要扬弃自发的分工,实现一种自愿的、主动的社会分工,并不是要消灭私有财产,而是要使人和社会生产摆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束缚,从而实现一种公平合理的私有财产的生产和获取方式。只有以实现人们的私有财产为目标和基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手段,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实现人民的私有财产结合起来,才能最好的实现人民进行主动社会分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目标。
任何的社会分工都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所说:“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只要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末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驶着这种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37页)
显然,分工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只不过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下,私有财产就是私有制,是包括私有生产和生产资料的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共产主义显然不是要消灭所有分工,而是要以主动的、自主的共产主义分工,取代被动的、自发的资本主义分工。因此,在私有财产上,马克思主义不是要消灭所有私有财产,而只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是要消灭私有生产和生产资料。只不过,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共产主义的私有财产不叫私有财产,而是叫“劳动卷”,或者是个人消费品。
在资本主义雇佣生产方式下,如果说分工是生产活动本身的话,那么私有制就是分工的结果,就是生产活动的结果。而在共产主义主动社会分工的生产方式下,由于分工是自主、自愿的,没有雇佣关系,因此分工或生产活动的结果就是集体所有制或公有制,以及集体所有制下的私有财产制;或者说是公有制下的个人所有制!这才是马克思在《所谓原始积累》中指出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扬弃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二卷267页)的本意。
正由于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是以个人的私有财产为基础和目标为决定的,因此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将有效地协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使之不再冲突和矛盾。因此,正确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或者一个社会的社会制度,只有建立在这种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的基础之上,才是公平正义、科学合理、和谐稳定的。只有以这种共产主义的私有财产为基础的主动社会分工,集体才成为一种真正的集体,人才能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在《费尔巴哈》中,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也指出:“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而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不能靠从头脑里抛开关于这一现象的一般观念的办法来消灭,而只能靠个人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并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没有集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集体中,如在国家等等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从前各个个人所结成的那种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82页)。
显然,马克思、恩格斯这里所描述的这种真正的集体,也是要以私有财产为基础,并以这种主动社会分工为前提的。在这种主动社会分工的前提下,私有财产实际上已变成一种个人在集体中的生存与发展方式。在这种生存与发展方式下,私有财产已失去那种相互倾轧的个性,已无法再依靠欺压别人的方式获得。在这种集体中,人们在使用私有财产,而私有财产则无法再奴役个人。正由于这种主动社会分工,“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
也只有在这种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人与人之间以私有财产即个人消费品为基础进行主动社会分工的集体中,人的私心才能得以有效克服,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中所要求的人的思想极度文明,人们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才有可能与合理性。如果当年的毛泽东设计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建立在这种主动的社会分工的社会生产基础之上的,那就不会再以失败而告终了,中国就真的可以实现共产主义了!
因此,实现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也要以劳动者个人的私有财产为基础目标才会是科学合理的主动社会分工。分工是不同人之间的分工,是利益生产中的分工,只有在这种分工中坚持私有财产的原则和基础,分工才有可能。人接受被动分工也好,进行自愿分工也好,都是为了获取私有财产而产生和存在的。所以,解决好公有生产资料与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探讨一种通过公有生产资料更好实现人们私有财产的生产方式,就成为社会主义使人们摆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束缚,实现主动社会分工的关键之一。
在资本主义自发的社会分工方式下,私有财产的范围和内涵被延伸扩大倒对他人劳动和财产的占有。在这种自发分工下,私有财产已不止是个人对消费品的占有,更包括对社会生产,从而是对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对他人劳动的占有。显然,在这种自发的资本主义分工合作方式下,私有财产已异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
因此,实现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对私有财产的一种本性回归。这种私有财产的本性回归,实质就是人的本性回归。从异化了的私有财产,回归到正常的仅供消费用的私有财产,实质是人从异化了的人,回归为真正的人、自由的人。这一点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因此,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我们通过分析,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工资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因此,随着一方衰亡,另一方也必然衰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6年版42卷100-103页)
当我们实现了这种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之后,异化的人、异化的劳动,从而异化了的私有财产都被消灭,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人、真正集体中的人、自由联合劳动、没有了不合理内涵的私有财产。只不过在马克思那里,这种共产主义的回归了其原本属性的私有财产不叫私有财产,而叫“劳动卷”,或个人消费品。
共产主义实现主动社会分工,实质是对私有财产的一种辩证的否定过程。这种辩证的否定不是没收人们的私有财产,而是让人们的私有财产合理合法化,是把资本主义私有财产中不合理的对生产和生产资料、自然资源的占有权清除掉,使之变为纯粹的对个人消费品的占有,从而使私有财产变得合理、人道、有效。这在解决了人民的生存与发展中的私有财产问题的同时,实现了主动的社会分工,实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种否定实际上也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是对旧的社会分工的否定。
因此,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们也要以私有财产为基础和目标,进行主动的社会分工。每个人都要在社会生产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作用,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产品和服务,不劳动者不得食,从而正确合理的获取私有财产,正确合理的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只不过这时的人们在选择自己的劳动分工和事业角色时,没有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其他一切不合理因素的束缚,而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特长,自由选择一切自己喜欢的行业和工作,在真正的集体中,通过集体实现自己最好的生存与发展。
事实上,物质财富是一种竞争性的稀缺资源,人与人之间要想好好相处,没有私有财产制度是不行的。每个人都希望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以便自己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没有私有财产制度,人与人之间就会因为争夺物质财富而产生纷争,人与人之间就没有办法正常良好的相处。人类不应去消灭私有财产制度,而应该建立一种可以更好、更科学有效的实现人们私有财产的制度。正是人们争取更多的私有财产的活动才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进步。
六,共产主义主动社会分工,必然是一种市场经济
分工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因此,有分工就有交换,分工和交换是不可分的,而对交换的要求就是对自由市场的要求。而人类只要不是原始的,就必然存在分工;生产不同的产品只能由不同的人来进行;进行生产的人必须占有自己生产成果;不同的主体占有的劳动成果是为社会提供的劳动产品,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行为才能最终最好地完成生产的整个过程。因此,共产主义主动社会分工下的经济,也必然是一种市场经济。
企业是社会分工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自发分工下,大多数人们受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束缚,不得不屈从于资产阶级,在客观上必然形成一种私有企业形式。在共产主义条件下,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们摆脱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束缚,可以自由公平地以联合、合作的方式进行社会生产,私有企业不会产生,客观上只会形成一种所有权归员工所有的员工所有制企业,即真正的集体企业。共产主义的社会经济,是一种以这种真正集体所有制企业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市场经济。
这种真正集体的企业制度由于其生产的所有权归集体劳动者自己所有。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企业劳动者集体都是现实的自然人,具有自己独特的利益要求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完全胜任市场经济的原则要求。这种真正集体的企业制度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也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要求,是科学、有效、现实可行的。
显然,即使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生产劳动也仍然要存在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劳动者集体,依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在自己的真正的集体中,在自己的企业中,自由、自主、主动地进行选择和决定。各个劳动者集体生产出的产品不可能是包罗万象,而只能是庞大生产体系中的一个细微的环节,必然是特定的。而其所生产的产品,不是供自己使用的,而是要提交给社会的。
企业劳动者集体只有根据自由市场的交换方式,才能确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生产;只有通过产品交换市场的作用,才能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应该生产些什么,其生产才能有效化,生产出的产品才能被证实是有效的、有价值的。
劳动者集体生产的产品只有通过自由市场的检验才能被证明其产品的确存在一定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确有价值,经过最终的市场交换,企业生产活动才能最终得以完成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只有通过市场交换行为才能得以科学、有效地予以实现,并体现出其最终的社会价值。
在这种主动社会分工的生产方式下,社会必然存在大量的互相独立存在,拥有各自独立所有权的企业及相应劳动者集体。这些劳动者集体对自己企业拥有独立的产权,形成不同的产权利益主体。这种在不同产权利益主体相互之间进行产品交换的市场行为,当然表现为一种商品交换的形态,只不过这时的商品不再是私人的商品,而是劳动者的集体商品。劳动者本身也不再作为商品出现,而是作为交换的商品的主人出现。为了更好交换,货币是必须的,货币这一用于衡量商品价值的价值尺度也就成为客观必然的需要和产物。
商品交换和货币是共产主义主动社会分工的必要方式和途径之一。劳动者集体通过其联合企业进行的社会生产只有在市场经济中,通过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和检验,通过市场的作用和方式,才能最好地进行分工协作,最好的配置社会资源,最好地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也才被人们所需要,才能具有价值,进而才能有效满足劳动者和消费者双重的生产与生活需要。因此,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动社会分工仍然需要自由市场的存在。
社会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是由人民自主决定和产生的以人为本的劳动经济,其商品、货币、市场、私有财产、生产资料等等都没有了剥削与压迫的内容和本性,没有了对劳动力的买卖与雇佣,劳动力、公共权利、自然资源等都不会出现在自由交换市场上。
七,计划经济仍是共产主义主动社会分工的特点和要求之一
在这种共产主义主动社会分工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经济计划都成为一种最迫切的需要。各个劳动者集体企业所从事只是庞大社会生产中的一个细微的环节,只有通过行业之间、产业之间、各个环节之间、甚至在车间上都需要进行非常细密的合作。这种合作本身就代表一种协调和计划,是另一种形式的联合。只有在这种计划协调的企业之间各种形式的密切合作之下,生产才能得以有效产生、存在和发展。
这一切计划、协调、联合上的客观要求,都显示出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具有一种计划经济的特征。只不过这种计划经济不是在过去那种国有或全民所有前提之下的,而是在劳动者集体所有及市场经济前提下的,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是国家宏观控制和协调与劳动者集体占有之间的统一有机体。这种计划经济不仅是国家层面上的整体计划,也是企业层面的自主联合上的产业计划。
这种市场经济前提下的计划经济,具有过去传统的那种国有计划经济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任何科学有效的计划都需要数据。有些关于社会宏观层面的数据,比如未来某种产业、行业等价格、产量的预测等等,都是很难准确估算与预测的。只有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和作用,这些数据才能尽可能的做到科学、准确,计划才能更为科学有效。
国有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并不符合社会主义关于主动社会分工的原理和原则要求,它不是以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为基础和目标的,排斥个人的自私自利,即对个人消费品的争取;国有计划经济不是劳动者的自愿分工,没有实现共产主义进行主动社会分工的要求和目标。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不应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决定每一个人的分工,而应由劳动者个人在摆脱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束缚下,自己决定自己生产活动的自主分工。
国有计划经济不是一种自发的分工,但也不是劳动者自愿的分工。国有计划经济因其分工形式决定,必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人为因素,这无法有效满足社会生产庞大、细微而又变幻无常的生产分工与协作要求,甚至不如私有经济的自发分工有效合理。只有由社会中无数的个人以自主自由的活动为基础,通过个人之间以获取各自私有财产为目标的自由自主的生产分工协作才能最好满足这种社会生产无限发展变化的生产要求。
历史地看,全民所有制经济只是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的一种错误实践。无产阶级在实现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整个交换都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国家手里家”,让“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为了公共的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和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下来经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1卷第217-221页)等等的措施和做法,其实都应服从于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这一根本的目的和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229页)。而一旦服从于共产主义的主动社会分工的要求,那么社会主义经济就不应再是全民所有制经济,而应是一种集体所有制的有计划市场经济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