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柳河东集》中,有一篇《敌戒》也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充满着辩证的观点。世人皆知有敌之害,但他却说有敌之益。在目前争取和平与发展的大形势下,认真读一下这篇文章,对我们清醒地认识世界形势还是非常有益的。懂了这个道理才能有备无患。今引其文,分段析于下。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
其意为,人们都知道对敌人的仇恨,而不懂得知道敌情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都知道敌人对自己的危害,而不懂得有敌人与自己对抗能给自己带来莫大的利益。秦国有东方六国与之相抗衡,所以秦国能兢兢业业地变法图强。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六国以后,秦国认为六国已经灭亡,便洋洋自得而忘乎所以,历史并没有如他所希望的“二世三世至于万世”,结果是二世而亡。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对六国的残余势力,对内部的危机,特别对身边那些隐患,如赵高这一类小人,缺乏警惕,对自己身后事没有认真的思考和准备,对六国地区的政策没有作适时的调整。如果有时间,读一下贾谊的《过秦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秦之所以亡的各种内外因素。
其文续云:
“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
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晋国的军队在鄢,今河南鄢陵西北,大败楚国的军队,史称鄢陵之战,这对晋国而言,当然是一件重大的军事胜利。这一战役的过程,在《左传》有详细的记载。范文子,是晋国大夫,他在战争取得胜利以后,反而更加忧虑。他在戎马之前说这样一番话。他说:“君幼,诸臣不佞,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周书》曰‘唯命不于常’,有德之谓。”意谓,有了这次胜利不能骄傲,君王你还年轻,周围的大夫并不怎样贤能。《周书》讲过天命无常,只帮助有德行的君王。他告诉晋国的厉公,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厉之不图,指晋厉公,在鄢陵之战以后,便不修政治,导致内乱,国人皆怨。《左传》在次年载:“晋厉公侈,多外嬖,反自鄢陵,欲尽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由于他的荒淫无耻,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便死于晋国内乱之中。在这一点上,范文子有先见之明。
孟,是指孟孙。臧,是指臧孙,都是鲁国的公子。事见《左传》鲁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其云:“孟孙恶臧孙,季孙爱之。”后来孟孙死了,“臧孙入,哭甚哀,多涕。出,其御曰:‘孟孙之恶子也,而哀如是。季孙若死,其若之何?’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孙死,吾亡无日矣。’”那是指说我坏话,给我提不同意见的人,是为我治病的药石。拍马屁,阿谀奉承,尽说盛世什么的东西,听上去很美,实际上有害无益。现在孟孙死了,我再也听不见忠告了,我的灭亡没有多少日子了。这就是以敌为戒。
其文续云:
“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
其意为:即使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有时还难免意外受到危难威胁的时刻,况且如今人士,根本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他们看到敌人的威胁,立即害怕得要命,敌人的枪口一旦转移到其他地方,他们便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荒废自己的军备,自以为笃定心思,这样的态度,只能增加你的病害。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方面看到敌人张牙舞爪对着我们时,便恐惧万分,一旦敌人忙于其他地区的矛盾和问题,没有精力顾及我们周边,他们便手舞足蹈起来,荒废战备,实际上意味着更大灾难的可能。所以还必须常备,才能无患。现在有一些外国朋友,经常劝我们忘记过去一百多年被侵略和欺凌的苦难的日子。其实这便是麻痹我们的意志,松懈我们的警惕。希望让敌人有可乘之机。这一类甜言蜜语才是毒药呢!
其文续云: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其意为:
知道敌对势力及其影响的存在,可以消除和避免灾祸临到。不知道敌情,反而容易招致祸害。能够懂得这番道理的人,一定能掌握事物发展的大道理,从而名声远扬。反过来讲,你讳疾忌医,那只会损害你的寿命。你少壮不好好努力,提高自己的警惕性,说不定会暴死于敌人的突然袭击。如果你放纵自己而贪啚安逸,对敌情不作任何戒备的话,那你势必是一个又愚笨又昏庸的糊涂虫。我所以作这首《戒诗》,是为了能让人们认真思考。当然,这个思考还包括要分清敌我友的关系。不能把自己的同志和朋友当敌人对待,敌和友也不是凝固不变的。它会随着形势而不断变化。处理得好能分化孤立极少数的敌人,化一部分敌人为友,从而壮大自己的队伍;处理不好,反而会孤立自己,甚至伤害自己的战友和同志。弄清敌情以后,不管敌人有多么庞大,还要能在战略上能藐视敌人,战术上我们还得重视和谨慎对待,并要有最终战胜一切敌人的信心。如果真正懂得我作《敌戒》的意思,那就可能使大家避免许多过失和灾难。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