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完全背离了古典传统开始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局限于资源配置问题。在这方面杰文斯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用西方经济学家的话说杰文斯“把‘经济学的列车’开上了资源配置的轨道”。1932年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在题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的论文中第一次正式地把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规定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他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作为目的和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关系的人类行为的科学。”直到晚年罗宾斯还坚持自己的这一经济学定义说“我将继续我关于经济学问题定义的立场”“我坚持按照由稀缺性所限定的行为描述这一主题。”
罗宾斯的论文不仅在发表之初“产生了一场真正的轰动”而且对现代西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科书很多都把罗宾斯的定义奉为圭臬在教科书的导论中以这种或那种形式重申罗宾斯的经济学定义。
吴易风教授曾经对最近几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些经济学教科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定义进行了梳理,曼斯菲尔德在《经济学》一书中说“按照一个标准的定义经济学研究满足人们需要的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配置资源的方式。”尼科尔森在《微观经济理论》一书中说“经济学通常被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在竞争性目的用途之间的配置。这个定义强调经济学的两个重要特点……第一生产性资源是稀缺的。……对资源如何利用必须进行选择。K.E.凯斯、R.C.费尔在《宏观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说“经济学研究人们和社会怎样做出抉择来利用自然界和祖先提供的稀缺资源”。S.费希尔、R.道恩布希、R.施马伦西在《经济学》一书中说“经济学研究社会怎样以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决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M.帕金在《微观经济学》一书中说“经济学研究人们怎样试图用他们的有限资源来满足他们的无限需要。”R.J.拉芬、P.R.格雷戈里在《宏观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说“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选择用他们的有限资源土地、劳动和资本来生产、交换和消费商品和劳务。”R.B.埃克隆、R.D.托莱森在《宏观经济学》一书中说“经济学研究实际上具有无限需要的个人和社会怎样做出选择来配置稀缺资源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从上述引文中不难看出这些定义尽管不完全一样但其基本意思都来源于罗宾斯都把资源配置规定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是随着经济学研究的发展罗宾斯的经济学定义在西方国家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和有根据的批评,不少西方经济学家先后从不同角度对罗宾斯的经济学定义提出了质疑。有的西方学者批评罗宾斯把经济问题仅仅归结为资源稀缺问题而对资源过剩引起的经济问题却毫无所知。在罗宾斯经济学定义问世的1932年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困扰西方社会的是劳动力过剩、资本过剩、土地过剩即资源过剩而不是资源稀缺。
罗宾斯的经济学定义是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提出的可是在30年代大萧条期间“人们对微观经济学的兴趣丧失殆尽。”J.罗宾逊不无讽刺地说“1932年罗宾斯教授……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把经济学评述为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使用中间进行配置的科学。……可是本文发表的时间却是不幸的。在这本著作刊行的时候英国有三百万工人失业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数字刚好下降到原来数字的一半。当为了达到任何目的的资源完全没有先前那样稀缺时本书出版了这恰是一种巧合。”为此新剑桥学派以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研究为重点吸收凯恩斯理论注重历史因素和制度因素分析、强调不确定性和预期等优点克服忽视资本主义经济的积累过程、增长过程、分配过程等缺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还有西方学者批评罗宾斯的经济学定义直接同宏观经济学相冲突。
P.格罗奈维根认为“罗宾斯定义的主要缺陷是它与凯恩斯的著作和与失业均衡可能性的证明不相一致因而与罗宾斯要求资源必须是稀缺的经济问题的存在相矛盾。”有的西方学者批评罗宾斯的经济学定义把分配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外。有鉴于这类批评P.A.萨缪尔森在《经济学》15中试图把稀缺资源配置问题和产品分配问题综合在经济学的定义之中。有的西方学者批评罗宾斯的经济学定义把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等许多重要因素排除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外是把经济学研究“变成一种比较简单的求最大值的应用计算技术……如果经济学没有比这更多的事情可做我们最好就把经济学研究完全交给应用数学家。”L.G.雷诺兹说按照罗宾斯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社会—政治范畴、常常无法用数量表示的理论探讨/决定资源供给和技术的因素逐渐被逐出了严格的经济学领域。在制度结构方面可以观察到相同的趋势。”
加尔布雷思认为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者的权力”“权力系来自资本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而罗宾斯等人的经济学定义可能是“掩盖这种权力的幌子”。加尔布雷思主张扩大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把被掩盖了的这种权力包括在内。J.M.布坎南认为罗宾斯的经济学定义“不是推动着而是阻碍着科学的进步”。布坎南主张经济学要研究“人类关系制度”他说“我建议将此人类关系制度引进经济学家的研究范围广泛地包括集体制度和私人制度。”而罗宾斯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逃避了对“人类关系制度”的研究。布坎南认为资源配置理论“不应该在经济学家的思考过程中占主导地位”8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经济学家正在为“酝酿一个罗宾斯后的定义”而进行探索。雷诺兹还说在很多方面“经济学均已超越了罗宾斯的定义。虽然我们仍引其言论但是我们已不再循其足迹。根据我们的实践修改定义现在正是时候”。
罗宾斯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1932年发表他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提出经济学的定义不是偶然的。经济危机最严重的年代也是西方传统经济学危机最严重的年代。就在1932年凯恩斯公开承认“西方经济学家今天是世界上一群最无能的科学工”。在大萧条时期英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考资本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问题。一位西方学者说“马克思主义在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政治上敏感的罗宾斯出于在经济学领域抵消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考虑精心地制定了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定义相对抗的经济学定义。
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卷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里明确表明他不是研究物质生产一般的自然规律而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规律。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和传统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界定都是有特定历史涵义的无论是仅仅把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
当我们回溯经济史就会发现有些古典经济学家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提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论述。重农学派被马克思称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关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的观点可以说是开创性的大大超过了他的前人对后代经济学家也有极大的启示作用。他指出“经济学的目标在于通过研究保证人类社会能使支出再生和持续的自然规律以使支出达到可能的最大的再生产。”使经济学真正成为科学的是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776年是人类经济思想的不朽之作。在这部巨著中斯密论及了经济学关注的中心是富国裕民,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就是要给人民提供丰富的收入和给国家提供足够的收入要达到这样两个目的必须找到增加财富的原因,因而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成为该书的主题。但书中却没有明确地给经济学下定义。被马克思推崇的古典经济学完成者大卫•李嘉国对政治经济学的见解和斯密几乎一样认为政治经济学是探讨财富的起源和增殖规律的但两人又有所区别。斯密强调的是如何用搞好自由交换来增殖财富而李嘉图则强调的是如何用搞好社会分配来增殖财富。
我们考证经济学的定义,非常必要,因为配置资源这样的定义,已经完全偏离了现在,现在经济学既无人研究资源,也不研究配置,资源配置早已淡出经济视野,即使有这方面的研究也仅仅是非常小的一个分支,而且这一分支根本就不占重要地位,其次谈资源配置,忽悠了分配和社会福利的问题,让经济学产生巨大缺陷,研究影响着人们对经济学的认识。
高连奎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