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好!
马望野
=======================
这几年,在下经常在《北京青年报》等报刊上。见到刘曰建先生写的文章。他的笔墨,短小精干,朴素纯真,直来直去,不偏不倚。我很喜欢,也很钦佩。在下以为,退休下来的老哥儿们中间,他不愧是一位热心公益关心社会的好同志。可是下面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颇有考证功夫,让我大开眼界,而且深获启发。请你和我先来欣赏他的这篇文史小品:
++++++++++++++++++++++++++++++
“意见箱”不是武则天“发明”的
刘曰建
《北京青年报》2013/09/22
+++++++++++++++++++++++++++++++
9月13日历史纵横版《武则天发明了“意见箱”?》文章标题后缀了个问号,表明未必是定论。笔者退休前涉猎中国监察史,“意见箱”或“举报箱”出现在战国时期,比武则天早了一千多年。
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任李悝为相,李悝任相10年,主持变法,是战国法家的始祖。为稳定社会秩序,李悝帮助魏文侯建立了举奸揭凶、惩污治吏的举报制度,并于“僻巷”就是人们不常到的街道设立“蔽竹”。所谓“蔽竹”,即现代的举报箱或意见箱,就是一个圆形的筒,长约尺许,上方有一个大约三寸见方的小口,以便检举人将写有揭发内容的竹简塞入筒内。蔽竹置于僻巷,是为避人耳目便于举报,保护举报人。
到了西汉,出现了一种叫“垢筒”的举报箱。汉宣帝时期,颍川土豪结党营私,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无人敢治。上吏出身的赵广汉出任颍川郡太守。赵广汉到任后,决定进行彻底治理,为民除害。他从存钱罐中受到启发,制作成“状如瓶,为小孔,可入不可出”的垢筒,起到能够“及得投书,削其主名”(保护投诉人)的作用。垢筒制成后,赵广汉便令部下拿到各地悬挂,并张贴告示,鼓励民众投书举报,保证为吏民保密。经过一段时间,收到很多举报信,赵广汉根据举报信提供的线索,组织力量打击罪犯,终于使奸党散落,社会得到稳定。
公元686年,武则天执政时期,在朝堂上设置了“铜匦”(即铜制匣子),由补阙、拾遗与御史等人充任理匦使,在朝堂执掌匦事,专门受纳臣民的“进书”或诉状。武则天设置“铜匦”本意是接受臣民谏议时政,自陈冤屈,治国谋略方面的投书,从而得到真实的情报,以加强皇权,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反腐败的作用。但后来任用酷吏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武则天甚至“大义灭亲”,把亲生女儿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处死。可以说鱼保家发明的“铜匦”是“意见箱”的一种形式,却不能说鱼保家发明了“意见箱”,更不能说武则天发明了“意见箱”。
(文/刘曰建)
——马氏子曰:
此文不仅讲了史料,也在发人深思。意见箱,不论其形状如何,质地如何,无非是用以收集黎民百姓的意见的工具。可以举报,也可以辩白。后来发展到击鼓鸣冤,大字报揭发批判,都与此大同小异。最新的工具,就是互联网了。有人形容,现在人人都有了话筒、扩音器,人人都有发报机、荧屏银幕,不仅私下传递信息,而且公开发表己见。不让人讲也得让人家讲,不想听你也得听。这不是很好的事么?过去的诗经是派人到处去收集来的,现在的民意坐在电脑跟前就可以下载。可惜的是,大家手里的工具飞快发展了,而主事人脑袋里的思想却还没有跟上。闭目塞听,封闭言路,以言治罪,非议入狱,屡见不鲜。简单概括,目前的状态就是:嘴多,耳少;说者多,听者少;这是很令人遗憾的。如果要找其中问题,简谈节说吧,最主要是没有听的雅量。一是不听,二是偏听,把耳朵给废了,或者把其功能削弱了。而说得多的一个原因,也和不听和偏听有关系。谁也不愿意白说不是吗?你不听,我偏要说。这就没个完了。其实听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特别是多听,全听,它会使人聪明,会叫人获得长进。说你好的你当然会高兴;说你坏的也会帮你进步。要是有人借此闹事,那你也会提前事先发现猫腻,多多准备、早早预防,何乐而不为!女娲造人,给人安一个嘴吧、两只耳朵,是不是要人少说,多听?现在却逆其意而行,嘴吧多了去了,耳朵倒反而没有了,是不是太不正常了?我看,咱们还是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好!
(2013/11/08)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