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最密切相关的社会存在,是社会的生产方式。马恩发现,社会生产方式包含两个要素: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从而产生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 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全称命题,采集的社会,人类还没有生产,无所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一篇讨论中,我们说过:按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论,“人们的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全称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硬核,由这个硬核逻辑推导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命题,则是这个硬核的保护带。
以《资本论》为范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矛盾运动的学问,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劳动价 值论、剩余价值说、阶级斗争说、科学共产主义论等等,都可以由这个核心命题逻辑推导出来。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命题,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硬核“人们的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保护带,但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硬核。
按照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论,一门学说的研究纲领的硬核,不能否定;若否定,就否定了整个学说。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硬核,不 能否定,也不能作任何修正。若修正,就是修正主义,事实上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主义经济学。
可常有人作些子修正。接下来分析一个典型的例子,以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这一硬核。这个例子,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比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命题,尽管要简洁、优美一些,但它所表述的逻辑关系:一种决定性东西,另一种被决定东西,却令人费 解。按此逻辑思维,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一定会有相应的社会意识,存在,是决定性东西,意识,则是被决定的东西,“存在决定意识”没有说错;但要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一定 会有相应的生产关系”,就不对了,生产关系并不“相应”于生产力,甚至成为生产力的桎梏,常有的事儿。这就是说,不能简单判定:生产力为决定性东西、生产关系为被决定东西。所以 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思维逻辑谬误。
这命题虽然号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不是马恩本人原创。我下过死笨功夫,读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大卷,也没找到马恩说过这样的话(也许是我读得不够仔细,也许这话不在 这四大卷中)。马恩是周密的思索者,只说过“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话,而从未说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那么,这话是什么人的杰作呢?
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思想,草率改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的,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斯大林关心和主持下,由前苏联经济研究所编撰而成[2]。主 持者,和那些编撰者,是理论思维的懒汉、投机取巧者,只是将“存在决定意识”的逻辑公式,简单套用过来罢了。
套用过来之后,立即僭号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在是现代版的指鹿为马。
学术上曾有一宗公案,凸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论的谬误。
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思想,导致无产阶级革命。革命成功后,先进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又该是什么?老辈人记得,前苏联编出的《政 治经济学教科书》,有一个命题:“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过了几十年以后,人们才终于发现:落后的生产力不是先进的生产力,没有 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现在看来,“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没有错,拙文《另辟蹊径》篇中说过:“那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任务是快速工业化,资本要素是决定性因素。国家掌握了资本,以 国家计划配置,由国营单位营运,能避免‘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能防止资本要素的无序使用和无序竞争,能集中有限的资本办大事,能凝聚全国的人心和力量,在当时 内外环境和历史背景下,是适应性选择,确实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反过来,“没有先进的生产力,就不可能‘决定出’先进的生产关系”,简单判定谁决定谁,懒汉思 想,十足谬误。
遗憾的是,那些“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懒汉,丝毫想不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论有思维逻辑错误,反而抛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思想,竟然改写《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保留“落后生产力”提法,不再讲基本矛盾,而说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
如此改写,越改越错。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基本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命题,精髓,脱离社会的基本矛盾来讲什么“社 会主要矛盾”,意味着背弃马克思主义。把“主要矛盾说”的思维逻辑说白了:“人民的需要”是一种社会意识,生产力是一种社会存在,人民的需要决定生产力要发展,就是说,社会意识 决定社会存在[3]。显然,这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决定意识”的根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么一改写,好像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基本矛盾存在,满眼是“落后生产力”,心中只想着“发展是硬道理”,再进一步,要发展就得搬西方的诀窍,却对黄仁宇先生所 透露的[4]一无所知,简单轻信了西方经济学家的忽悠:“比较了几种模型之后可以肯定,私有制企业比公有制企业更有效率”。“休克疗法”冤案[5],其理论根源,可追溯到《政治经济学 教科书》的谬误改写。
我国的改革受此错误改写的影响,在信息替代土地和资本的最稀缺地位以后,不是着力改革种种与之不相适应的经济制度,而只是“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进而 派生出“以GDP(国内生产总值)为导向的发展政绩观”,许多地方一味追求GDP(网友戏称“鸡的屁”)。
这是唯生产力论,只想到:生产力是决定要素,生产关系属被决定要素,只要生产力发展了,就会决定生产关系进步,自然而然。实践结果如何呢?“鸡的屁”倒是增长了,可种种社会矛盾 却日益复杂化、尖锐化,损失巨大,危机重重。
无独有偶。指鹿为马的“假马”,除唯生产力论外,还有一个 :“反作用论”。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未能全面表达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思想,那些理论懒 汉们,不得不来点儿修补:"生产关系可以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样一来,生产关系反客为主,又成了决定要素。上一篇讨论中说过,毛泽东搞的“穷过渡”,还有波尔布特搞的“高度纯洁的 社会主义”,都是这个“反作用论”指导下的实践。
“反作用论”和唯生产力论,指鹿为马的两匹“假马”,一个“左”,一个右,双方曾经彼此批判,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根源却同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这个罪魁祸 首,给中国带来莫大灾难和危机,至今还未清算。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