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嫁错入错,不可地方落错——读网友文有感
古训曰:“男不可入错行,女不可嫁错郎”,它近似于真理一般,草民也以为然。可是,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到了今天,它该改为“宁可嫁错入错,不可地方落错”了。
凡读过一丁点中国历史的人,皆知安徽的凤阳(古为濠州钟离)出过一个明太祖,他叫朱元璋。作为凤阳人,假如因此而暗自骄傲一下,其实也未尝不可。草民的家乡就连半个宰相都没有出过,当然,我也没有因此而感难过。本来草民在某一问题上已发誓闭嘴,但看了篇网友的文章,便又犯了多嘴的老毛病。唉!两个北京知青,插队落户到西北边陲也行,但就是千不该万不该落户在凤阳。草民对凤阳这个地方倒毫无成见,像有些小岗村农民不愿意参加集体劳动,而宁愿外出讨饭、唱花鼓,这也是不违《宪法》的自由权利。然而,因为凤阳曾出过一个封建皇帝,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起来,那就贻笑大方矣。只有在稀奇古怪的今朝,才会使人变得痴呆无常,神经发狂。为了否定一场革命,便无耻地吹捧起一个封建皇帝来,这是什么混账逻辑?!
“……我在想,如果我们凤阳的皇城不被毁掉,要比北京的紫禁城大上好几倍……你看看,我就不甘心,六百年前,我们凤阳的朱元璋统一中国,把皇城建到了北京;而现在呢,我们凤阳人在全国各地唱花鼓、讨饭呢!难道共产党还不如一个封建的小和尚吗?”——这一长段台词写得真好,好就好在因为凤阳出了个朱元璋,使得编导的心也随之而热乎而且激动,竟忘却了自己现在身处于何样的“朝代”了。草民倒有几问:首先,“比北京的紫禁城大上好几倍”的“凤阳皇城”,老百姓能自由地出入,就像今天的游客们可以自由地参观故宫吗?——还是请去实地调查一番历史吧。其次,“在全国各地唱花鼓、讨饭”究竟是何因,并且觉得很光荣吗?是因为毛泽东时代还远远不如朱元璋时代的缘故吗?再有,“难道共产党还不如一个封建的小和尚吗?”在这儿,编剧把“毛泽东”换成了“共产党”,聪明,但又很无耻。借剧中人物之口,以表达自己的心声,是文艺创作所许可的,但不得放弃的创作原则是必须坚持的。身在社会主义社会,作品又是主旋律题材的,而编剧却居然置一切于不顾,肆无忌惮地发泄着自己的情绪,是把人民和邓小平看成是傻子了吗?真是丧心病狂,一介小丑!
草民拿着放大镜仔细地看着中国地图,好不容易找到了出过朱洪武的凤阳,但一经放下放大镜,目光却很自然地落在了比凤阳更小的韶山,原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里的毛泽东,就诞生于此。想必编剧大师不会不知吧。朱元璋比毛泽东,好似萤火虫比红太阳,草民的这个观点,编剧自然会嗤之以鼻,但我坚信是正确的,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如果想真心实意地缅怀邓小平同志,编导不妨认认真真地去通读一遍《邓小平文选》,并俯下身去,深入到工农之中,了解从1985年至今的中国现实状况,然后写出一部为各阶层都赞不绝口的电视剧来,此建议如何,编导大师?当然,草民深知,这对你们是苛求,是梦想。而草民更懂得,只要一个人的良心尚未被犬叼尽,就理应如此而为的。
2014.9.25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