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剧中的人物关系是这样的:
田源与建红同在一个大杂院长大,是邻居,都是北京知青,又同在安徽凤阳插队。金锁也是凤阳人,“逃港”时在广东结识了田源。刘妈是金锁的亲妈,曾给建红家当过保姆(巧合之一)。二妮是与宋大爷也是凤阳人,与金锁同村。
这是《邓》剧中的一个片段:
粉碎四人帮后的一天,田源、建红回家探亲在北京相逢。这时,早些年给建红家当过保姆的刘妈也来北京看病,就住在建红家。金锁因事来北京找妈,意外地与田源相遇(巧合之二)。二妮跟着宋大爷唱着花鼓一路讨饭,恰好就来到了田源建红他们大杂院的门口,被金锁意外地听到(巧合之三),于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发小、母子、老乡齐聚北京,相逢在大杂院。
如此多的巧合结合到了一起,自然就十分离奇了,但离奇就离奇吧,我们又不能不允许人家编剧“文学虚构”。为了剧情需要,艺术的真实算得了什么,观众的认可又怎样,不认可又能怎样?!不过,接下来的《邓》剧中金锁与建红的对话,就不是离奇,而是雷人了。
这是金锁在大杂院里对建红的一段“肺腑之言”:
“……我在想,如果我们凤阳的皇城不被毁掉,要比北京的紫禁城大上好几倍……你看看,我就不甘心,六百年前,我们凤阳的朱元璋统一中国,把皇城建到了北京;而现在呢,我们凤阳人在全国各地唱花鼓、讨饭呢!难道共产党还不如一个封建的小和尚吗?”
当年凤阳的皇城是否比紫禁城大上好几倍,我们不去管它,朱元璋是否统一了中国,我们也可以不去理会。但是朱元璋把皇城建到了北京,是否它的臣民就不讨饭了,我们有理由严重怀疑!而“共产党还不如一个封建的小和尚”,说这样的话简直就是昧良心了!
封建王朝的推翻,是中国近代,追求真理,争取独立、民主、自由的共同愿望。从康梁变法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为此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而编剧们却对封建帝王大加赞赏,对毁掉的凤阳皇城,其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亿万农民先是有了自己的土地,告别了残酷的剥削,当家作主人,继而摆脱了原始的耕作方式,告别了小家经济;集体化、机械化、水利灌溉等逐步实现;总体上,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除少数地区外,已经实现了温饱,并且储存了大量战备粮食。
凤阳某村(实际上暗指小岗村)的贫穷落后,虽说与不恰当的政策有关,但也与自然条件有关,但根本的原因是干部觉悟低,群众懒字当头,说到底是人为造成的。当年那个“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大寨村的自然条件比小岗村不知要差多少倍,可是他们的农业不是上去了吗?他们除了与天斗,与地斗,好的带着人和集体主义精神是不是很重要?编剧们不顾这一基本事实,却单单拿凤阳这么个落后之地说事,否定新中国农业的巨大成就,这不但是歪曲家庭联产责任制政策,也是为改革开放抹黑,同时也是违背邓小平同志的意愿的!
《邓》的剧编们为了美化小家经济,不惜为极力美化封建皇权,大肆吹捧朱元璋;为了否定集体农业时代,居然通过剧中人之口直接声讨共产党和抹黑新中国的地步。其思想解放之力度,令人惊愕。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