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周小平被捧成“爱国主义旗帜”,质疑者和质疑的声音完全被屏蔽,说是以防有人“打着纠错旗号砍爱国主义大旗”。这样粗暴简单的做法,令人愕然。周的文章,如果只代表他自己的激情和喜好,并无大碍,尽管偏激,禁不起推敲,但一个鲁莽的年轻人,说几句气话,也没什么大不了。可是自从他以骂美国出名,并被官方宣传口赏识,并参加了意义非凡的文艺座谈会,并和习总握了手,他就成了“爱国主义旗帜”了,就批评不得了,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也非常可笑。
如果说周小平不分青红皂白骂美国就是爱国主义的体现,那么中国总理爱用英语演讲又算什么?中国的副总理将中美比喻成夫妻的论调又算什么?这种鼓励草根民众骂美国,而政府首脑却亲美的做法,是精分还是愚民?
中国近代以来,一直没有自信,一直在西方面前矮一头,毛时代好容易站了起来,但是很快又在各种运动中迷失了自我。改开带来的经济增长,并未带给中国自信,相反,在出国潮和英语热中,人们却离自己的根越来越远。
曾经问过一个台湾朋友,“你爱中国么?”
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爱”,然后又说,“但是来到大陆之后很失望,书上写的那些都看不到。真实的东西让人难过。”
其实这个台湾人的话可以代表很多人的心境。我们说爱国,爱的是诗经楚辞、唐砖汉瓦;爱的是冰封万里的北国,爱的是莺飞草长的江南……而每当面对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看病难上学难找工作难……我们无论如何对这个国爱不起来。但是当钓鱼岛被挑衅,平时牢骚满腹的中国人又会同仇敌忾,连卖手机套的小贩,也坚决不再卖货给日本人。这就我们,我们爱这个国家,又觉得她不够好,但是谁要欺负她,也坚决不答应。
真实的爱国就是如此矛盾,但是我们应该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中找到理性之路,而不是在矛盾中摇摆不定。
美国现在看来是中国的心结。相似的国土面积和地理环境,在地球的东西两侧,却产生了两个迥然不同的国度,比较成了必然,差异成为各种话题和争论的因缘。美国比中国发达,这不容置疑,但是在这个强大对手面前,中国应该保持怎样的姿态,才是当下需要思考的。不卑不亢,从容面对,取长补短,保持警惕才是务实而有尊严的选择,而不应该艳羡谄媚或是妖魔化的否定,这两种态度都是极度缺乏自信的表现,前者通常出现在亲美派后者常出现在反美派,而不管亲美还是反美,美国都不会因此改变。
中国要找回自信,需要从自己灵魂深处找问题,而不能寄托于外界,比如美国或更多。我们满世界开孔子学院,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教外国人写毛笔字,但是中国的教育体系内却没有像样的传统文化课程,语文在退化,学生们更多感兴趣的是电脑而不是毛笔。我们派出中医去出国交流,而国内的中医在医疗体系里却没有占据应有的一席。我们为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轻视而懊恼,但是却不反省——自己不尊重自己,为什么别人要尊重你?
中国有中国的问题,美国有美国的问题,两国都不是人间天堂或地狱。有很多向往美国的中国人满怀热忱想尽一切方法奔向了美国,但是只有少数人实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愿望。中国人固执的在全世界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唐人街,说明什么?说明比较过后还是发觉自己的文化最亲切,所以不遗余力的坚持固守。“爱国”,也变成了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出来的人又建起一个个新的城把自己围了起来。
作为中国人,平心静气的看待中国和美国,是不是很难?一提美国,从官方到民间都充满了各种焦虑不安,因为缺乏自信。但越是这样,我们越无法客观、冷静的评估和决定,中国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为什么我们不能坦然面对美国的先进和强大,但不畏惧他?承认他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影响力,但不讨好他?学习他思维的活跃和开放,但不照搬他?
中国有个成语叫“邯郸学步”,意为完全模仿别人而忘记了自己该怎么走路。还有个成语是“因噎废食”,比喻怕出错或发生某些潜在的问题,索性把重要的事搁下不做。而在对待美国的问题上,这两种人却是大多数。
我们一直期待一个中正包容、理智沉稳、务实而有尊严的执政思维,因为中国这艘大船实在很沉重。但是我们的领导者总是过于理想主义、或者因为软弱而焦虑,他们说出的政治语言越来越没有人信。而更悲哀的是执政党的宣传部门,并没有意识到理论与现实的脱钩,也没有感觉到民众思维对执政思维越来越大的质疑,依然以僵化的思维和手段推广着所谓的“爱国主义”。
回到最初的话题,爱国不是盲目自大,不是理直气壮的说胡话,而是要理智认真的评估自我,学习他人的先进,并保持赤子之心,坚持不懈的完善我们的国家。执政者的心态也要放平,英语虽然是世界性的语言,但是汉语才是我们的官方语言,也是我们的文化载体,一味强调英语的学习应用,很有可能冲击中国原本就脆弱的文化自信。在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打交道的时候,也不可显得过于亲昵随意,保持人格的尊严才能保持国格的尊严,所谓爱国主义、强国之梦,都在这点点滴滴。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