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兴衰众生相 【读史小议】
封建特色的中国,皇帝有如牧场主,百姓被视为牛羊,诸臣有如受主子差遣的放牧者。所以,牧守,牧宰,州牧, 带牧字的官名曾被广为置用。
在历史演化的进程中,由于百姓的总体地位除了偶尔失控,曾由牲畜升格为国家主人翁之外,其它时间内还是被有效的宏观调控在牲畜级别的,甚至由牲畜降格到了屁。因而古时那些带牧的官名,早已与时俱进的淘汰不用了。
不过,源远流长的牧“精髓”,还是传承未绝的。多数情况下,在牧场主与放牧者的眼里,百姓的牲畜地位依然如故。而在被牲畜化的百姓看来,无论是谁来做牧场主或是谁来放牧,牛羊们被任意牧驱与屠宰的角色同样也不会改变。
只此一点,便不难解释国运衰败濒危时的晚清怪象了,为什么在清兵鏖战外寇时,却有百姓在山头袖手?为什么在洋鬼子进城,老佛爷出逃,圆明园着火时,却有百姓在街头旁观?
由此可以反证:谁能把百姓从牲畜解放为主人,谁就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国共战争期间,成千上万的农民推着独轮木车去帮助解放军,不就是奔着解放二字吗?不就是因为那时的共产党奉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治国就是为人民服务,治国就是让人民中的99.6%者能够脱离不体面的劳苦而能够有体面的劳动,而不是让那0.4%的已经活得很幸福和很有尊严者,升级为活得更加幸福和更加有尊严。
从家国兴衰的诸多史例看,由开国时的欣欣向荣到衰败时的风雨飘摇,至少需有两代的演变过程,随着一二代奠基者的相继做古,社稷传承的变味在所难免,就后来新生的牧场主阶层而言,其掌中之权,不是源于裙带而君,就是源于窃国而候。
裙带而君者,多是败家子,古人之所以说“富不过三”,原因就是败家子拿着肉包不当饭,乱喂野狗。崽卖爷田心不疼,坐吃山空。
窃国而候者,原本就是贼,只要能有自己一份赃,至于其它财宝则大可与后至的强盗一起瓜分。
败家子所顾忌的是众家奴,窃国贼需对付的是原业主。为了保证胡作非为不被家奴限制,为了保证非法所得不被原主追缴,当然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了,当然是:宁赠友邦,不与家奴了。国土可以拱手相送,海域可以一同开发,总之是搁置争议,与盗共享。
回顾以往:从顶戴花翎者签署不平等条约,割地赔银,……到西装革履者收购洋人垃圾债卷,引进转基因主粮,….不都是这样的幕幕写照吗?
对于家国之业,作为牧场主阶层者,心态尚且如上,那么,作为“放牧”一族的精英狗腿们,在国运衰败之际而将作何为,更是可想而知。此族中人,上至当朝宰相,下至七品县令,职虽类犬,但其视百姓如牲畜者,与其主子无出二致,而且自认为情形不妙时的回旋后路较其主子更宽绰,给谁当牧犬不也是这么个当呢?干的好了没准还能混个地头皇帝过把瘾呢。所以,金风未动蝉先觉,每逢国难就率先发露投机叛卖之心。
纵观历史:卖国求荣者,卖主求荣者,往往多属此类官吏,一旦卖腾起来,九州方圆无可匹敌。
所以,换个角度看,治国就是治吏。而治吏的最有效之法就是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上下结合,依靠群众。当然,前提是敢于相信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始终依靠群众。只有如此,视百姓不如牲畜者,则将没有好下场,不是命丧于兔死狗烹,就是葬身于揭竿而起。
如果说,天下还有什么普世价值可体现的话,那么,这才是普世价值的体现。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