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所得到的印象是:成绩与风险反差巨大。一方面是极尽溢美之词歌颂自己的成绩,一方面是所揭示出的金融风险都是致命的风险。这是一个巨大矛盾,我们的金融稳定当局,到底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还是制造了巨大的风险?我认为,对于风险,这份《报告》仅仅是摆明了现象,而并未点破金融风险的本质。而在我看,中国目前最大的金融风险是:金融空转加剧,金融结构恶化。
《报告》第二个问题是:一说到“成绩”就是政策的功劳,好像我们金融主管英明得不得了;一说到“风险”好像全是金融机构自己的错误,与政策的错误引导无关。据此我认为,金融管理当局从来不敢进行“政策检讨”,而导致的“政策修正严重滞后”,这恐怕是中国金融稳定最大的敌人。
比如,流动性的安全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而《报告》指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其所分析的原因大致有三。其一,银行存款大幅波动更加明显,银行资金来源稳定性显著降低。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跨季月间波幅超过5万亿元,全年波幅近6万亿元。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由2006年末的87.2%下降到2013年末的81.9%。
其二,银行资产扩张及表外诸多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加大了对流动性的需求。金融机构在利润压力、监管套利等因素作用下,利用同业、理财等“短借长贷”,资产负债结构对利率风险敞口十分灵敏,对货币市场依赖程度上升,也是加大市场流动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同时,财政收支变化及库款波动等也加大了流动性的季节性波动。
其三,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过程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增加,可能对国内流动性形成冲击。
可见,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主要是基于银行负债和资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那是怎样的变化?《报告》揭示,2009年初至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纳入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资产从6.21万亿元增加到21.47万亿元,增长246%,是同期总资产和贷款增幅的1.79倍和1.73倍;纳入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负债从5.32万亿元增加到17.87万亿元,增长236%,是同期总负债和存款增幅的1.74倍和1.87倍。远高于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存款增长水平,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报告》还指出:中国资本正在“脱实向虚”。2013年,上市公司参与委托理财、委托贷款明显增加,据统计,全年上市公司涉及委托理财、委托贷款的公告分别为204件、397件,较上年增长168.4%、42.8%。部分上市公司在参与委托理财、委托贷款时存在使用银行信贷资金、资金流向宏观调控限制领域等问题。
同时,截至2013年末,基金净值约3万亿元,同比增长4.53%。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比38.47%,较上年末下降1.57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占比18.88%,较上年末下降0.82个百分点,债券型基金占比15.78%,较上年末上升2.60个百分点,货币市场基金占比24.90%,较上年末上升4.95个百分点。
以上问题仅仅是我粗粗摘录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仔细地摘录所有“金融机构正在恶化”的问题,那恐怕远不止这些。更严重的问题是:我们现在仅仅看到了截止2013年年底的情况,而毋庸讳言的是,今年以来恶化程度大大提速。去看看余额宝之类“金融创新”产品的突飞猛进是不是大大加剧了“金融空转”程度?
我们必须看到,中国金融稳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而“金融不稳定”主要不是商业金融结构的错误,而是管理者的错误。请问:为什么资本“脱实向虚”?难道不是因为错误的政策导致中国贷款利率过高、实业经营举步维艰、而诱导大量资本“脱实向虚”?请问:为什么金融空转加剧?难道不是管理者错误地维系货币市场高利率、从而给货币套利留下了太大空间所致?
中国已经发生了严重金融结构问题,这才是威胁中国金融稳定的核心问题,而导致金融机构恶化关键在于金融管理政策、金融调控政策的错误长期存在而得不到纠正。所以,中国今天的金融政策绝不是“微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事情,而是必须系统地检讨,全面地修正。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