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民:尼克松为何哀叹?
笔者在拙作《基辛格为何激动得手发抖》引用了那位叫唐德刚的所著历史书中的有关言论。关于中美建交的真实历史,看过那篇拙作的都基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此文来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真实历史。首先,还是将唐德刚的有关言论抄录如下:
“余于尼克松访华之后,得机返大陆探母,从南到北之大小干部,无不歌诵‘伟大毛主席的革命外交’,闻之实不胜悲楚。盖余深知该次中美关系之回旋,全出于狡猾之尼克松,一手之安排。北京之联合国席次,全系尼大总统之恩赐,毛氏得之而不脸红,还大吹其‘不称霸’,亦诚厚颜之甚矣。”----摘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1971年10月25日,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决议案通过后,联合国大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罕见的热烈欢呼场面。1971年10月28日的《纽约时报》第一版刊登了一篇文章:《尼克松哀叹代表们的欢呼》(估计唐德刚没有看到----笔者注)。尼克松为什么会哀叹呢?这要从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曲折经历谈起。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才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11月15日,周恩来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分别致电联合国秘书长特吕格弗 . 赖伊( Trygve Lie )和第四届联大主席卡洛斯 .罗慕洛(Carlos P. Romulo),郑重声明:国民党政府已经流亡溃散,"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要求取消正在出席本届联大的"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力。由于波兰等国的据理力争,11月22日联合国秘书处被迫把中国政府的两项电文作为联合国正式文件散发给联合国会员国。23日,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在联合国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却声称,美国政府反对中国政府的电报,因为"该政府尚未为美国及其他许多联合国会员国所承认"。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遏制中国成为美国远东战略的主要目标,作为美国对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确定下来。在政治方面,美国继续运用其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力,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企图孤立中国,把中国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在1961年以前,美国年复一年采取“延期审议”战术,操纵多数票否决苏联等国的合理提案,使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问题一直没有列入联大议程。
1961年第十六届联大突破了美国设置的障碍,同意将中国在联合国席位问题提交联大讨论。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亚非拉新独立国家在联合国作用的不断加强。为了继续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采取新的手段,设法使联大通过决议,将中国的代表权问题列入“重要问题”议程。所谓“重要问题”提案,是指新会员国的加入、会员国权利的停止以及会员国的除名等,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重要问题”需联大以三分之二多数的赞成才能通过。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问题根本不属于该范畴,美国玩弄这个花招在本质上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并且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1960年代,尽管有来自美国的竭力阻挠,在联大支持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国家却不断增加。但是,“重要问题”提案的程序手段还是构成了十分巨大的障碍,美国年复一年地促使联大通过该决议,便使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表决从简单多数变成了需要三分之二赞成票的绝对多数。在1970年的第二十五届联大上,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18国提出的提案以51票赞成.49票反对(包括台湾当局的1票)、25票弃权,首次获得了简单多数。由于受到“重要问题”提案的限制,这个提案因不足三分之二仍然无法得到通过。然而这个结果所传递出的信息却令人鼓舞:中国最终重返联合国的时刻已经为期不远了。
美国政府也无法回避这个现实,随着中美走向缓和的进程,它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问题上面临的是一个日益尴尬而棘手的局面。尼克松和基辛格心里很明白:“到最后,反正我们无论采取什么立场总归是要失败的”。但是一方面迫于国内亲台势力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了维护所谓的原则立场——实际上就是美国的面子,美国政府还是要想尽一切手段阻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保住台湾当局的位子。这最后一招便是“双重代表权”方案:“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它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 为了给这个方案造舆论,美国政府官员甚至再度放出“台湾地位未定论”的风声。
这个“双重代表权”方案在实际上是根本行不通的。首先,它不仅遭到来自中国大陆的坚决抵制,也遭到了来自台湾当局的强烈反对。其次,它根本无视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同中国友好的现实。绝大多数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的国家都支持中国的“一个中国”立场,不可能允许在联合国内出现“两个中国”的局面。基辛格实现了对中国访问后,中美关系缓和的公开化则大大加强了这个趋势。第三,它事实上将再度使美国的对华外交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在联合国内制造“双重代表权”事实上是继续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制造障碍。因此,甚至连制定这项政策的美国政府官员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这是一项注定要失败的方案。
1971年9月22日,第二十六届联大总务委员会通过一项表决,在议程上将美、日等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提案置于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提出的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提案的后面。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获得通过,那么所谓的“双重代表权”提案就根本不需要进行表决,可谓“胎死腹中”,美国在决战之前又失了“前哨战”。
1971年10月25日,经过一周的激烈的辩论,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会议大厅里举行表决。电子记票牌首先闪出: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美、日等国提出的“重要问题”提案。顷刻间,整个大厅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接着,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从联合国一切机构驱逐出去的提案在大会上进行表决,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全场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
这是联合国自创建以来最令人难忘的历史性时刻之一,经过22年的艰苦努力和斗争,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席位,联合国也从此结束了将中国人民的合法代表长期排斥在外的历史。这是中国外交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也是世界正义力量的胜利。
中国在第二十六届联大上取得的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胜利,对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来说甚至多少有些意外,毛泽东也说他对这个胜利是“没有想到”的。
唐德刚的关于这段历史的说法,在过去很多年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是没有什么市场的。但是最近这些年来,国内某些精英们却开始趋之若鹜。1971年?那不是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的中国处于最黑暗的年代之一吗?那不是一度外汇为零(那些人搞不清什么是外汇什么是黄金什么是金本位)国库空空的年代吗?那不是民不聊生民怨沸腾的年代吗?那个年代怎么还会有中国的外交辉煌胜利呢?因此,大大小小的精英们都或真或假地犯晕了。特别是小精英,常常被“重说现代史”搞迷糊了。而大精英们,大都心里实际上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装迷糊而已。笔者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让这些精英们犯晕的事情今后还会不少的。
当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之时,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人物蒋介石,那位“第一次”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二次大战后“四强”之一的和联合国“五强”之一的中华民国总统,当即发表了义正言辞的《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告全國同胞書》:
“對於本屆大會所通過此項違反憲章規定的非法決議,中華民國政府與全中國人民,決不承認其有任何效力。”
“毛共匪幫是中華民國的一個叛亂集團,對內殘害人民,罪惡如山,乃全中國人民尤其是大陸上七億同胞之公敵;對外肆行顛覆侵略,為聯合國所裁定之侵略者。目前大陸雖為毛共匪幫所盤踞,但以臺澎金馬為基地的中華民國政府,乃是大陸七億中國人民真正代表——代表他們的共同意願與痛苦呼聲,並給與他們反抗毛共暴力,爭取人權自由以最大的勇氣和希望。所以無論根據聯合國憲章原則,人道主義與自然法則,尤其是全中國人民的公意,都決不容毛共匪幫非法佔有中華民國在聯合國與安全理事會中之席位。”
“歷史將能證明,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的聲明,實際上就是聯合國毀滅的宣告。”
........
笔者在此竭诚欢迎某些精英们对蒋介石的这些文字,特别是“历史将能证明”进行解读,尽管听起来有些雷人,但不排除某些精英有口吐莲花之功。前段时间,有的精英已经解读出了蒋介石政权是如何“光荣地”撤出大陆,前往台湾践行“民主宪政”,以便为全中国作出了表率的“战略布局”。但是很遗憾,几年前年的一次台湾的民调,台湾民众对蒋介石的好感率只有9%,看来确实不高,但这个数字与最近中国社科院的民调结果,大陆持右派观点的只有8%,就阿拉伯数字而言,这两者还是非常接近的。
1971年10月28日的《纽约时报》的《尼克松哀叹代表们的欢呼》一文指出,当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时,全场爆发了联合国历史上罕见的热烈欢呼声,尼克松对此表示激烈的愤怒。这不仅仅是针对表决美国的失败,因为毕竟他早已料到“总归是要失败的”。而胜利者所显示出的“不加掩饰的狂欢”的“惊人示威”,则使他不得不哀叹不已。要知道,对于这样一些胜利者,美国曾经对他们是“非常慷慨”的。副总统阿格纽干脆“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时的联合国简直就是 “左派打造舆论的机构”!想当年,罗斯福 “非常慷慨”地把中华民国推进了联合国安理会五强的位置;看此时,连美国政府曾经“非常慷慨”对待的大多数国家,都成了新中国的热烈欢呼者。这叫美国政府、尼克松的面子往哪搁啊?
无论有多少新的“拼图”出现,无论有多少新的“谜团”解开,也无论有多少新的“揭秘解密”资料问世,尼克松的“哀叹”注定是无法改变的了,蒋介石的“历史将能证明”也注定是无法证明的了,新中国前29年的成绩也注定是无法否认的了,这,您还有疑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