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李申,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儒教和宗教理论。1946年4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博士生导师;2002年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1970年任沈阳军区某部参谋,在抢救山林火灾时负重伤,立二等功。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儒教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片学术委员。1999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2年调至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现担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儒教史》,《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中国儒教论》,国务院特别委托项目、十一五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哲学典》常务副主编和宗教典常务副主编,《中华大藏经续编》副主编;《道教本论》、《气范畴通论》、《易图考》、《宗教论》等。所著《周易与易图》获“国家图书奖”(集体获奖),《周易图说总汇》获国际易学研究院最高奖“伯昆奖”(民间奖项)。
“焚书”确有其事,“坑儒”是后人栽赃
——介绍周芳《坑儒平议》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周芳,2013年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坑儒平议》,详细考察了所谓“坑儒”事件相关材料之后发现,“这一事件并不是针对全体儒者的蓄谋已久的国策”,而是后人“语增”、即添枝加叶、甚至是有意栽赃的结果。
一,坑儒说的历史演变
最早是《史记·儒林列传》说:“及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矣。”几十年后,刘向《战国策序》把“坑术士”变成了“坑杀儒士”:“(秦始皇)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东汉初年,大约已经流行说秦始皇的目的是要杀尽儒者,致使“疾虚妄”的王充在《论衡·语增篇》指出,秦始皇坑杀的,只是460个妖言惑众的“犯禁者”;说秦始皇对于儒者“尽坑之”,“此非其实”;而是“语增”,即夸大事实。然而到晋代出现的署名孔安国的《古文尚书序》,还是明确把秦始皇坑杀妖言犯禁者定性为“坑儒”: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学士逃难……。
从此以后,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成为中国历史上头等重要的大事之一。由“坑儒”这个全称性的概念,遂引起了一系列关于秦始皇和儒者关系的理论探讨。探讨结果虽不尽相同,但从古到今,几乎一致认为,秦始皇禀承秦国传统,历来轻视、甚至敌视儒生,非要灭尽不可。
周芳同志的考察表明,秦始皇坑杀了460个犯禁者是事实。但说秦始皇根本敌视儒者,非要除尽不可,则不合历史事实。因此,此事可以定性为“妖言惑众案”或“侯生卢生案”,都是可以的。定性为全称概念“坑儒”,似乎秦始皇要坑尽天下儒者,是不准确的。
二,《史记》关于“坑儒”的记载
所谓“坑儒”事件,最早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派卢生等入海求仙药。卢生从海上回来,没带回仙药,却带回一块石头,上写“亡秦者胡也”。于是秦始皇即派蒙恬带兵三十万,出击匈奴,修筑长城。
三年后,即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卢生说,我们求仙药总是得不到,好像有鬼物阻挠。皇上您如能行踪秘密,不让臣子们知道,仙人就会到来。于是秦始皇把咸阳城200里内的270座宫观用“复道”、“甬道”联接起来。
有一天,秦始皇从梁山上看到丞相车骑太多,不高兴。后来发现丞相的车骑减少了。秦始皇大怒,认为是有人泄密,于是杀掉了当天所有在场的人。从此无人知道他的行踪。
然而神仙还是没有到来。侯生、卢生密谋说,秦始皇这人,刚愎自用,贪恋权势,靠杀人立威。虽然有七十博士,但不见重用。不可给他求仙药。于是合谋逃走了。
秦始皇听说卢生等逃走,大怒。说,我对他们言听计从,赏赐丰厚,他们求不来药,只是耍奸谋利。还在背后诽谤我。查一查,诸生中间,还有没有这样的人。
调查中,诸生互相揭发,查出“犯禁者”460人,“皆坑之咸阳”。太子扶苏劝告说,现在天下初定,人心不安。诸生“皆诵法孔子”,杀了他们,怕引起动乱。秦始皇怒,派扶苏到蒙恬那里做监军。
这就是坑儒事件的全过程。
后世儒者大约觉得这样的过程不像坑儒,到唐朝,又出现了一个卫宏版的坑儒说。
三,卫宏版的“坑儒”说及其评论
卫宏是东汉的著名儒者。唐初,颜师古在《汉书注·儒林传》中披露,卫宏《古文尚书序》说,秦始皇焚书,怕天下不服新法。密令冬天在骊山山谷温暖之处种瓜,瓜熟,召集“博士、诸生”讨论,启动做好的伏机,从上面填土,杀死了全部700余人。
继颜师古之后,唐太子李贤、著名儒者张守节分别作《后汉书注》《史记正义》,都采纳颜师古的说法。张守节并加上“诸生贤儒皆至焉”。也就是说,所有的贤儒、诸生,都被活埋了。
而与颜师古同时的孔颖达在《古文尚书正义》中,说卫宏的说法出自《古文奇字序》;坑儒的原因也不是怕天下不服变更的新法令,而是怕儒者们不满意“改古文以为篆隶”。著名儒者欧阳询在《艺文类聚》中,说法和孔颖达大体一致。并且说瓜熟之后,“诏下博士、诸生说之”,“诸儒生皆至”,于是启动机关,从上填土,“皆压死”。也就是说,坑杀了所有的博士和诸生。
卫宏的说法不见于汉代文献,也不见于魏晋南北朝文献,数百年后的唐代突然出现。一说是出自《古文尚书序》,一说是出自《古文奇字序》,究竟出自哪里?一说是因为怕天下不服变更法令,一说是仅仅因为不满意改古字为“篆隶”,究竟是什么原因?此事在卫宏以前二百多年间,从无有人提起,卫宏如何得知?而且《史记》说的“坑之”或“坑杀”,未必就是挖坑活埋。一定要把坑杀说成活埋,而且是在山谷中,即使以今天的技术条件,不用炸药,要在山谷中“设机”一下活埋数百人,也难以实现,何况当时?所以卫宏的说法,自唐代以后,除官方外,很少有人相信。我们也把这个说法认为是唐人的栽赃,和汉代的卫宏,也没有关系。
四,所坑仅是犯禁者,儒者、诸生并未“皆死”
据周芳同志统计,当时被坑杀的,仅仅是“犯禁者”,儒者诸生并未“皆死”,而秦始皇的本意,也不是要坑杀全部儒者。其根据是:
第一,秦设博士70人,绝大多数都是儒者。被坑者,没有一个博士。且到秦二世时,博士仍有30余人。
第二,所谓“诸生”,就是“博士弟子”。当时在咸阳的博士弟子有多少?没有数据。但可以推算。秦二世时,“待诏博士”即副博士叔孙通,就有“儒者弟子百余人”。若博士每人均有百余弟子,70博士当有7000弟子。被坑460人,不到总数7%;减半,3500人,被坑者也不到15%。也就是说,诸生绝大部分也没有被坑杀;
第三,咸阳之外的儒者,完全未受触动。此事过后约十二年,刘邦消灭项羽后,进攻鲁国,“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絶”,说明鲁国儒者当时未被触动;不久,曹参到齐国为相,“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到会的“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齐国也是当时最为著名的儒者聚集地,其儒者也未有任何触动。
第四,陈胜起义,投奔义军的儒者,最重要的就是孔子八世孙孔鲋。其他义军中,刘邦不喜欢儒者。凡儒者来投奔他的,他就用儒者的帽子撒尿。说明当时投奔他的儒者一定很多,成为一种现象。至于项羽部下,儒者就更多,和儒者的关系也特别好,所以鲁国儒者直到最后尚为项羽守节。而当时能够统计上来的存活到汉代的著名儒者,除叔孙通和他的百余弟子外;还有陆贾、郦食其、伏生(胜)、浮丘伯和弟子申公等。而据前代学者王国维、马非百等考证,伏生、浮丘伯等,都是原来秦朝的博士。
结论是,秦始皇所坑的,仅限于咸阳城内460个犯禁“诸生”,不是咸阳全部诸生,更没有博士,更不是天下所有儒者。所以把此事定为“坑儒”,是错误的。
五,秦始皇与儒者不是不是根本对立,而是关系较好
自从汉代儒者把此一事件定为“坑儒”以后,历代儒者就不断探索秦始皇与儒者的关系,直到现在,主流意识仍然认为,秦国从立国之初,就敌视儒者;到秦始皇,就更是变本加厉。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
第一,“博士”官源自战国,当时设博士的不多。设置博士的,每国不过一二人。秦统一天下,一下设置70人。秦始皇说:“(我)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当是实情。所谓“文学方术士”,即博士,主要就是儒者。
第二,秦朝一些重要的制度,比如“天子自称曰朕”,“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除谥法”,“推五德终始”等,都是丞相等“谨与博士(商)议”的成果。
第三,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之戎”。祭祀,甚至比军事更为重要。秦始皇巡视天下,祭祀各地神祇,刻石立碑,都必须由博士们参与。他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其瑯琊刻石:“合同父子,圣智仁义”,都是儒者的文字。至于“书同文”,改大篆为小篆,没有儒者参与,也不可能完成。
第四,秦始皇封泰山,参与商议的,有七十博士,还有鲁国儒者。由于意见不统一,未被采纳。秦始皇在登封中遇雨,儒者就讥讽他并未封成。秦始皇不仅未对儒者们有任何处分,而是又到海上祭神去了。
第五,秦始皇和儒者这样的关系,大约保持了近十年。三十五年,即皇帝位的第十年,坑杀犯禁诸生。这次事件之所以被定为“坑儒”,是因为太子扶苏说“诸生皆诵法孔子”。然而这话也说明秦始皇和儒者关系并不坏,甚至很好。因为扶苏这话是要救人。如果秦始皇与儒者关系一直很坏,这话岂不是落井下石!正因为秦始皇与儒者的关系一直很好,所以扶苏才这样求情。
所谓“坑儒”两年以后,秦始皇就去世了。纵观秦始皇在皇帝位十二年间,总体上和儒者的关系是好的。
六. 结论
从古以来,从王充开始,就有人对“坑儒”一案有所异议,近年来更是不断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国外学者的《剑桥中国秦汉史》甚至认为此案是“耸人听闻的虚构”。但均资料不足,论述不清。周芳同志在论文之后,披露了如今所能找到的几乎所有相关资料。因此,不仅立论准确,而且资料丰富。经得起推敲,故加以介绍。
周芳同志的书还分析了卢生、侯生的罪恶,后世儒者为什么要把此事定为“坑儒”,分析了历代儒者和现在学者的错误根源。有兴趣者可以阅读本书。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