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中,毛泽东主席提出:我国农业的高速度发展,必须抓好“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八个方面的工作。这八项措施被概括为农业“八字宪法”。
1958年12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提纲中写道:“以深耕为中心的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八字宪法的思想确立了”。12月10日,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决议》,农业“八字宪法”被写进了党的正式文件。
从“八字宪法”提出之后,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不但是一句非常响亮且十分流行的口号,而且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作业中得以全面的贯彻和落实。在那段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八字宪法”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既深远且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所制订的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其目的不只是产量创收,而是通过集约化使中国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化国家,使农业摆脱小农经济,60年代开始发展乡镇企业就是要用国家投资的基本产业与小型灵活的乡镇企业结合发展。如果按这种思路继续发展下去,中国的乡镇企业所创造的品牌就是象日本的“索尼”和“松下”,世界级的消费名牌。而原先国家投资的基本产业就是如日本的“三菱重工”一级的世界级大型工业企业,国家合理的产业结构,农业的最终目的是消灭小农农业,建立大农业战略。从1958年底的“八字宪法”提出实施,到1975年1月的四届人大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用了17年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八字宪法”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过程了。在此期间,毛泽东又提出了:“农业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论断,把农业发展与工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告诉我们了,小农农业永远无法和大型规模农业相互竞争,也永远无法实行机械化耕作。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在“八字宪法”进入成长期时,也是他融入学习实践的阶段。他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在“八字宪法”取于发展期时的1973年,杂交水稻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在“八字宪法”的推广到了成熟期时,袁隆平与他的实践小组在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从80年代开始,“八字宪法”被反“两个凡是”一起反掉了,代而取之的是“摸着石头过河”。集体化被肢解了,小农经济的生产状态开始恢复了,从树立小岗村人开始摸石头,发展到了全国农民摸石头。农业生产经过10年的顺势增产,发挥完仅有的积极性后,生产力无法提高,实际所得逐步减少,现在的农村年年粮食减产,1997年开始进行粮食进口。世界粮食价格远远底于国内粮食价格,在开放市场的前提下,进口的低价高质粮食使小农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被挤垮,小农阶层生活日益困苦。到了这个时候石头摸不下去了,大多数农民就开始进城当农民工了。这个时候的袁隆平是在干什么呢?他不可能去当“农民工”的,他应该是在教室里拭着摸石头!袁隆平摸了三十年的石头,可能连河底的石头是园的还是方的,他都没有摸准确。
试想如果没有“八字宪法”还会有现在的袁隆平吗?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八字宪法”在中国还会存在“杂交水稻”吗?
我们是否需要怀念毛主席?我们是否需要怀念毛主席所制订的农业生产“八字宪法”?
我们是否还需要继续跳到河里、海里去摸石头?我们是否还需要继续为社会的发展付出沉重的代价呢?
2009.09.02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