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借助华西村与小岗村对比,揭露资改派私有化典型的虚伪和丑恶
2011-10-13
互动:137
当年的大集体式农业经济是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我们当年因为战术层面的管理问题将其终结,至今开始品尝恶果,现在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利于将来的发展。
2011-08-30
互动:41
一、分散经营,使农民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在农忙的时候,他们说自己干活累得甚至比牲口还要累。二、农田基本建设的损毁,是农民的资金投入加大。三、盲目种植,由于农民的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四、因为地块小,农业机械施展不开。五、不能合理的施用化肥。六、施用农药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七、土地纠纷问题,形成刑事治安案件,弄得两败俱伤。
2011-05-24
互动:993
工人玩完了,当然玩农民.锤子不用了,廉刀还有用吗?
2010-11-05
互动:30
究竟怎么看人民公社的解体?——与杨思远教授商榷
2010-11-01
互动:116
在当代中国人的观念中,“农民”意味着:“目光短浅狭隘、主观主义、奴性与压迫性都强、缺乏团队精神”。其实,很多说别人“农民”的中国人,自己也挺“农民”的。包括本人,也难免有点儿,常在河边走,难免。然而,日本农民与大多数中国人,甚至大多数日本人相比,并不具备这些特点,甚至正好相反。为什么当代日本农民很不“农民”?中国人必定“农
2010-08-23
互动:66
接文章上半部分,讲述“割资本主义尾巴”等真相,同时说明,毛泽东时代,农民是可以勤劳致富的,而且,劳动致富是在保障给集体做贡献的前提下进行的。
2010-06-29
互动:24
30年前,中国南方安徽省的一个叫小岗的村落,缔造了一个轰动全国的神话,一个一直流传到现在的神话。
2010-06-25
互动:128
对“吴象”的《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 ——记农村改革突破阶段的艰难历程》予以批评,指出“分田单干”的错误与恶果。
2010-03-29
互动:44
建国后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号召人民修建的大量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你看近三十年我们都在搞大工程,真正关系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有几个。早先修建的水渠,引渠却因不重视荒废了许多。别再提“特别是近三十年的巨大成就”了。
2010-03-19
互动:74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包产到户改革”,“由捆绑的集体劳动,到自主的劳动”,不是什么“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而是当前农村凋敝困苦的又一次启端。农业社会主义集体化还是小生产,这是毛泽东与他的对手一个根本分歧。毛泽东取得的是前进的胜利,对手取得的是复辟的成功。恐怖谷深,其底在于此。
2010-01-21
互动:27
分析历史上“包产到户”思想产生的原因,分析、批评1980年代“分田到户”的原因之一。
2009-12-18
互动:24
土地流转最大的受害者是农民,最大的受益者是乡村干部和资本。
2009-12-01
互动:27
中国农村应该建立适合农民的集约化经济组织。当前,农业机械化的条件非常成熟,但承包到户的农村经济制度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农业生产效率非常低下。农民进入城市打工时,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中国农民形似一盘散沙,因此建立农民集约化经济组织正当其时。重新恢复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可以凝聚农民,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可以大大推
2009-11-28
互动:208
究竟是“包产到户”对农民有好处呢?还是实行集体化对农民有好处呢?虽然过去我的大脑里已经有了基本的思路,但是情况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时候几个月的时间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唯物主义认为:我们的政策必须跟着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其对照,“三十年不变”这个说法是多么的荒唐!近些天来,我又到几个乡的农村走访了一些
2009-11-26
互动:98
很多人都认为,毛泽东主张和提倡在中国农村实现合作化是解放后的事情了。然而,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他老人家在七十五年前的井冈山时期,在革命的力量还处于薄弱的时候、红军才只有几千人、根据地的人民只有几万人的时候,他就提出了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互助合作问题。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考虑呢?是因为他的政治理念是为了最广大、最穷苦
2009-11-02
互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