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一篇《博士返乡记》在网络走红,引发共鸣者众,也有人泼冷水,如近日发表在《长江日报》上的评论《别对农村的衰败危言耸听》。
看了两篇文章,尽管二者观点相异,但都承认今日农村正经历着一次社会剧变过程,传统农村无可挽回地渐行渐远,而对农村的未来却各有见解,有人迷惘伤感,有人积极乐观,也许这正是两篇文章观点产生分歧的原因所在。从时代大背景来看,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的基础也必然要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历程。在如此剧烈的社会变迁背景下,新旧事物的更替、新旧思想观念的交锋也必然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影响,从而引发社会蜕变中的阵痛也是自然的。
的确,社会要发展前进,农村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在文人骚客眼中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未必就是农民们心目中的理想,任志强们的“乡愁”和农民工们回家的期盼也绝不是一回事。作为脱离了农村的农民之子,文学博士确实不可能再以单纯农民的眼光观察农村,但或许正是由于跳出了农村,而且根又在农村,对农村所具有的那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才使他对农村的现状有一种比单纯农民和完全的局外人更清醒的认识。而有些人显然是站在局外人的立场,或许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或不想了解真实农民的状况,他们只被眼前轰轰烈烈的浮光掠影所蛊惑,如一些原来近郊的农村发展成为了现代都市,如即使比较偏远的农村也几乎家家户户建起了宽敞的房屋,再如农民们的衣食住行也紧跟城市风潮等,如果仅仅从这些宏观的印象推理,确实会令人产生农村前景一片光明,所谓农村的凋敝不过是文人怀乡的无聊臆想。然而只要我们只要还带着对农民的一丝感情,深入农村实际生活,就不难发现一个被浮华表象所掩藏的真实农村场景,这也许才是“博士返乡记”能引起社会广泛共鸣的原因所在。有人不去作具体分析,凭印象地认为它是一种矫情的乡愁,实际是显露了自己的浅薄。
农村社会凋敝的现状已经有很多人作了生动的描述,文学博士并非第一个也并非做得最出色。这种凋敝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凋敝,在从外在到内在的凋敝,可以说整个农村社会已经从形到神整个地彻底地凋敝了,无需笔者在此再来一番饶舌。或许有人说,对于农村凋敝不必要这么大惊小怪,小题大作,时代发展,新陈代谢,没有传统农村的没落哪有现代社会的建立。这话听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可是细想一下,我们不禁要追问,在这一场关似亿万人的时代大变局中,农村失去了什么,又将获得什么?它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我们不能否认,过去农村的那种贫穷落后面貌确实得到很大改观,从一定角度来讲,今天的农民也不再一辈子过着土里扒食的生活,已经挥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但我们又深感痛彻的是,往日平和安详的田园生活已一去不复返,千百年来农民身上具有的纯朴、勤劳、善良品质也难窥见了。是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乡村一方土地的束缚,似乎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他们要去何方?他们将来的归宿在哪里?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农村回不去也不能回去,而城市的大门也没有为他们敞开,多少年来,他们就像一个宠大的候鸟群,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无奈地迁徙,到底哪里才是他们栖身的乐土?难道社会的发展进步就必须由他们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作为根在农村的远方游子,那一份浓浓乡愁寄托的不仅仅是文人骚客式的怀乡情,我想更多是一种对生养自己土地的使命感、责任感,只有从这方面来理解,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博士返乡记”所喻示的意义。有人自己不理解不说,反倒给人扣上厚古薄今的帽子,甚至说:你们不是那么留恋过去吗,那你们干脆回到过去得了!其实他不明白,人们留恋过去的美好,恰恰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难道这也有错吗?
2015-2-28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