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干强:《振兴公有制经济之路》——(连载九)
第三章 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最低限度(续)
导读:
本章研究的,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底线”问题。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要依据宪法这个国家根本大法治国。因此,从数量上把握宪法规定的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底线”,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途和命运。目前存在着捍卫和“突破”公有制“底线”的两种对立主张的严峻斗争;这场斗争的实质,乃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同反宪法、反社会主义的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阶级斗争。
从数量上把握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底线”,要求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统计指标。为此,本书对我国政府统计部门提出了有关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的改革建议。
三、公有制在第二、三产业中占主体地位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 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提出,反映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统计指标,应当涵盖全社会的所有经济部门,然而本书前面使用的企业实收资本、企业资产和工业总产值这些指标数据,都属于第二、三产业,[①]都没有包括涵盖农业的第一产业;而中国农村普遍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它属于公有制形式,2011年年末,乡村人口占全国大陆总人口的48.7%,[②]因此,即使第一、二产业公有制从业人员比重不到50%,如果把农村人口算进去,那么就全国而言,公有制人口所占比重绝对会超过50%,还能说公有制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吗?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回答。
(二) 公有制必须在第二、三产业中占主体地位
初看起来,用不同所有制的从业人员占涵盖全社会三大产业的总从业人员人数的比重来表现所有制结构,这似乎是全面的,其实不然。我们不能撇开历史形成的城乡经济、工商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矛盾关系,来孤立地理解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更不能无视公私经济之间的矛盾、单纯从人数上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应当深刻地认识,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种占主体地位,是在这些复杂的经济矛盾中建立的,公有制经济在这种矛盾中要能够稳固地处于主动的、起控制、导向作用的地位,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就必须在第二、三产业中,在质上(有机构成)显著高于私有制经济,在量上(从业人员人数)必须显著多于私有制。必须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演进到近现代阶段,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国民经济一般都形成如下的矛盾关系格局:
——城市经济统领农村经济。近代以前的经济是自然经济,那时的手工业附属于农业,城市中的集市是与流通范围十分狭小的城乡小商品生产相联系的。在具有社会性分工的工场手工业出现在城市后,它与商品经济的结合,产生了机器工业,这推动了商品生产社会化,发展了商品流通,促使市场社会分工制度的产生;在政治文化信息交流传统、地理位置利于某些地点成为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就使这些地点成为广大农村环绕的、作为商品生产、流通和金融中心的近现代城市,并形成现代城市经济。城市市场引导社会生产、城市社会化生产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手工业和农业,这使农村经济不能不服从城市经济的统领。
——工商业主导农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受家庭成员人力、农闲时间的限制;而农业生产力又受手工工具和畜力限制;独立的手工业受生产者人手操作的限制,传统手艺具有保守性(例如有些“绝招”是秘不外传的),因此手工业经济可以帮助农业生产,但是不可能主导农业经济。在机器大工业产生之后,直接接触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安装在机械上,不再受人手的限制;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合并到生产资料和生产动力机构中,机器体系的社会化分工,为农业改进并提供了崭新的机械化、自动化工具;工业进步产生的化肥、水利电力设施、交通运输和新型农业技术设备,极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这使农业尤其是社会化、信息化、产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不能不依赖于工商业的进步和主导。
——第二、三产业主导第一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概念首先由西方经济学家提出,这种划分是按照近现代国民经济中各种产业先后产生的历史顺序来划分的。中国国家统计局借鉴了这组概念,做出了新的明确解释,[③]并运用于实际统计。用第一、二、三产业的概念来理解,就是第二、三产业主导以农业为主要部门的第一产业,这比上述工商业主导农业的涉及面更宽。特别是现代国民经济中金融、信息传输、交通运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仓储和邮政业等,虽然产生于一般工商业的基础上,但是这些部门大多是新兴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只看工商业领域中的所有制结构就显得狭小了,统一看第二、三产业的所有制结构,就更为全面。
由上述的矛盾关系格局可以明白,公有制要能真正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就必须在第二、三产业中占主体地位。如果在第二、三产业中让私有制占了主体地位,那么,即使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也迟早要被城市第二、三产业的私有制所控制,乃至瓦解。因此,用公有制在第二、三产业中的从业人员超过这些产业中总从业人员的50%,是可以用来衡量全社会公有制是否占主体地位的最低限度的。这同时告诉我们,调整所有制结构,最重要的是振兴第二、三产业中的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至少要使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在第二、三产业中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50%。
四、发挥统计指标反映所有制结构的“指示器”作用
(一)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科学统计指标的重要性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科学统计指标,特别是其中关于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最低限度的科学统计指标,对于判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稳固和变化状态,对于调节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对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晴雨表”、“温度计”的指示作用。毛泽东曾深刻地指出,“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④] 因此,以上研究什么是科学的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最低限度的统计指标,这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完善所有制结构统计指标和公开发布制度
根据唯物史观,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的基础,对社会政治、文化等各层面关系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发挥关于所有制结构的统计指标的作用,具有不可低估的关系全局的重大意义。为此,建议政府统计部门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统计指标和公开发布制度:
——完善不同所有制经济在第二、三产业中从业人员及其所占比重的统计指标。在2005年开始每五年一次的两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有效的工作。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公布了不同所有制在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四个产业部门的从业人员数据及其在本部门所占的比重。但是,没有公布不同所有制在第二、三产业其他部门的从业人员及其所占比重的状况,因此,还需要补充、完善。应当在经济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形成全面的分析,列表进行明确公布。
——完善不同所有制在第二、三产业的企业实收资本、企业资产数额及其所占比重的统计指标。关键是,要把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在法人企业中的实收资本和企业资产分开统计,并分清法人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私)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控股,还是私人资本控股。有了这些数据,才能比较科学地分析所有制结构在企业实收资本、企业资产这些方面的表现形态。
——定期公布清晰的所有制结构数据。在通常的情况下,所有制结构的数据不但没有必要保密,而且应当定期公布。这不仅可以使各级领导胸中有“数”,而且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根据宪法,对各级领导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关系全局的工作状况,进行民主监督。目前全国经济普查公布的统计数据,尚缺乏关于所有制结构的清晰的反映;不难发现,每年都公布的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也缺乏所有制结构状况的主要数据,这是不能体现宪法对统计工作的要求的,显然是尽快改进和完善的。
综上所述,根据对已有统计指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公有制主体地位已经明显削弱。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紧时间,采取坚决措施,促使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达到其主体地位要求的最低限度——使公有制在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不低于50%。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基本方法是,以新中国宪法为依据,从目前现状出发,一方面要通过健全公有制经济的管理机构、用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支持发展新的公有制企业、把现有非公有制控股的法人企业转为国有资本控股的法人企业等方式,理直气壮提高国有、集体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坚决制止私人、外资进入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控制私营、外资经济的过度发展, 并支持经营困难的私营企业公有化。最重要的是,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层干部的思想首先要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立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振兴和壮大公有制经济的坚定信念。
综上所述,根据对已有统计指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公有制主体地位已经明显削弱。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紧时间,采取坚决措施,促使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达到其主体地位要求的最低限度——使公有制在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不低于50%。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基本方法是,以新中国宪法为依据,从目前现状出发,一方面要理直气壮提高国有、集体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控制私营、外资经济的过度发展。下面分别阐述。
(待续:第三章 五、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①] 目前国家统计局关于三次产业划分的解释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统计局: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注释[1]),http://www.stats.gov.cn/tjfx/fxbg/t20091225_402610155.htm。)
[②]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15:2011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OL] .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20222_402786440.htm
[③] 例如,西方经济学把矿业作为第一产业,国家统计局把矿业列为第二产业,这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做出的正确改进。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OL]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42.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