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萧竹:市场化改革的哲学历史观根源

萧竹 · 2014-12-28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即辩证唯物史观,是生产力与上层建筑“双向决定作用的辩证统一”。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诞生以来,却往往被形而上学地歪曲成了机械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单向决定作用论”——“生产力和经济决定论”。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世界性市场化改革的哲学历史观根源。在资本主义时期,市场化改革必然使社会主义大国走上被西化肢解的亡党亡国之路。】

  目录

  一、唯物史观中分化出机械唯物史观

  二、辩证唯物史观的精髓是两个决定作用的辩证统一

  三、机械唯物史观是市场化改革的哲学历史观根源

  一、唯物史观中分化出机械唯物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唯心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在自然观上有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对立的两派,但在历史观上却只有唯心史观一派。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在历史观上,才有了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对立的两派。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诞生以来,由于形而上学的歪曲,又分化出了机械唯物史观,形成了辩证唯物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对立的两派。辩证唯物史观,是生产力与上层建筑“双向决定作用的辩证统一论”——即生产力的“基础性决定作用”与上层建筑的“统率性决定作用”的辩证统一。(当理论界说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时候,指的应该是辩证唯物史观) 而机械唯物史观,则是生产力“单向决定作用论”——“生产力和经济决定论”(“唯生产力论”、“经济决定论”),这是打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旗号的修正主义思潮,它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起着根本的危害作用。这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史观,是世界性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重大挫折的哲学根源。

  只有辩证唯物史观,才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之一和哲学灵魂,才能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而机械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二元混合的修正主义历史观,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起着反向的、倒退的历史作用,不管当权者是否认识到这一点。

  社会主义社会,同所有其他社会一样,其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那么,由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政治路线的正确与否,从而决定着社会主义前进或倒退的发展方向。而辩证唯物史观,则是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真理指南(这一问题另文论述)。

  二、辩证唯物史观的精髓是两个决定作用的辩证统一

  笔者深以为,辩证唯物史观的精髓,是两个决定作用的辩证统一——即生产力在总的历史发展中的最终的“基础性决定作用”与上层建筑在具体的历史发展中的“统率性决定作用”的辩证统一: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这一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常识,但往往被形而上学地歪曲了,所以,必须还原其唯物辩证的本来面目:

  首先,生产力在总的历史发展中发挥着恩格斯所说的“归根到底”的最终的、基础性的决定作用:经济是政治、文化观念等的基础;生产力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的基础。所以,这种决定作用属于“基础性决定作用”,它在总的历史发展中总是发挥着正向的、进步的历史作用。

  其次,关于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在具体的历史发展中的“反作用”问题。否认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夸大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属于唯心史观。承认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但却不承认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或者承认其“反作用”,但不承认其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决定性作用(很多人怕犯唯心主义,往往不敢承认这种“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决定作用),这是形而上学的“生产力和经济决定论”(“唯生产力论”、“经济决定论”),属于机械唯物史观(有些人认为,“生产力和经济决定论”是马克思主义正统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形而上学歪曲)。因为,这种“反作用”,在具体的历史发展中的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决定作用,只是这种决定作用属于“统率性决定作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不同;不同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不同。“反作用”或“统率性决定作用”,分为正确的与错误的、进步的与落后的、正向的与反向的两种。比如说,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路线,就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道路和兴衰——错误的思想政治路线,发挥着落后的、反向的统率性决定作用,而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则发挥着进步的、正向的统率性决定作用。生产力的最终的决定作用之所以是基础性的、正向的,就在于生产力对于精神的、上层建筑的反向统率性决定作用起着最终的矫正和历史性的惩罚作用。比如说,风行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化、私有化改革路线,就是建立在机械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错误路线,它对现实发挥着反向的统率性决定作用,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悖,现在,它正在受到现实的惩罚和生产力的最终矫正作用。

  再次,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或统率性决定作用,其实就是上层建筑中人的作用,而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也是生产力系统中人的作用。为什么都是人的作用,生产力中人的作用却能发挥最终的、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呢?这是因为:

  生产力是在人们的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而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在这种物质变换过中形成的生产力,具有客观性和物质性,从而赋予了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的本质属性。在总的历史发展中的生产力,是在大范围、长时间的过程中,无数人和无数代的劳动者分工合作、交互作用、继承发展的集合,是无数单个人的主观力量有机汇集质变而成的总体客观物质力量。人一生下来就遇到的现存生产力,是先前一切世代生产力的积累与发展。所以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而只能首先接受和适应前人已经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并在这种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去创造新的生产力。因而,生产力的发展也就具有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以,生产力在总的历史发展具有了最终的决定作用。

  而上层建筑中人的作用,只是人的一种主观力量的发挥(虽然它要借助于物质力量)。它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划分其正确与错误的标准,是由生产力最终决定的;并且,对错误起着最终的矫正和惩罚作用的,还是社会生产力。比如说社会改革,就是上层建筑中人的作用一种发挥,它分为正确的与错误的、正向的与反向的两种。划分它的标准,是社会科学理论标准,而划分社会科学理论正确与谬误的最终标准,还是要看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于社会改革路线的正确与错误的辨别,并不像数学中辨别“1+1=2”还是“1+1≠2”那样可以简单地立刻解决,往往人们要争论很长的时间,但是,违背了生产力最终决定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所谓改革,或迟或早总会因为引起社会危机而受到历史的惩罚和矫正。

  总之,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它是历史的火车头,是最革命的力量——表现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它只有一个方向,即正向的、革命的方向。所以,生产力才具有最终的、基本的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中人的作用的发挥,只是人的一种主观力量的发挥,并且有正确与错误两个方向。所以,上层建筑不具有生产力那样基本的决定作用,具有的只能是反作用。但是,这个反作用,在具体的历史发展中的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决定作用,即统率性决定作用。这个统率性决定作用有正确的与错误的、正向的与反向的两种。不要认为错误的做法就不能发挥统率性决定作用。统帅的决策不都是正确的,当他发出错误的命令时,不就是在发挥反向的统率性决定作用吗?这时,你能说他不是统帅吗?就像市场化、私有化改革,它虽然逆历史潮流而动,也是在发挥反向统率性决定作用,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它可以不顾人民群众的反对,能一直坚持数十年。

  下面,我们重温一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是如何阐述辩证唯物史观的。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了简要的表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83页)

  由于马克思之前的社会历史观完全是唯心的,所以,马克思针对唯心史观主要是从唯物的角度阐述辩证唯物史观,还未来得及从辩证的角度给以充分的解释。之后,马恩创立的唯物史观基本上被形而上学地曲解成了机械唯物史观。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从辩证的角度进一步发展和捍卫了辩证唯物史观。

  19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保尔·恩斯特为代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把唯物史观当作教条,大力宣扬“经济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把唯物史观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否认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为此,晚年的恩格斯写了大量的书信,对此作了深刻而系统的批判。

  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77页)

  在这些书信中,恩格斯从方法论上对保尔·恩斯特和保尔·巴尔特们的理论错误作了批驳,同时也对马克思与自己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作了反思:“青年们有时过分看重经济方面,这有一部分是马克思和我应当负责的。我们在反驳我们的论敌时,常常不得不强调被他们否认的主要原则,并且不是始终都有时间、地点和机会来给其他参预交互作用的因素以应有的重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79页)

  对于辩证唯物史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有创造性的发展和精辟的论述:“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如同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某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要做,但是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的东西。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我们这样说,是否违反了唯物论呢?没有。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坚持了辩证唯物论。

  恩格斯还强调过:“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77—378页)这就是说,不理解或者曲解、否定辩证法,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所以,一个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盛行的人或政治组织,是绝不会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史观的精髓的。

  但是,由于人们自发的、顽固的形而上学世界观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由于资产阶级以私字为核心的文化观念的优势存在(一个人的世界观在没有经过浴火重生地改造成为较系统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之前,都是自发的资产阶级等剥削阶级世界观),由于官僚主义或以萌芽状态存在的官僚资产阶级利益和阶级本性的严重干扰,由于社会对辩证唯物史观的正确认识和掌握尚需要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等等因素,所以,除了唯物辩证法大师毛泽东的时代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自觉不自觉地把辩证唯物史观歪曲成了机械唯物史观。这种基础理论上的误区,导致了长期悲剧性的历史后果!

  (二)生产力的基础性决定作用,不能只着眼于个别国家,而应着眼于整个世界,把全世界的生产力看作一个统一系统。

  这是因为,由世界上先进的生产力决定的先进意识,具有传播作用,借助于先进意识的指导,先进的生产关系可以在生产力发展的薄弱环节(社会矛盾突出)通过爆发革命夺取政权之后得以确立。比如说,只要社会化生产力在世界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思想理论(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这种社会化生产力决定的科学精神的影响是无国界的。在这种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先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革命,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然后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创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物质文明基础。关于这一点,机械唯物史观则持顽固排斥的立场。

  唯物史观的辩证发展,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极大地推动了唯物史观的辩证发展。在这方面,列宁和毛泽东作出了重大精辟的理论开拓和概括。

  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列宁选集》第四卷,1995年版,第776—778页)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在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发达,生产力比较落后的俄国,先成功地进行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夺取了政权,然后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迅速地创造了经济奇迹。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首先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这是一般规律”,“一切革命的历史都证明,并不是先有充分发展的新生产力,然后才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是首先造成舆论,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这样就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从世界的历史来看,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不是在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以前,而是在这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大发展,也不是在上层建筑革命以前,而是在这以后。都是先把上层建筑改变了,生产关系搞好了,上了轨道了,才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物质基础的增强准备了条件。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都是经过不同的形式,改变了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之后,资本主义工业才大发展起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31—132页)

  毛泽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又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变革了旧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实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向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实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用27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在国防科技方面,实现了从“小米加步枪”到“两弹一星”的跨越。等等。这些成就,当属人类经济、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前无古人、迄今后无来者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

  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在发展生产力等方面取得的奇迹,都充分说明了毛泽东关于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即统率性决定作用)的辩证思想的正确性。为了保证上层建筑能够发挥先进的、正向的“统率性决定作用”,毛泽东特别强调人民必须管理上层建筑的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首先就是劳动者有没有权利来克服各种敌对势力和它们的影响的问题。像报纸刊物、广播、电影这类东西,掌握在谁手里,由谁来发议论,都是属于权利的问题。人民内部有各个派别,有党派性。一切国家机关、一切部队、一切企业、一切文化教育事业掌握在哪一派手里,对于保证人民的权利问题,关系极大。掌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手里,绝大多数人民的权利就有保证了;掌握在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或者右派分子手里,它们就可能变质,人民的权利就不能保证。总之,人民必须自己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总之,社会实践证明,历史是唯物辩证发展的。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苏联和毛泽东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都是历史唯物辩证发展的事实胜过雄辩的证明。而“资本主义补课论”做法,则与此相反,他们实际上否定了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创造充分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基础的可能,主张先充分发展新生产力,然后再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在新中国初期,就有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不破坏私有财产的制度”,“先搞一段资本主义”,充分发展新生产力,然后再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思想路线的干扰。

  三、机械唯物史观是市场化改革的哲学历史观根源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社会主义国家,除了中国的毛泽东时代以外,占统治地位的往往都是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史观,其核心内容大致如下:

  (一)生产力“单向决定作用论”——“生产力和经济决定论”(“唯生产力论”、“经济决定论”)。形而上学地强调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即使承认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反作用,也否认这种反作用会转化为决定性作用。于是,辩证唯物史观就被歪曲成了“唯生产力论”、“经济决定论”的机械唯物史观。反过来,还标榜自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攻击辩证唯物史观是鼓吹“政治决定经济”、“上层建筑决定一切”的历史唯心主义。

  (二)承认生产力的基础性决定作用,但是只着眼于个别国家,否认整个世界统一生产力系统的全球影响。不顾社会化生产力在全球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现实,认为只要社会化生产力在个别国家尚未发展到完全成熟的规模,个别国家就不应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即使成功地进行了这种革命,也借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补资本主义的课”。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在生产力较不发达的国家通过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创造充分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物质文明基础的可能性,从而肯定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下(认为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不可逾越,否则就是空想),才能创造充分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物质文明基础的错误思想政治路线。

  机械唯物史观这种修正主义的价值观选择,其根源,主要的并不是思想认识问题,而是阶级利益的选择。修正主义的阶级意识根源,是资产阶级私有文化观念。修正主义的阶级基础,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是工人阶级中的贵族阶层和资产阶级的收买;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则是在官僚主义思想作风基础上形成中的官僚资产阶级,以及国内外资产阶级的收买

  辩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它被歪曲、修正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被颠覆的过程。所以,机械唯物史观这种修正主义的单纯经济观点、唯生产力论,也就把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修正成为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资产阶级发展生产的主义了,相应地,无产阶级革命党也就退变成资产阶级生产党了。在机械唯物史观的误导下,必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的正确路线,推行“以经济建设为纲(资产阶级政治挂帅)”、市场化私有化改革的错误路线。在资本主义时期,市场化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必然使社会主义大国走上被西化肢解的亡党亡国之路。苏东剧变等现实,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相信中国左翼人民力量和党内健康力量,在历史转折的非常时期,能够激发出足够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