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一部剧是《人民的名义》,受其感染我看完了原著。在我看来,从形式上来说这部剧想要谈的如何监督权力的问题,但对此是比较悲观的。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谈何容易,权力无孔不入,并可上天入地让人防不胜防。而对于人民,也是不自信的。人民是谁?人民在哪里?人民是否落入利益的俗套?这都是的困惑,他并没有找到答案。
电视剧与原著还是有些不同的,电视剧开端就点出了侯亮平的妻子是中纪委某室的副主任,这是向纪委看齐。检察院冲锋在前,纪委是其后盾。这和小说的意味可就不同了。但还是问了一个问题,纪委书记如何监督一把手的书记?纪委腐败了如何办?
达康书记就是这么一位强势的市委书记。有魄力、能干事、不贪腐,符合现阶段人民的期望。我并不赞同郭松民老师将其视为酷吏的观点,因为剧中李达康追求的毕竟是绿色GDP,高质量GDP,他的心中还是有人民,就是对如何实现人民利益有不同的理解。但他还是不称职的一把手,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没有落实主体责任,在从严治党、选人用人上有较大失误。他只是一位孤胆英雄,他没有带动一大批干部努力向前。最终的结果是他有忙不完的工作,底下人却是草包只会拖后腿,最后受累的还是人民。
说到监督权力,在政治角度就不得不反思文革。对文革印象并不好,在小说中王文革的形象就是五大三粗,而且还被烧伤,想要绑架奸商的儿子,最后成了上访的煽动者。底层老百姓并没有太高的觉悟,他们是受利益驱动的,一旦组织起来,后果难料,这也是否定文革的原因。也发现了改革大潮中无数小民破产的悲剧,还是同情的。为此为小民找了几条出路,一是陈岩石之路,给予小民股权。二是自主创业,政府扶持。三是电视剧加上的,就是对合作社的回顾。这些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走的通吗?是不自信的。能赚钱好说,如果血本无归,陈岩石就是人们咒骂的对象。赚到了钱,单个人的股权是没办法保全的,市场上无数大鳄就等着蚕食这些奋斗者。靠老弱病残创业行吗?实话实说,不行!除非有能人领头,而且能人愿意奉献。这实际上回到了问题的原点,十年之后会怎样呢?毕竟像陈岩石那样坚持下来的人凤毛麟角。在小说中,郑西坡就面临抉择,细思极恐,悲哀的发现人民,尤其是底层的人民前途堪忧。
在电视剧中与小说有较大变动的情节就是公安分局局长程度的出现。此人受命对李达康进行了非法监听。这个尺度还是非常大的,这能让人联想到近几年诸多的传闻,也反映了当前官场的生态。记不清哪个报纸写的纪实文章了,官员们为了自保,相互之间进行偷拍、监听。贪官们更是以此作为攻守同盟,结成团团伙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愿同流合污的官员呢?就面临着被人下套的风险。高育良就倒在了糖衣炮弹的攻击之下。李达康洁身自好,也让人套路了,将来一旦挡了他人的道,或者面对政敌打击,后果难料。侯亮平也被无中生有的诬陷了,如果不是上面有人,结局也很难说。总之,做个好官很难,甚至到了官不聊生的地步。就连省委书记沙瑞金都很疲惫。到底哪出了问题呢?
商人好过吗?蔡成功这样的小商人玩弄心计,游走各方,最后也免不得锒铛入狱的下场。是悲观的,甚至有种宿命情节,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经历了原始积累之后,新时代的商人们无可避免的就要试水资本市场,这是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事情。资本市场的规则是什么?那就是大鱼吃小鱼。中国实现了飞速发展,GDP已然坐二望一,但制度建设却很滞后,如何协调诸多的利益相关者,我们的作为实在乏善可陈。现在的现实是资本市场被大鳄控制小鱼小虾毫无安全感,稍有不甚就会满盘皆输。我们的经济体量够大,质量不高,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而升级的前提就是治理大鳄。这并不是可以轻易办到的,甚至无比凶险。因为大鳄早已组团,变成了利益集团。如何突破利益集团成了当务之急。依靠的力量是什么?是人民。但怎样释放这股能量?但是剧中有着似有却无的提示,那就是毛泽东思想。不肯定,却着实在思考。
从小平南巡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20多年了。剧中另一个主题就是反思改革。现在是皇帝的新衣,这个话题成了言语的禁区。剧中大老虎赵春立被拿下了,但如何评价他却是个麻烦。否定改革成果这顶大帽子谁也承担不起,难怪汪晖教授总结为去政治化的政治。我们在这个体系中看到,官员不快乐,商人不快乐,老百姓不快乐,非但不快乐,而且都没有安全感。我们只能用只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来安慰自己了。在这里我同意郭松民老师的用词——扭曲,这是一个扭曲的时代。这让我想到了剧中人物高育良的辩证法。其实领导改革的小平同志很善于运用辩证法,什么先富带动后富;什么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到最后,很可能就像高育良一样,辩证成为了诡辩。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