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人民的名义》——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

群众 · 2017-05-08 · 来源:北航马学公众号
热议《人民的名义》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人民的名义就是一场大戏,如果“魏彩霞”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戏或许还能唱下去,但如果“王文革”越来越多呢?

  一部成功的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的成功毫无疑问。说它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超高的收视率

  收视率破5、豆瓣评分8.8、微博热搜居高不下,55集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备受好评,获得了口碑、收视的双丰收。

  播至40集时,该剧创下5.773的单集收视率。刷新了21世纪省级卫视最高纪录,成为近10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收视最高,全网点击量破百亿。

  现象级的关注  

  百度搜索到的相关新闻已经多达1620,200篇。

  官微发起的#人民的名义#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达11.9亿。

  《人民日报》官博发了至少有5条相关内容,涉及到海报、视频、花絮、专访等。官媒外各路媒体从各个角度更是做了大肆的报道。国外媒体也纷纷关注。

  《人民日报》刊登的《人民的名义:重建辽阔的现实主义》一文这样写道:

  作为现象级作品,展示了国产电视剧的创作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高举反腐利剑,扎牢制度笼子,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的高度,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决心和魄力。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文学艺术以饱满昂扬的姿态,积极书写和记录伟大实践,积极表达社会现实、回应人民关切、展现正义力量,体现了文艺工的责任和使命。

  看《人民的名义》,评《人民的名义》成为了某种程度上的全民现象,而不只是收视率的数字游戏。本剧台词犀利,刻画官场生态,描述社会现实,再加上几十位老戏骨的精彩表演,无不撩拨着每位观众的神经。豆瓣评分虽然从最高的9.1有所下降,但最终也保持了8.4的高分。

  见涨的宣传水平

  在人民群众看腻了言情与玄幻后,作为填补市场空白的反腐题材剧,《人民的名义》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好奇心。反腐剧一直都有尺度问题,以往大部分反腐剧是隔靴挠痒,角色脸谱化,加之部分剧作粗制滥造,不能让观众满意。官场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话题一直吸引着大众。《人民的名义》突破以往尺度,紧贴官场原型,塑造人物,揭示官场现状。

  宣传部门渐渐脱离以往一味假、大、空的说教与宣传,开始学习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做得比较领先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自黑术,与其被人说不如自己批,不把观众当傻子,开始尝试如《是,首相》和《纸牌屋》般小骂大帮忙的宣传手段。

  较好的宣传效果

  明确了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我们的党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向民族复兴走去,党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所以才能捍卫人民的名义,人民要相信党、依靠党。

  改革中的确存在问题,但是在中央拨乱反正、强力防腐的局面下,“沙瑞金”这样的好干部举起如“陈岩石”这样老革命的骨头当火把,必将照亮中国梦与民族复兴的前途。

  

  促进了社会稳定

  以较为“温婉”的方式传递了“要相信政府、要维护社会稳定”的观念。

  

  看完本剧,群众能够收获的是“暗示”是:改革成就不容否定,文革荒谬不容否定。依法维权才是正道,“无脑斗争”这类近乎恐怖的行径毫无意义,且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创作背景

  浅谈这部电视剧出现的背景:

  这是一部有上层背书,充满政治色彩的电视剧。该剧的出品单位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及湖南台等顶级团队。

  小说兼编剧,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周梅森直言,初稿里的腐败最高级别只是厅级干部,拍摄方表示厅级干部无法反映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成果,最终把大老虎的级别定为副国级。

  电视剧里有大量的经典台词,包括“星空”“我来晚了”“除了能力以外的资本为0”等等,即使不是影射也让人佩服编剧。

  有一种声音认为,这部电视剧对腐败问题深入揭批,同时对防止腐败的“同级监督”等制度设计着墨甚多,是在为即将展开的监察体制改革制造舆论。

  2016年11月7日晚,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强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提到顶层设计的高度,说明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监察委员会独立于政府和公检法部门之外,同样由人大选举产生,与纪委合署办公,整合反腐败资源,构建新的反腐败机制。静待2018年两会召开。

  社会问题

  这部电视剧反映了诸多社会现象和问题。这里仅简单整理罗列,分为主动表达的问题观点和电视剧本身客观反映的社会问题,不一定全面。

  一、主动表达的问题观点(不分主次):

  1、腐败问题。严重程度毫不避讳;

  2、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的败坏。毫不避讳;

  3、人民的名义。电视剧以《人民的名义》名义,对人民的展现,更多地出现在“李达康”,“沙瑞金”,“陈岩石”的口里,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民形象 虽然也有检察院中正义的 “保洁反腐小姐姐”,但人民的名义,更多时候都只是名义而已;

  4、强拆问题。对官商勾结下的强拆手法的真实描述;

  5、国企改制。改制之后工人的悲惨生活,着墨不少,体现了的良心。剧中是在最大良心“陈岩石”的主持下,大风厂的改制还让工人持了股(这比现实中发生的要好了不知多少);

  6、合作化。主要是新大风厂的合作化,在现实社会中,农业合作社是政府鼓励的,但工厂的合作化极为少见,专门讲述大风厂的合作化应也是有意为之;

  7、权力缺乏监督。一把手权力过大,是剧中多次论述的问题;

  

  8、基层官僚懒政。多次讨论;

  9、信息时代的生活。如微博和直播,包括沙书记“微博治省”。虽然剧中展现的强拆直播在真实社会中不可能出现,但想着力表现信息时代的政府治理问题;

  10、官场生态。拉帮结派、政治资源、GDP至上等,剧中也是多次着墨;

  11、阶级分化。富人的享受与穷人的血泪。高小琴的能力论,和“除了能力之外的资本为零”的某名言惊人的相似。这一点剧本有涉及,但也没有展开;

  12、维权、斗争的途径。小说设置“王文革”一角的意义,到底是以“王文革”之名悲情式反思和批判文革,目的是人们对那一段历史产生条件反射般的反感;还是通过这个近乎无脑斗争、利用恐怖行径、面目狰狞的“破坏分子”助推最后事态的解决,来表达某种同情和高级黑?

  13、两个“三十年”前后不互相否定。电视剧只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年代,建国后的前“三十年”基本是空白,但有意将维权工人代表命名为“王文革”进行否定和批判,也有一定的政治站队。后“三十年”摸着石头过河,虽被冠以探索的名号,其实质却是高度保守主义的,通过讨好既有利益格局,放弃未来、放弃对社会主动改造。“民粹化”的政策如城市里子女顶替上岗,农村中包产到户等,虽然一时提高了消费率,赢得了人民的名义和支持,但终是阻碍了后续,九十年代不得不迎来一场“改革的阵痛”。

  现世安稳了便视社会关系变革为洪水猛兽,是要被历史的车轮碾过的。“主要防止左”也许没关系,要是连“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一并反对可就真药丸呐。

  二、客观反映的社会问题

  除了以上主动想要表达的观点和反映的问题之外,本剧还间接地、客观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

  13、土地财政。如光明区把土地卖光了,所以财政没钱了;

  14、腐败的途径。如山水集团变更土地性质,就是空手套百康;

  15、利用媒体搞权力斗争。如《镜鉴周刊》发文,这在现实生活中多次出现,包括○○功网站从无脑传谣到神预测,博讯消息出口转内销,XX时报刊登消息等;

  16、民营企业融资难;

  17、贷款回扣;

  18、崩溃的基层现状。包括基层公安的瘫痪,黑社会的兴起,基层官员的懒政等;

  19、现代社会的婚姻问题,如离婚、外遇、包小三等,反映了私有制和资产主义法权对于社会生活的异化;

  20、上访困难;

  21、相当一部分人,不是反对特权,而是反对特权不能享受到自己头上;

  22、拉拢官员下水&官商勾结的种种伎俩。“苦学外语陈清泉”;

  

  23、阶级固化。遍布的关系网络,官员之间互为师生,亲戚,形成一个个庞大的政治家族。这就是社会结构定型现象的一个特征:社会阶层的再生产——农之子恒为农,商之子恒为商。

  

  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减少,在八九十年代开始加速。下海热,让一部人翻身,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其次,政府要招商,拉投资,商人则需要政策开路,精英与精英之间的关系逐渐密切,形成联盟。这对中国原有的社会形势进行了一次洗牌。农民的地位变低,工人面临下岗,知识份子(诗人)不再受到尊重,一切朝钱看。

  本无意着力表现这一社会问题,但是剧中人物的命运却真实反映了这一社会问题,正中广大无产阶级和(伪)小资产阶级们的痛点。“祁同伟”,作为一个反面角色,却因为自身的经历赢得了广泛地同情,祁同伟与“高小琴”这对苦命鸳鸯自叹:“我们只能靠自己”,更是说出了众多观众的心声。

  

  官场生态

  电视剧对官场的刻画入木三分,描绘了几分官场斗争的实际:

  1、权力斗争的形式和方法,就是以人民的名义,站在政治正确的制高点上,可以打击一切敌人;

  2、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官大一级压死人,“李达康”压“赵东来”,“赵东来”压“程度”,而“程度”这样的重要区的区公安局长对于基层而言又不吝为某种意义上的“土皇帝”。权力自上而来,自然唯上不唯实成为常态;一切以上级或者对自己有利为指导,整个官场的投机性自上而下都很强,做官就是逆向淘汰,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3、“人民”真的只是一个名义。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一切权力集中到了党,党的权力又集中于一把手,一把手清则清,只有集中却没有民主。在官僚主义的视角下,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人民群众,却是愚蠢而无法实施监督,无法促成民主的;

  4、拉帮结派,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山头,有山头必然就有山大王,也就是大家都要依靠的政治资源。

  人物点评

  剧中诸多人物塑造鲜明,颇有可论之处。

  

  伟光正如:“良心干部易学习”、“微博治省沙瑞金”、“绝对正义侯亮平”等;  

  正面群众:“王牌卧底王经理”、“保洁反腐小姐姐”、“上访达人田杏枝”等;  

  主动批判:“智商掉线高育良”、“低配于连祁同伟”、“引火烧身王文革”、“不如跳舞魏彩霞”、“能背宣言刘新建”、“我来迟了&宇宙区长&仰望星空孙连城”、“暗中观察赵立春”、“文明拆迁常成虎”、“澡堂圣手肖钢玉”、“苦学外语陈清泉”等。  

  

  

  

  这里只评述几个典型人物。

  1、“李达康”

  先简单地概括一下“李达康”:

  一个优秀的做官机器;

  一个行走的发展主义者;

  一个胜过诸多嘴炮的工业党人;

  一个酷吏和机智的投机分子……

  周梅森直言:“起初的构想,李达康本来是要腐败掉的。后来写到一半的时候开了一个讨论会,会上被一位评论家很不客气地提意见说,像这种能干的干部让他腐败掉太可惜了,建议这个人物不要编成腐败。后来我接受了这个建议,所以前20集感觉达康书记像坏人。”

  “李达康”是一个优秀的官僚机器自不用讲,“沙瑞金”要保他,连周梅森都要保他。他极其爱惜羽毛,自己不贪污腐化,但是像“王大路”一样,设置了一层防火墙,使用白手套,保护自身安全,副市长“丁义珍”贪污他会一点没有察觉?纪委书记“张树立”也想他汇报过,他的回答是查无实据。只能说他做官能力很强。

  但“李达康”又常常存在智商掉线的时刻。

  为什么“李达康”接连用错人却不用受到惩罚?

  为什么杨过能杀死蒙古大汗?因为这是小说啊。

  “李达康”才是真正的懒政,只要结果不主动调查。

  还记得116那天“李达康”和“高小琴”视察工地吧,听信“高小琴”一面之词,完全不做社会调查,无视真实情况就要立刻拆掉大风厂。

  那天晚上要不是半路杀出个“陈岩石”他就真给大风厂拆掉了。说他是酷吏都是抬举他,压根就是个昏官。“丁义珍、孙连城、高小琴、祁同伟”,是个人都能把他忽悠住。

  

  政治嗅觉灵敏,投机性极强。大风厂116事件之后,还想着拆大风厂,在得知“陈岩石”认识“沙瑞金”之后,立即转变态度,一口一个人民。嘴里天天挂着,心中却从来没有过老百姓。

  一个发展主义者,一个工业党人,他心中装满了GDP,装满了做大事业的抱负。但作为一个酷吏,小说中的原始情节是,当年在金山县,“李达康”主持的集资修路为了五块钱就逼得一个农妇喝农药死亡。副市长“丁义珍”出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当地的GDP,想到的是对光明峰项目的影响,作为投资商们的书记最在乎的是投资商的态度。他的周围都是一群猪队友,老婆受贿、下属跑路、手下无能,即便如此,他依旧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追求着GDP……

  2、“陈岩石”

  参加过抗战,反对过文革,参与过国企改制,又维护工人的权益——一个为民请命的包青天式的共产党人,一个深具特色的优秀党员,一张执政合法性的证书。

  却不得不让人在对角色的感动之外,怀疑其存在的真实性。毕竟,一个人不可能既是变革时代的服从者推动者,又是反抗者,角色本身就是矛盾的。

  除非他是个糊涂蛋,或者是个忍辱负重的聪明人。

  从来不谈阶级,从来不谈生产资料所有制,这样的优秀“共产党人”注定只能出现在电视剧里。 如果说“陈岩石”这个角色的成功性,如同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之火一样,来自其部分的写实性(对于现实的描写和刻画,基本做到了不把老百姓当傻子);那么隐隐约约透露出的矛盾性正是来源是这写实的部分性和选择性。

  “陈岩石”更重要的作用,是象征着“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中的“联系”。其实血肉已经没有了,骨骼和筋络就更说不上了,“联系”只剩下一块小小的皮肤,在剧中,这就是“陈岩石”。

  “陈岩石”在改制和私有化的大潮袭来之时,不是带领工人起来保卫公有制,而是说服工人“放下国营大厂”的架子,同意蔡成功持超过一半的股份,同时为工人争取一部分股份(当然,这比买断工龄这种丧尽天良的做法要好多了),但不知道陈岩石有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一举动,事实上也确认了私有化的正当性,在某种程度上,等于确认了侵吞国有资产的正当性。

  “陈岩石”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代表了一批老干部、老革命。他们出身贫寒,毛主席、共产党、解放军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对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对人民群众都有很深的感情,他们没有忘本,保留了中国革命的良心。但他们在政治上是糊涂的,思想停留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不能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始终不能从路线的高度去看问题,这在客观上就使他们的一生变得荒诞不经。

  安排给“陈岩石”的最后角色,是让工人在拿到一笔安置款后和平散去——不是带领他们创造历史,领导国家,做国家和企业的主人,而是让他们和平散去,以便新的资本家可以和平接管工厂——这真是历史的悲剧,也是陈岩石的个人悲剧。

  

  当然,“陈岩石”是被刻意扭曲的人物,是作为一个象征延续政治合法性的意识形态价值符号而存在着的角色。

  引用某文章的片段,这篇文章把“清官”&“好官”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

  从根本上说,这种斗争的实质不可能超越维护地主阶级专政的范围。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把这种地主阶级内部斗争歪曲成农民同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就拿“清官”同“贪官”的斗争来说,确实有过清官大老爷在地主阶级的法庭上、根据地主阶级法律的某些条文,惩办一些“贪官”的事;也有个别农民所告的恰巧是某个“清官”所反对的派别或集团中的一员,出现个别农民在这个“清官”面前“打赢”官司的事。这种现象迷惑过不少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农民,使他们看不清“清官”的阶级面貌,看不清封建国家和封建法庭的阶级本质,地主阶级也经常利用这种现象来麻痹农民的觉悟,把“清官”当做掩盖阶级统治本质的工具,当做配合武装镇压、对农民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手段。《明史》上就记载过地主阶级派出“清官”作为缓兵之计,然后把起义农民一举消灭的事。不论“清官”、“好官”多么“清”、多么“好”,他们毕竟只能是地主阶级对农民实行专政的“清官”、“好官”,而决不可能相反。

  ……在这场斗争中,一方面,“清官”海瑞以保护“徐家佃户”和所有贫苦农民利益的大英雄出现,同所有执行地主阶级专政的别的官吏相对立,“清官”和“贪官”之间的矛盾竟被写成保护农民和镇压农民的矛盾、退还农民土地和强占农民土地的矛盾,丝毫看不出“清官”在巩固地主阶级专政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所有农民都被写得消极无为,没有一点革命的斗争精神,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跪下来向“海青天”告状,哀求青天大老爷为他们申冤作主,把“清官”看作是自己的救世主。

  显然,在《海瑞罢官》的看来,“清官”才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不需要自己起来解放自己,只要等待有某个“清官”大老爷的恩赐就立刻能得到“好日子”。这样,戏中就把作为地主阶级专政工具的“清官”和法律、法庭,统统美化成了离开地主阶级专政而独立存在的超阶级的东西,宣扬了被压迫人民不需要革命,不需要经过任何斗争,不需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只要向“清官”卑躬屈膝地叩头,实行封建皇朝的“王法”,就能把贪官污吏一扫而光,就能求来“好光景”。

  3、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本应是剧中最重要的角色,他据说是正派的旗帜和后台,但反派忽视他并肆无忌惮的损害他的权利,他被很多人提起,但并不是因为敬畏:用的时候搬出来,没用时就放到一边。

  “侯亮平”应该是他的代表,但没看出“侯亮平”有多把他放在心上,“侯亮平”对发小对领导对报仇的态度都比对他上心的多。

  其他好官们里,“沙瑞金”更多的为的是中央和全党,“李达康”为的是自己的政绩,赵为的是市里的稳定,就一个“陈岩石”为了他献了青春献老身,献了房子献儿子,还被边缘化,贡的高高的,架的远远的——虽然“陈岩石”这个人物本身就是跳过“清理三种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历史进程,而嫁接出的虚影。

  人民群众本身也不争气,角色的投影的权利被侵害先是沉默后来奋起维权方法不当,贪图小利,不敢坚决斗争。到了后期更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只在一边做高高在上的官员们斗争的看客。

  以他名字命名的剧,其实没有他什么事,以他的名义演了50集,最后也只是以他的名义而已。我讨厌他在剧中的角色,心里苦涩,差点流下泪来。

  有很多人说,人民在啊,大风厂的工人不是人民么,郑胜利不是人民么?不,他们不是人民,他们只是一个个人,他们是人民的一部分,但他们代表不了人民。

  还有很多人说,你要怎么让人民出镜?把剧情改成老百姓为主要角色就能体现人民该满意了吧?不,老百姓为主要角色的电视剧是老百姓的故事,也不能体现人民。

  那么什么是人民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我们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就是全剧完全没有体现出人民是国家主人这一点。整部剧里,几个人民的投影往往是是无助的,是愚昧的,是贪图小利,是粗鲁的,这几个角色可有可无,左右不了反贪和政治斗争的形势。他们被侵权需要熟人老干部维权,他们创业需要央求政府扶持,他们被贪官坏官坑了需要清官好官主持公道,既没有主人的自觉,也没有主人的尊严。

  拨乱反正了,某十年被否定了,“极左”被打倒了,好!但是丢破布把裹里面的孩子也丢了,人民这个国家的主人的身份也被抛到了很多人的脑后,包括周梅森这样的政治作家,包括侯亮平供职的前面冠以人民的司法机关,也包括很多你我这些看着电视剧高潮的百姓。

  人民是国家主人这事被忘了,人民就不存在了么?不,人民还在。

  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中国人民勤劳奋斗的结果。中国科技的发展,是中国人民智慧凝结的结晶。中国军队的强大,是中国人民苦干实干的体现。

  这都证明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还在。

  官员起起伏伏,人民一直都在,人民在等待被全部人重新想起是国家主人的那一天。

  说回《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贪官之所以贪,是忘了他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贪官之所以被惩戒,是因为他触碰了人民的利益,剧中这些重要的东西都被有意无意淡化了。高育良拉帮结派,祁同伟权欲熏心,赵立春谋私谋利,似乎是个人品性的问题,但他们最大的问题是背叛了人民,而他们的最惨痛下场是被人民所唾弃,这些,剧里应该有更多的戏份,而不是把时间给郑胜利那个强行贴近年轻人失败而导致痞气十足令人讨厌的角色。

  可惜,没有。

  当然,一部电视剧,还是高度政治敏感的反腐题材的电视剧,我们也不多做苛求了,希望下次更好。想知道下次怎么更好的突出人民,体现人民的强大力量?去看看老电影《地道战》吧。

  “李达康”嘴里一直出现人民,“沙瑞金”嘴里一直出现人民,“陈岩石”嘴里一直出现人民。最后,“王文革”被判刑十二年,“魏彩霞”却成为人生赢家。知乎上“你最喜欢的角色”这一问题中,得赞数最多的人物是“魏彩霞”(虽然回答中也有很多调侃成分),而“王文革”得到的多是唾弃。戏里戏外,人民的名义就是一场大戏,如果“魏彩霞”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戏或许还能唱下去,但如果“王文革”越来越多呢?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8.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9. 大蒜也有错?
  10. 中国经济的四个周期和凯恩斯主义的结局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当心,他们要对孩子下手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