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学者芝诺提出了一个兔子追龟的诡辩题:尽管兔子速度比龟快,但是位于乌龟后面的兔子永远追不上乌龟。理由是假定兔子位于A,乌龟位于a,a>A,为赶上乌龟,兔子需首先跑到a,然而到达a时,乌龟已前进到a1,而兔子到达a1时,乌龟前进到a2,如此循环,兔子还是无法追上乌龟。
用数列极限和辩证法是很容易破开这个诡辩的。设兔子速度为V1,乌龟为V2,龟兔初始距离为S0,则兔子完成S0的时间为S0/V1,利用这个时间乌龟运动了S1=S0*V2/V1,设q=V2/V1,q<1。则有如下关系式:Sn=Sn-1*q,Sn为第n次追逐兔子跑的距离。可见这个距离就是一个简单等比数列,极限求和S=S0(1-q^n)/(1-q),因q<1,当n->无穷,q^n=0,即S=S0/(1-q),因为兔子匀速运动,所以兔子追上乌龟的时间也可以得出T=S/V1。
以上用的是中学数学知识,相信很多人都能看懂。最后得到结果就是兔子可以在有限的距离和有限的时间内追上乌龟。那么这个诡辩是遵循一个什么样的思维逻辑让那么多人犯难呢?它利用了一个事实:距离虽然有限但却可以无限细分。换句话说兔子追上乌龟得经过无限次的追逐循环。诡辩故意强调了这个追逐循环的“无限”,却刻意淡化了追逐距离和追逐时间的有限,结果把很多人给绕进去了。辩证法认为可以在有限距离和有限时间内完成无限次的追逐循环。这就是有限和无限统一的生动体现。
以上说的这事并不是卖弄我的逻辑思维,而是实在发现越来越多的“精英”喜欢卖弄这种诡辩论的思维。流毒最广的就是那个张五常理论:工人最低工资提高了,资本家招工会减少,结果反而对工人不利。在逻辑上,该理论刻意强调了一个循环:工资提高,招工减少。这样的循环的确存在,可是该理论却虚构了循环的“无限”,跟龟兔诡辩相比性质就更恶劣了,诡辩强调的“无限”毕竟还是一种客观存在,可是张氏理论强调的“无限”却纯属子虚乌有。招工再少,能少到哪里?难不成资本家还想重当个体户?工资提高了,消费水平上升了,会提供更大的市场容量,结果反而又促进了招工量。请问张氏怎么不考虑考虑这个循环呢?张氏的反动之处在于虚构了一个消极循环的无限性,达到了恫吓无产阶级的目的。可是“精英”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多的采用了张氏理论去反对新劳动法,还自以为举世皆浊唯我独清,这反过来印证了他们不折不扣就是反人民的“精英”。
马克思说过工人的工资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必要劳动时间,一个是社会风俗。很多人只注意了第一点。其实新劳动法却在无形中采用了第二点。光靠资本家的自觉性,只会通过控制必要劳动时间来控制工人工资。这种从低到低的循环是无助于工人工资的提高的。已经影响到消费不振(也就是邓小平党所说的内需不足),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所以邓小平党出台了新劳动法,本质上就是强行改变社会风俗,强行提高资本家运行成本,这当然也是在资本家集团内协商过的了。比如按照以往的社会风俗,资本家可以不用给劳动者上保险,又比如一个焊电子器件的工人最低就是600月薪,现在根据新劳动法,这月薪,保险就得上,由于全国所有资本家都要这么办,那么就相当于改变了社会风俗,这客观上是对无产阶级是有利的(当然不是邓小平党发什么善心了,这是千万工人阶级争取的结果),而同时由于全国所有资本家的运营成本也同样上了一个小台阶,所以对竞争也没造成太大影响,同时也可刺激消费,另外也可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省得邓小平党的洋人靠山老指责倾销什么的。这就是新劳动法的本质阿,精英们,你可明白邓小平党的良苦用心?
可是“精英”没法领会,比如两会一召开,这帮人又开始说话了吧。一个房产老板叫穆麒茹(看名字也挺有文化的,小时候罚抄名字要累死他王八蛋)说房产涨价是由于有钉子户闹事,提高了运营成本,这逻辑雷同张氏理论,不知道老张要不要收版权费呢?还有一个统治集团内部的精英--北京铁路局常务副局长罗金保说铁路票之所以难求是因为票价低。这精英就点素质低了,虽说采用了张氏逻辑,可是却有点犯傻,你说生意好了就赶紧扩大再生产阿,提高运营效率方为正道,可是却埋怨起生意太好了。这也是邓小平党的弊病。抛弃了穷祖宗,想当资本家但是又不得要领。结果时不时就冒出个把“罗金保”们来娱乐大众,贻笑大方。
唉,说你啥好呢?小凳子。。。。。。
欢迎光临心在左边跳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52954932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