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在,真理标准的讨论很是热闹了一阵子,可惜,专家们没有关心的,乌乡也没有列为专题,看来又是自生自灭了。但是,改革就是从三个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开始的,其一就是这个所谓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不知乌乡的专题标准是什么,学者参与呢,还仅仅是人气?可以肯定的是:与草根来讨论这样的问题有悖于愚民政策。其实,这个问题原本就不是一个很深的理论问题,只是一个基本的逻辑问题,因此,老草民明知水平有限也来参与,愿大家不迷信精英,发扬臭皮匠精神,“众智诚成”。
依愚见,实践是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不是问题的所在(有网友认为错在“唯一”)。只是,判别真伪所要求的条件往往不止一个。就比如那个臭名昭著的猫论吧。其实很显然,判别是否好猫的标准不能只是捉老鼠;不用说,一只猫再能捉老鼠,却又胡撕乱咬,锅里,床上到处拉屎,传播病菌,谁还能说它是好猫?
我们不难看出,“好猫”与“会捉老鼠的猫”不是一个概念,仅用判断后者所要求的条件来判断前者是不对的。法律上叫做:证据链的缺失。诡辩术上叫做偷换概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本身并没有错,因为,这里的“真理”与“实践”都是一个一般概念,它既没有规定只能是哪一个哪一类具体的真理,也没有限制只能片面地、直接地及短期的去实践。
世界上的真理多种多样,有的只要一个人一次简单的观察就足够了。比如某物的外表是黑颜色的,就只要你自己一个人直接去看一下就可以了。而有的却只能间接的用实验的方法来实践,比如什么药多少量能死人。这就不需要自己直接去吃一回,在实验室里用小白鼠来试验就可以了。有的真理只要短期的或一二次的实践就能证明,比如改进了的工具或工艺能否提高生产效率。而有的则必须全人类长期反复的实践才能完全认识和掌握,比如:社会主义理论。改革三十年的实践就再一次证明了毛主席早就说过的一个真理:“资本主义也成发展生产力,但时间要长,是个痛苦的过程。”
为什么说,实践是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不是问题的所在呢?如果一个真理它本身就从来没有被实践所检验过,那么,又怎么能用它来做检验的标准呢?如果它早已多次的被实践所检验,那么,被它所检验的真理难道不是间接地得到实践的检验吗?或曰:无论被多少次实践所检验,不也是用真理来检验真理吗?问题是,当我们用真理来检验真理时,一定要知道这个作为标准的真理本身有没有被实践所检验。
荒谬的猫论本不值得一驳。如今六十岁左右人也一定记得:反击翻案风的时候它就被驳得一无是处了,当时还有这样一个说法:不能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甚至,毛泽东还明确的批评邓说:“...还是白猫呀黑猫呀。”
那么为什么猫论能兴盛起来?改革复辟能够成为现实?
众所周知,当年的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所针对的就是改革前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是资本主义理论不能战胜社会主义理论的斗争转移。白猫黑猫就是指代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当年还有一些相配套的说法,比如:马克思主义就是实事求是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呀,落后就要挨打,被开除球籍呀等等。
毫无疑问是:实事求是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实事求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当然不是马克思主义。同样,富裕不等于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也必须是富裕的,为什么?社会主义就应该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生产力。
在我看来,改革不是反思的对象,因为共产党的基本原则就是“消灭私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共产党宣言,它却把资本这个魔鬼又放了出来。改革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才是我们反思的对象,因为它没能阻拦资本主义的复辟。而且,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能代替对社会主义的反思。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