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关于道德的界说

薛遒 · 2014-12-04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道德从何而来?

  茅于轼说:“至今还没有任何一派学说能被公认为已经完全答复了道德观来源的问题。”(《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赵敦华指出了两种关于道德意识的学说:

  一种起源于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主张道德教育弥补人在道德上的先天不足。即通过后天教育抑制非道德的本能冲动,培养道德意识。

  一种是以卢梭、康德为首的道德理论,认为人的向善倾向根植在人的本性之中。如果没有外在因素的干扰,这种潜在倾向会自然发展为道德意识。(见《当代英美哲学举要》)

  那么,道德到底是什么?

  1、道德是人类生存的自觉。

  道德是人为了自身生存需要而对人的本性的能动提升。

  孟子说:“食色,性也。”

  道德是对“食色”的提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道德自觉认同:“食色”为“吾”之“食色”,亦为“人”之“食色”。道德是对“人我之食色”的类认同。

  食欲,是自我生存的需要;色欲,是自我生存向两性的扩张;而社会欲,则是自我生存向类存在的提升。道德,是提升的结晶。

  人是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人性是私欲与公义的统一。这种统一,是道德生发的土壤。

  休谟说:“自私是和人性不可分离的。”(《人性论》) 他说对了一半。事实上,利他和人性同样不可分离;利己和利他作为人性的对立同一,是先天的,是与生俱来的。

  母爱之利他性毋庸置疑,但是婴儿就没有利他性吗?

  婴儿给予母亲欣喜与慰藉,是被动的利他;儿女对父母之情的回馈与反哺,是被动利他向主动利他的升华。

  异性相互之间的利己同时就是利他,性欲的利己同时就是延续人类社会的利他。

  利己与利他从来不是绝对的。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利己总支撑着利他,利他总蕴含着利己。

  道德是后天的,是对“利己”的认同,也是对“利他”的认同。 “道德这事,必须……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鲁迅:《坟·我之节烈观》)

  道德是对“自他两利”的类认同。

  “类认同”反转来成为人类生存的伦理规范与理性指导。

  2、道德是人对自身社会性的主观认同。

  孟子说“性善”,荀子说“性恶”。

  其实,从人类为自身行为规定善恶之际,人性便是善与恶的对立同一体。

  人是个体的;整体发展,在于个体创新的推动。

  然而人更是社会的,即马克思所谓“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类是群体进化的成果,个体生存,在于整体向心的稳定。

  不管是个体变异带动整体进化,还是整体进化推动个体变异,人只能在“类”中生存,在“类”中发展。个体价值只有在“类”中实现,被“类”喝彩。

  “人”对“类”的主观认同,便是善,“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梁启超:《论公德》) 相反,人对自身个体性的偏执,则是恶。

  因为“恶”,所以必须尊重每个人的利益;因为“善”,所以每个人都具有接受教育,扩展对自身社会性认同的“觉性”。

  人类几千年私有制,形成偏执个体性的畸重;但人的社会性,内在着道德的呼求。

  道德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与灌输,而是对人的社会性的唤醒与张扬。

  道德建筑在利益的基础上。

  孔子说:“义者宜也。”但是,“义”不能屈从于“宜”,而是对“宜”的提升,是从个体利益向“类利益”的提升。

  在封建统治下,帝王将相的个体实现以“类利益”的名义剥夺广大民众的个体利益,于是爆发文艺复兴为人性的张扬;而资本社会拼凑为私欲的“神圣同盟”, 支撑个体利益对“类利益”的排斥,则演绎人类社会的分崩离析。

  假公义而行私欲的伪善,与倡私欲而毁公义的堕落,形成对道德的两面剥蚀。道德于是危殆,人类生存于是危殆。

  为道德正名!

  人的社会道德,是人对自身社会性的主观认同;人的时代道德,是人对自身时代性的主观认同;而人类道德,则是人对自身自然属性的主观认同。

  天人一体!道德是人类追求自由的理性自觉。

  斯宾诺莎说:“一个受理性指导的人按照共同决定生活,比只服从自己更自由”(《伦理学》)

  雅斯培尔斯说:“一个人愈是真实地自由,他对上帝的确定性也就愈大。当我是真实地自由时,我才确知我不是通过自己而自由的。”(《智慧之路》)

  自由是“自我”在集体中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实现,道德是对自由的鼓励。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 只有人对社会的主观认同,才有人对社会的主观实现。

  3、道德是具体的。

  人对自身阶级属性的主观认同,是阶级道德。

  人对自身民族属性的主观认同,是民族道德。

  人对自身宗教属性的主观认同,是宗教道德。

  人对自身企业属性的主观认同,是企业道德。

  三口之家,甚至夫妻二人,如果没有自身对家庭(小社会)属性、夫妻(小社会)属性的主观认同,家庭会破裂,夫妻会反目。这是家庭道德,夫妻道德。

  同样,“盗亦有道”,维护强盗群体利益的自觉,是强盗道德。

  具体形态的道德分有了“人类道德”,是“人类道德”的存在形式。

  原始社会没有道德。个体与小集体休戚与共,同生共存。“道德”是小集体成员的自然行为,是约定俗成的习惯与传统。有了阶级社会才有了道德。有了私有制才有了为维护私有制整体而对个体行为的道德规范。

  作为私有制的产物,道德不能不带有强烈的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色彩。

  休谟说:人性的根本特征是自爱,对他人的爱,只是自爱的延伸;而人的自私“情感通过约束,比起通过放纵可以更好地得到满足。”(《人性论》)

  “吃小亏占大便宜”!以利己为基础,通过利他,实现利己。这是道德被斥为“伪善”的根本原因。

  然而这却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全部道德的精髓!甚至无产阶级。

  马克思直言不讳:“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己。”那个中心点依然是无产阶级自身的利益。

  正是“因”私有制之“势”,而以阶级私“利”引“导”之, 无产阶级才催生着推翻全部旧道德的道德。

  具体道德升华为“人类道德”,道德也就不存在了。

  4、道德是公有制的诉求和公有观念的伦理表达。

  道德具有二重性。

  道德是私有制的产物。但私有制不是单一的,私有制从来内涵公有制的成分。私有制的二重性决定了道德的二重性。

  道德为私有制服务;但是,道德更是对私有制的规范,是以公有观念制约并指导私有制的进程。

  “利己”是道德的基点,“利他”是道德的指向。换句话说,道德服务于每一个人的“利己”,是一定群体、阶级、集团、社会乃至于人类所有成员“利己“的总和。这个“总和”就是公有制及公有观念。

  卢梭颠倒休谟:“当豁达的心怀使我把自己看成与我的同类是形同一体的时候,而且,当我可以说是把自己看作为他们的时候,我希望他不受痛苦,也正是为了使我自己不受痛苦;我爱他,也正是为了爱我。”(《爱弥儿》)

  升华自我!

  对“类”的自觉认同,扭转个体凌驾整体的趋向;对私欲的超越,实现个体融于整体的自由。这是道德的原因,也是道德的本质。

  苏格拉底为什么痛感雅典法律的谬误却尊重法律,能够逃生却坦然赴死?

  因为他是雅典民主制之子,有着认同这个制度的自觉。

  他抨击民主制,是因为这个制度已经被私有观念腐蚀得千疮百孔;他认同民主制,不肯损害民众判决的权威,是因为这个制度的本质闪耀着公有观念的光辉。

  苏格拉底所献身的,是他那个时代的道德,更是人类的总体道德。他认同个体与群体的休戚相共,认同“私欲”向“公义”的提升;他以个体的生命之火点燃整体的灵魂航灯,张扬着私有观念对公有观念的诉求。

  5、中庸是最高的道德。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父亲为了自身的尊严律己,子女为了自身的利益自爱;统治者为了自身的权利尊重人民,人民为了自身的生存维护统治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立足“自我”, 推及社会;即从个体性、私利性,推及社会性、利他性。互相体贴,利己利人,人我相融。

  孔子以“中庸”给予私有制以道德抽象。他变通公有观念以制约私有观念,规范统治者也规范被统治者,试图建立和谐社会。

  然而,这几乎是孔子的一厢情愿。

  崇奉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社会”,不会有真的“和谐”。孔子哀叹:这最高的道德,竟“民鲜久矣”!

  在贫富悬殊的社会,“和谐”是相对的。只有劳动人民通过抗争赢得剥削者的尊重,双方势均力敌,才有短暂的“社会和谐”。

  不和谐是绝对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私有制社会是分裂为阶级的,阶级是对立的。对立的阶级表现为一方对另一方的统治与压迫。人类追求统一的指向掩盖不了对立。

  社会的分裂决定道德的分裂。抽象的道德让位于具体的道德,“其至矣乎”的道德不能不异化,成为服务于剥削阶级的道德。

  然而,孔子的乌托邦,毕竟给予分裂的社会一抹朦胧的灿烂。这灿烂足以激发人民的美好希望和道德幻想,给予私有制社会以崇高的制约。

  6、社会的统一决定道德的统一。

  纪元伊始,耶稣奋力拉开阶级斗争的幕布,戳破了剥削阶级虚假“统一”的梦幻;然后,又让对立的阶级统一于“爱”的抽象。

  从此,“上帝之爱”的空灵,指导着阶级斗争,也规范着阶级斗争。

  于是,与中国农民起义对孔子亡灵的礼祭相呼应,欧洲起义农民诵读着向耶稣祈祷的经文。

  于是,被压迫阶级向压迫阶级造反,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宣战,胜利也罢,失败也罢,最终总是拜倒在封建王朝一统君权的脚下。

  人类社会是统一体。它规定了对立阶级的统一,也规定了对立阶级的道德统一。

  为着统一体的代价,是被压迫阶级的忍辱含垢。

  统一制约着对立,统一遮掩着对立。被压迫阶级对人权的道德“出让”,粉饰着压迫阶级对人权的道德践踏。

  然而,道德是统一的!当特权阶层以极端的私欲诠释“道德”时,又怎能指望人民以崇高的公义来保卫“道德”?

  可堪回首?

  岳飞“精忠报国”,孤忠流芳千古,但秦桧卖国却是人民的认同。

  不是人民赞同投降,而是南宋小朝廷的腐败令人民齿冷。人民抛弃了统治者。

  南宋之国已非人民之国,而是少数特权者之国。人民早已家徒四壁,妻离子散。横亘在人民面前的,是悬天地之间的大问号:谁之国?

  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恶性膨胀,必然草菅人民,于是国灭朝亡,正是人民意志的曲折表现。新的道德观没有出现,旧的道德观背叛人民而失去统治力量。“公义”信仰的缺失导致道德的困惑,人民家破人亡作鸟兽散的深层次原因,是统一社会与统一道德作鸟兽散。 

  7、转化是道德同一性的主要特征。

  比尔·盖茨捐出了巨额财富。

  希腊奥林匹亚的道德神殿于是翻新。

  赵敦华在《西方哲学史》中分析道:“希腊哲学的理性特征是:二元对立与一元中心的统一。”即“以对立的一方为中心,以另一方为边缘。”

  毛泽东精辟地把握了希腊哲学的理性特征,他通俗地解释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其变化。”(《矛盾论》)

  比尔·盖茨前期,投身为私欲的竞争,实现了对社会财富的大聚敛;虽然以科技成果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利己”是中心,“利他”是边缘。

  比尔·盖茨后期,悟到财富的社会属性,实现了对个体财富的大放弃。虽然成就着个人名声,但“利他”是中心,“利己”是边缘。

  比尔·盖茨实现了转化。

  转化是同一性的主要特征。

  当人性主要表现为对私欲的贪求时,人的社会欲便处于边缘状态;反之,当人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欲时,人的私欲便处于边缘状态。

  比尔·盖茨证明着:“中心” 与“边缘”的同一性,“私欲”与“公义”的同一性,资本家与无产者的同一性,资本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同一性。

  置身私有制社会,便被私有制所规定,个人价值的流光溢彩乃至个人形象的出人头地,便一般地通过财富来体现。“私欲”无可指摘。

  然而,作为“类存在”的人,不能没有对人类精神的“悟”。

  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是被动的“悟”。

  没有人类文明的积聚,没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没有整个社会的科技探索与投入,一句话,没有人类进步的百花齐放,哪有比尔·盖茨的一花独秀?而这一花满园不有赖千花万花零落成泥的滋养吗?“公义”不须美誉。

  他说:“回馈社会”。——这是主动的“悟”。

  比尔·盖茨是一个符号,标示着对万千捐赠者慈善行为的抽象。

  比尔·盖茨是一个箭头,明确着个体资本向社会财富转化的宿命。

  比尔·盖茨是一个启示,激励着整个人类从道德的个体性向社会性的提升。

  这是社会的自重,这是社会从对资本剥削的纵容和对私有制的屈从中的自强。

  社会,呼唤道德!

  8、社会的解体决定道德的解体。

  资本主义在解体中。

  资本世界的繁荣昌盛只是社会主义生命活力的表象。

  社会主义已经全面侵蚀资本主义的躯体。

  于是,社会主义也在解体中。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 无产阶级“是一个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等级;……它本身表明了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这个社会解体的结果,作为一个特殊等级来说,就是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人类在阶级社会中所造就的唯一的非阶级群体,它在社会上已经不算是一个阶级,它已经不被承认是一个阶级,它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一切阶级、民族等等解体的表现。

  资产阶级的阶级性被它自身所创造的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所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被它一无所有而没有任何特定阶级利益所否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在尖锐对立中同步消融着自身。社会在解体中。

  社会的解体决定道德的解体。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对立的同一体。资本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也是对立的同一体。资本主义道德在解体中,社会主义道德也在解体中。

  资本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资本形态,它同时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反抗。

  资本主义道德君临天下。但资本主义已经没有道德。

  资本主义屈从私有制与私有观念,否定人类精神的道德指向。而垄断资本集团高度抽象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形成“个体性”对“社会性”的排斥;其对道德的垄断,则形成大资本阶级伪道德的一统天下。

  随着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俯首,资产阶级世界观横行,“个人利益至上”、“发财致富”乃至于损人利己、坑蒙拐骗在大资本家们的示范下,成为社会风潮。

  社会道德在伪道德的蹂躏下解体。

  9、道德呼唤回归。

  道德在解体中回归。

  回归的道德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道德了,而是在道德形态下对全部旧道德的否定。

  这便是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资本主义道德的社会形态,它同时是对资本主义道德的颠覆。

  在整个资本世界,资本主义道德居于主导地位。但资本世界在解体中,资本主义道德也在解体中。给予资本世界以生命活力的是社会主义,给予资本主义道德以生命活力的是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以资本主义形态实现自己。

  社会主义道德肯定私欲,但私欲被“边缘化”,退居次要地位;而公义则“中心化”,居于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道德鲜明地体现“道德”的本来意义——对人性的自觉提升与能动作为。因而它坚持以公有观念教育人,变革社会,引导潮流。

  资本主义形态压抑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需要挣脱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桎梏,为自己正名,实行对资本主义道德的转化。

  转化的完成就是道德的终结。

  庄子说:“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齐物论》)

  草茎与屋柱,丑女与美女,宽厚、狡诈、奸邪、怪异、都是一回事。有了分别,便成了与他物相别的“自我”,自我一形成也就走向毁灭。

  为了毁灭的强化。

  只有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毁灭,才有人类解放和天下大同。

  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历史使命。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