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名义”行使“人民的名义”
: 正宇君
想了好久,想不出用什么词汇准确地表达我此时思想的内容。“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名义’行使‘人民的名义’?我想这句话在语言学家的眼里,是有极大的可能会被斥之为文法不通的东西的,如果他实在忍受不住这种错误的折磨,忘记了修养,或许会破口大骂,真是狗屁一个。但我仍要这样,因为思想模糊,自然言辞混乱,言辞混乱,却真实地表达了自己思想的模糊。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就是为表达真实意思的,按照共产党的老祖宗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什么是真实呢?撒谎是真实思想的反映吗?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撒谎呢?这样一来,或许就会有人认为马克思的观点不对了。现在似乎质疑或批判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时尚,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社会需要的能力,是有开拓进取勇气的表现,是有创新智慧的表现,是有与时俱进品质的表现,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被蒙骗走向大彻大悟的标志。
可是,我发现社会上有些人在私下真实地说着反马克思主义原则的话,做着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背道而驰的事的人,在公开场合,比如,在读宪法、读党章、背入党誓词、在面对大众做政治报告的时候,却仍能以十分的热情表达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无比崇敬之情,对共产主义矢志不渝的坚强决心,以及对人民最真诚的无限热爱。看来形式和内容也可以是不一致的,语言不表达、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心声的情况也是常有的。
什么是真实?在一定条件下,撒谎就是一种真实。时下,不少人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不,言重了,似乎应该说,这个世界充满了谎言。唉呀,乱了,思维大乱了。
理论与实践脱节,名与实相分,灵魂与肉体隔离,似乎已成了时代的象征。
人民,多么美好、奇妙、光辉、伟大、令人追慕的词汇呀!一百多年来,人民与民主一样,一直是人们说得最多,叫得最响的政治术语,更被不同类别的具有现代意识的革命家们奉为革命发动与成功之肯綮,人民的利益、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他们追求之目标,人民和民主这两个光辉的词汇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更被作为当代官场一切言行之圭臬,也是堕落政客们口中经常玩味的口香糖,以权谋私的遮羞布。人民和民主一样是当今道义的标志,正义的象征,是公权确立的基础。官员虽然名义上是人民的仆人,又是政府行为的体现者,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谁有了能以“人民的名义”的资格,谁就拥有了权力,谁也就拥有了含金量最高的成功证书。
小时候,我经常能看到反映阿尔巴尼亚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电影,地下工的联系暗号是,“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也经常在戏剧或电影里看到革命战士处决叛徒或汉奸的场面,革命战士把枪对准叛徒或汉奸,大义凛然地叫到,“我代表人民,判处你死刑。”
这种场面是多么的激动人心,多么的神圣呀!
以人民的名义做事似乎一切都是正义的,我想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也决不会以反人民的名义。其实,在现实中,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人民的名义”也是一种政治资源,既然是一种资源,就会有人争着要获得它,否则就没有了政治舞台,社会这部大机器也就不能正常运转了;“人民的名义”又是权力的标志,只有获得了一定官位,才能享有以“人民的名义”的权利。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争“以人民的名义”,本身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关键是要以“人民的名义”,为人民谋公利,而不是以“人民的名义”为己,或自己的小团伙谋私利。现在,一些人,不能说是极少数,他们不是以“人民的名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而是做事常常捎带私货,“以人民的名义”坑人民,致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乃至死地的事例,也早已是司空眼惯,而屡见不惊了。
在“人民的名义”这个电视剧里,有两个言谈中使用“人民”频率最高的人,一个是中央空降下来的新任汉东省委书记沙金鑫,另一个就是在汉东省经营多年,险些升任省委书记的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前者是正义的化身,后者则是腐败官员的典型代表。
《人民的名义》恐怕是时下最火的电视剧了。当这个电视剧刚开播的时候,不少人因为这个剧的名字而望而却步,大概是因为它的名字太“官方”了,太主流了,太标签化了吧,条件反射似地使他们顿生了那种时下流行的因为不信任而引起的厌恶感和排斥感,后由于网上的热炒及观众的热评,又把这些人吸引了回来。这一点说明体现官方意识的文学作品与民众的欣赏情趣及对现实的认知和期盼有了较大的契合点。这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无疑由此为基点会引发更多更大的社会正能量,在相当程度上弥合由于信任缺失造成的党和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距离。
《人民的名义》就要大结局了,不少人对这个曾让人又误以为是一个寻常的、空洞无物的政治说教剧的剧名,反而成了人们热烈关心的话题,到底应该怎样来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这个题呢?
有网友认为将这个电视剧的名字改成《皇家权力》更合适,我想这些网友的怨言反应出他们对社会的看法有点太悲观了,当然,他们会产生这些悲观情绪并发出这样的悲观论调也是有其社会原因的。
我想“人民的名义”可理解为我们的党政官员当以“人民的名义”正确地行使公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党政官员当以“人民的名义”坚定不移、奋不顾身地与腐败官员、腐败行为、腐败作风作坚决的斗争;也可以理解为“人民的名义”是个极为有用的词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员可以打着这个名号为人民办好事,腐败官员也可以这个名号为幌子,为己,为自己所在的团伙谋私利,大干坑害人民利益的坏事。“人民的名义”是我们党和政府做事的原则,追求的目标,衡量工作得与失、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和政府权力的来源,力量的象征和道义崇高的标志,也可能成为贪官的保护自己的挡箭牌,争权夺利的工具。总而言之,“人民的名义”蕴含丰富,意味深长。
这个电视剧揭示了大量的、在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打着人民的名义坑人民这样的事实,并通过这些就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而且使自己深受其害、感受刻骨铭心、耳熟能详的腐败事实,说明了一个道理:腐败官员不仅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大发淫威,明火执仗地欺压人民,巧取豪夺人民的利益,而且大量的腐败官员不会那么愚蠢,他们在为自己谋私利,损害人民利益的时候,往往会,也往往必须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必须以“人民的名义”,以此蒙骗人民,恐吓人民,把人民当作一个抽象的名词,以维护人民的整体利益为名,为自己损害老百姓切身的实际利益辩解;同时,也进一步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腐败官员要想为自己或自己那个团伙谋利益,就必须“团结”起来,争得能以“人民的名义”的资格和权利,这个权利需要权力来支撑,官位能使“人民的名义”合法化,是权力大小的标志,这时围绕权力的博弈、官位的争斗就是必然的了,“人民的名义”不仅成了正义者要获取的目标,也是邪恶者要争夺的目标,它成了被现实的利益物化了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了。
有些网友的评论很有意思,也值得深思,他们认为,电视剧里的反面人物有血有肉,就像生活在自己的身边一样,虽然人们普遍厌恶他们,甚至恐惧他们,但作为艺术形象,他们感到真实,达到了人们所期望和认同的艺术效果,多数人为他们点了赞。他们还认为电视剧里的正面人物,或说英雄人物,如沙金鑫、侯亮平,等,则是广大老百姓理想中的人物,人们对他们的态度表现了生活在当今现实中的人们对社会美好未来的期盼,这些形象能使他们受伤的心灵有丝丝被抚慰的快感,正是在这样心态的支配下才使他们从心底里涌出缕缕遗憾:他们不够丰满,不够真实,没有高育良、祁同伟这样的人物接地气。“高大上”虽能使一些人产生希望,辨别出正义与邪恶,感受到正义的力量,但已经令人讨嫌的假大空也是一些悲观的人更添了一点点的失望,朦朦胧胧之中,他们感到这些人离他们的现实生活是那么的遥远。
由于诸多现实的原因,人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笃信那些满嘴“人民”、“国家”之类的人了,他们甚至讨厌这些官话、套话,并认为它们是骗人的鬼话,虚伪者的标签。道貌岸然的高育良之流,当他们讲到“人民”之类冠冕堂皇的话时,干一些有利于人民的事的时候,总是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置身于阳光之下,唯恐别人不知,当他们怀着丑恶的灵魂,干着坑害人民的坏事的时候又总是躲在那阴暗的角落里。电视剧把他们在阴暗的角落里干的坏事也能呈现给观众,那是艺术,现实中广大老百姓是很难看得到的,即便是某个小百姓知道那么一丁点,把它传了出去,恐怕人家也总能有办法给你弄个诬陷罪,诽谤罪,或者传播谣言之类,即使开恩,不治你的罪,松松地给你弄个行政拘留,或叫黑道上的人给你“修理”一下,也够你及全家受的了。但大多数有大身份、大地位的贪官也很是有点修养的,风度和气量也往往不是常人所能比的,他们不会给一个草民较真的,他们是有大智慧的。现实中,老百姓无论看到的沙金鑫,还是高育良,都是在阳光下的沙金鑫、高育良,老百姓又怎能识别出哪一个是清官,哪一个是贪官呢?
像高育良之流的倒台,当然有他们的必然性,但有没有偶然性呢?画面上出现的省委常委要有二十几个,像身为省检察院院长还进不到省委常委的副省级高官恐怕还有不少,其中仅揪出了一个高育良,恐非民心所望。如果没有沙书记的空降,按常规省委一把手的宝座自然就当属高育良了,如果他是一把手,这个腐败窝案怎么破?高育良是不是也会紧跟形势,在反腐浪潮中,大显身手,也以“人民的名义”,揪出一批货真价实的贪官,而成为反腐的英雄呢?大概人们看到贪官倒台的偶然性太多的缘故吧,不少悲观的人总是忽视,或不愿承认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腐败官员倒台的必然性。
现实中不少贪官都表现出了双重人格,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现实并没有简单地印证一些理论家所竭力宣扬的人天生就是自私的观点,人们思想中和言行上的公与私、美与丑往往是交错呈现的,不同的往往是多与少之别,重与轻之分,清官与贪官并不像传统戏剧中所呈现的那样,其间并没有一个天然的鸿沟,清官都是面目清秀,侠肝义胆,贪官都是青面獠牙,无恶不做,现实中,不少的贪官曾做过相当多的好事,他们乐意助人,为人和善,谦恭低调,口碑优秀,或以小善掩了大恶。
怎样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官员们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名义”来行使“人民的名义”呢?最正确、最受欢迎、最时尚的说法就是建立严密、完善的制度,增强社会的监督机制,这个制度当然不应该是封建社会的集权制度,不应该是建立完备的特务监督制度,而是民主制度。
怎样实现真实真正的民主,这也是普世的话题,在我国又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现在不少“精英”崇尚的是源自西方资产阶级所倡导的民主。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下能消灭腐败吗?世界腐败排名榜里腐败严重的国家不也大都是号称实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国家吗?朴槿惠难道不是民选的总统吗?实践证明韩国“人民”不是选出的是一个腐败总统吗?韩国这个所谓移植西方民主最成功的国家,腐败不严重吗?他们建国以来大多数总统不是被暗杀,就是进监狱,难道这不是韩国政治腐败的冰山一角,社会腐败的典型体现吗?有人或许会说,总统腐败能进监狱正说明了韩国的民主是真实的,这种辩解似乎有点道理,但能使多数人信服吗?如果有人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腐败是其经济基础的必然产物,所呈现出的腐败与反腐败的特征是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生态的必然产物,是资产阶级内部利益斗争的必然产物,在大量铁的事实面前,我想谁要真正驳倒这一点恐怕也是不容易的吧。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真正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为劳动人民平等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毛主席曾对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施真正的民主提出过许多理论设想,进行了许多重要有效的实践探索,他多次强调工人应参加企业管理,工人不能参加企业管理,社会主义民主及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又能体现在哪里呢?社会主义民主的真正意义不是只在资产阶级“精英”的主导或操纵下从统治阶级不同的派别中选出一个相对好的总统而已,而是有更加丰富的实际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而不是资本的意志。
《人民的名义》中所反映出的汉东省腐败窝案是由大风厂的强制拆迁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牵出的。工人阶级为什么成了弱势群体,利益受到了毁灭性的损害,这与我们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精神是分不开的,是与社会主义民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受到严重损害分不开的。
我们的党和政府只有通过自己的官员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的名义”行使了“人民的名义”,才能建成真正的廉洁、文明、公正、和谐的社会,人民才会幸福满意,国家才会繁荣昌盛,我们党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的名义”,只有人民说了算;只有人民真正做到了参与农村管理、工厂管理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才能有实实在在的宪法所赋予的监督权,才能有真真正正的真实充分的民主,人民才能说了算;只有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了经济的主人,才能将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被掌控在资本家和权贵的手里,才能真正获得宪法所赋予的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有名副其实的参与社会管理的资格;只有广大劳动人民真实有效地参加了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我们的各级官员才能真真正正地明白自己仅仅是人民的代言人,而不是帖着“人民的仆人”标签的人民的老爷,才会视人民为母亲,为上帝,而不是封建时代人们所尊奉的“父母官”,救世主,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只能以“人民的名义”为人民服务,而不能以“人民的名义”为自己或自己的小团伙谋私利,否则就必然会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来自人民的惩罚,而不致使自己误认为所受到的惩罚是自己在权力斗争中失衡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各级官员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才有望消灭产生腐败的土壤。
根除腐败是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合力。我不是理论家,更不是大权在握的政治家,没那么高的眼界、能力和能量,不可能为“腐败”这一被称作是世界难题的社会疾病提出真正具体的特效药方,但我知道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用资本主义的标准要求自己,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是不应该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如果都出现了,那将意味着什么呢?
突击看完全剧,再写完这篇文章,天已大亮。推开窗户,彤红的太阳正欲穿透重重雾霾,还有拂面的春风微微吹来,我想这令人讨厌的雾霾总是会消散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