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中仰望星空的孙连城也给人很深的印象。从剧情中我们能看出他是个傀儡区长,对于丁义珍的各项安排无力抵抗,出了问题他也能躲就躲,深谙明哲保身的官场要义。但就是如此还能够身居要职,这就足以说明中国整个政治系统的问题了。评价官员的第一原则就是GDP,背后还有无数的潜规则,至于群众的满意度则是甚少提及,也是无关紧要的。如果没有李达康的步步紧逼,在官官相护的套路中很多问题就被压下了。别说京州信访办,就是国家信访局又如何呢?现实中孙连城太多了,李达康太少了。
战争年代,毛泽东支部建在连上的创举作用巨大,提升了共产党队伍的战斗力。但相应的也使得共产党队伍中的干部数量,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数量超出了实际所需。建国初期的官场结构沿袭了明清体制,这对于初生的共和国来说负担过于沉重。毛泽东的应对之策是五大书记进京,减少权力层级。但中央也是僧多肉少,高饶事件的发生也就不令人意外了。毛泽东希望官员们继续发挥战争年代政委的鼓动作用,用榜样的力量帮助中国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由此他发动了大跃进。但最终他并没有成功,官员们让他失望了。他们不再是曾经心怀天下的政委,而是如今步步心机的官僚。
怎样评价文革呢?如果去除意识形态的面纱,文革的直接后果就是罢官。就像毛泽东表示的那样,《海瑞罢官》关键在于罢官。中国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实培养出了一个官僚阶层,他们拥有自身利益,完成了异化,与共产党员的身份不相符了。毛泽东的使命就是砸碎旧体制。中国一下子进入到无政府状态了,后来被工农兵联盟所填补。官方一直坚持文革期间中国经济崩溃的论调,因为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官员的重要性。但这十年却是中国工业体系建成的十年,资本从哪来?从官员拿来,靠的是让官员下岗。
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经济改革开始。包产到户的要义不在于解放生产力,而在于解放劳动力,从此农民工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工农联盟就此解散,不是朋友,却是相互竞争的仇敌。在政治领域,提倡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老干部逐渐退休,逐渐完成了新老交接。但整个官僚队伍的规模呢?不是更小了,而是更大了。老干部的退休还引发了一个新情况,或者说明清以来的老问题。要退休的权臣们要选好自己的接班人,实现权力的交接,这就使得共产党内的派系斗争明朗化和复杂化了。在《人民的名义》中赵立春就是典型代表,其下还有李达康的秘书帮和高育良的汉大帮,环环相扣,令人触目惊心。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向GDP看齐,靠的是不争论,也即是汪晖所说的去政治化的政治。这就使得带有很强意识形态色彩的组织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干扰。比如工会、妇联、团委。这些组织如何在新时期有所作为呢?这本身就是驴唇不对马嘴的事情,最后它们更可能的归宿就是利益输出场。就是我们的党组织,也面临严峻挑战,组织力、战斗力弱化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了。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召开了群团工作会议,想让这些准政府组织重新焕发活力。但是没有明确的方向,此事还是难度颇高的。
三个代表的提出,也让商人成功跻身共产党依靠对象的地位。从此以后,基层人大政协充斥了各地成功的商人。每年两会召开,好像让人产生这是富人炫富、明星选美的场所,甚至连一些外国人都可以登堂入室了。你、我、他都是人民了,人民这个词还有意义吗?只可怜了工人、农民没人代表。放眼全国,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士都被吸纳进整个政治系统了,中国真实的政府规模已经大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长久下去,是会耗尽国家的潜力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体现了负责任政府的担当,但代价是谁承担的?是工人,大批国有职工下岗,而东北就是重灾区。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持续低迷,甚至已经跌到谷底。各路专家分析各种原因,怎么不去想一想大量国企的私有化呢?私有化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反而破坏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从而使得该地区消费乏力,经济增长无以为继。如果大锅饭养懒汉,那么危害更大的是官员的懒政,但何曾有过官员下岗呢?只有毛泽东做过,因而知道现在官员们还在诅咒他。
现在反腐败斗争如火如荼,让人民重新看到了希望。但我们回顾一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在认真执行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有没有流于形式呢?怎么理解为人民服务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工人、农民还处在社会的底层,一生都在为那蜗居之地奋斗时;当医疗、教育、住房依然是当代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时;当工人、农民距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越来越远时,共产党的那些口号就不再激动人心了。那么孙连城就有无数的理由来反驳李达康,李达康能讲的明白吗?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