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版 - 每天下午六点更新
[思潮碰撞] 苏共亡党是因为背叛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
李慎明同志主编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运用大量事实,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高度上分析解剖了苏共亡党的内在的根本原因,批驳了形形色色的错误特别是有相当大影响的归结为“斯大林模式”的观点。总体上说,该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笔者看到的探讨苏联解体原因的最好的一本书。但是该书也有明显的缺陷。本文结合分析该书的主要缺陷的同时,也阐明笔者对该问题的回答,同时与李慎明同志及其有关商榷。我发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主要的基本观点即阶级斗争的观点,书中没有指出。由此导致整本书中缺乏一条主线,即主要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认识之,也是整本书的最主要缺陷。而苏共中央背叛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最根本的观点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背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质就是苏共领导把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转变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工农之声] 李北方:谁是新工人,新工人,怎么办?
“80后”、“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客观上已经无法回到农村。他们不再是“农民工”,只能是工人,他们的最终归属不再是农村,只能是城市。然而,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没有及时回应这个转变,滞后的收入分配方式不能支持他们融入城市。称他们为“新工人”,淡化农民工称谓,是为了打消那种他们会如同上一辈那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幻想,是为了提示调整发展策略以便能让他们在城市落地生根、获得有尊严的人的生活的紧迫性,是为了全社会不至于忽视这个寂静无声的庞大人群的存在。他们与父辈是不同的,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对世界有着自己的看法,一旦他们开始说话,每个人都必须倾听。
[思潮碰撞] 温铁军等:改革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历程的演变及其内在逻辑
本文对中国改革以来对外开放的进程和内在逻辑的演变按照宏观经济背景进行梳理,认为:进入21世纪之前新中国的对外开放,大致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在资本短缺压力下改善外部资本获利条件的应变之策类似,其成败主要取决于制度成本能否转嫁;进入新世纪之初深化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化,则属符合规律的演变:三大差别—内需不足—国内产业过剩向国际市场释放,伴生国际资本在金融泡沫压力下向中国要素低谷的扩张。当前中国进入应对输入型通胀挑战的新阶段,亟需主动进行政策调整,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性。
[工农之声] 皮村小小摄影师:和孩子们一起拍照的时光
同心实验学校位于北京市金盏乡皮村,是由公益组织“工友之家”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2005年,“打工青年艺术团”用首张专辑的版税7.5万元租下皮村的废旧厂房,与工友、志愿者一起改建校园,取名“同心”,旨在帮助改善“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摄影班一开始的定位就不是简单的记录——尤其是记录贫穷。我把摄影当做一种美育教育,和绘画一样,不同的是我们不是用笔和纸,而是用手中的照相机。在摄影成为普罗大众日常消费品的今天,“人人可以是摄影师”,小数码一样可以拍摄出好作品。摄影班的孩子只是在书包里多了件“大玩具”,他们把相机当做眼睛的延伸,发掘生活之美,留念友谊,表达好恶。
[思潮碰撞] 作为意识形态陷阱的西方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世界近代史上兴起的一种对全球社会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意识形态,截至目前它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依然有增无减。究其原因,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的范式演变和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不无关系。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主要经历了相沿承袭的三个演变范式:文化民族主义的印刷“机”缘范式、族裔民族主义的种族血缘范式和公民民族主义的领土地缘范式。本文通过对这三个范式和与之相应的传播模式的梳理,以期厘清西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对全球社会历史的正反影响,进而透视其固有的意识形态陷阱。
[共产党人] 张全景、李慎明等保持党的纯洁性十人谈
放弃了党的纯洁性建设,就必然逐步堕落为资产阶级政党,国家就会改变颜色,社会就必然步入动荡周期。只有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真正坚持改革开放并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抓住国内外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应对各种严峻挑战,使我党我国避免重走苏联亡党亡国的老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丧失就是政治生命的完结。党员干部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把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置之度外。要自觉经受名位、权利、金钱、美色的考验,严守党的纪律,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