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吴建民的回答让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我想不少人不用看此文大概也猜得出吴建民怎么说这个问题,我们读者基本知道这一点,南都的记者其实也知道这一点,都是退休的外交官,南都记者会去采访吴建民,而不会去采访沙祖康,原因很简单,南都媒体需要被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倾向性和南都媒体自己的倾向性保持一致,南都也少扯什么新闻专业主义,什么媒体本身没有倾向,只是如实报道事实这类话,这也只能骗骗傻瓜了,当然,网上这类傻瓜出奇的多。要知道,所有的媒体都在想方设法的给读者传递自己的倾向性的。
吴建民对于“韬光养晦”问题的回答,必然是符合南方系口味的,也必然是符合网络上众多自由派的口味的,这个回答没有任何新意,自由派们都说的不少了。但是这个回答在逻辑上和语文上都大有问题,鉴于这么多人都和吴建民一样犯错,所以值得说道说道。
关于对外政策,是坚持韬光养晦,还是逐步抛弃这一政策,大家都是可以讨论的。我这里不是批判吴建民的观点,而是批判吴建民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他的理由在我看来,实在是太低级了。
不出所料,吴建民一开始就说韬光养晦的政策应该“长期坚持”,在回答记者“你如何看待反对坚持这一政策的声音?”时,吴建民说:“之所以会有这种声音,我认为是弱国心态在作怪。弱国心态表现首先就是始终认为国家比较弱小,怕被别人瞧不起,进而急于表现自己;同时,对于国内存在的问题,掩耳盗铃,故意遮遮掩掩;第三是不能正确看待外界的批评。我们来到世界舞台中心,就像一个演员站在舞台中心,大家都看着你,总会对你评头论足,你的头发有点什么问题,走路有什么问题,中国人要平常心,实现从弱国心态到大国心态的转变。面对批评火冒三丈过分激动,是没有底气缺乏自信的表现。”
呵呵,这一段话真是颠倒黑白,贼喊捉贼,指鹿为马的典范啊!首先,到底是那些人有弱国心态呢?恰恰是吴建民和南都这类人,为什么我们要韬光养晦呢?当然是认为自己和别人比还弱得很才要坚持的,首先要认为自己是弱者才是坚持韬光养晦的前提。那些认为应该抛弃的韬光养晦政策的人,要么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了,至少认为自己差的不远了,要么比较有血性,敢于拼命坚持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而不妥协。应该说,那些反对再执行韬光养晦政策的其实是一种强者心态了,而那些坚持韬露光养晦的人是真正的弱者心态。明明自己是弱者心态,却批评有强者心态的人有弱者心态,这不就是贼喊捉贼吗?如果只是弱者心态也就罢了,怕就怕这类弱者心态时间长了,转变成了奴性,人家就是命里比我强,我就是做人家奴才的命啊。上面吴建民的话恰恰露出了这样的情绪,也可能这些人自己还不知这一点。
吴建民说别人一批评,我们就生气是弱国心态兼没有底气兼缺乏自信的表现。但是批评也有实在的批评和扯淡的批评之分,有恶意的批评和善意的批评之分,无论如何,我们都只能笑纳吗?那么我要问一下吴建民,什么是韬光养晦呢?韬光养晦本身就是“气”的产物,是不服气的表现,只是认为自己现在很弱,没有对抗的本钱,才不吭声的,才忍让的,等以后自己有了实力,就要出“气”的。春秋时勾践卧薪尝胆,最后灭掉吴国,就是韬光晦迹的典范。所以,吴建民先生,韬光养晦不是不生气,而是偷偷的生气,把生气化成自身发展的动力。吴建民先生说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不能生气,这已经是有了奴才像了,对于善意和实在的批评,我们自然不应生气,还应该感谢,但是对于扯淡的恶意的批判,我们还是不能生气,恐怕这才是没有底气缺乏自信的表现吧!吴建民先生又一次贼喊捉贼了。应该说,我还见过有的自由派公知说我们应该永远坚持“韬光养晦”的政策,这比吴先生还要猛,这哪里是韬光养晦,这是要永远做奴才啊!这样的学者应该先前查查词典,看看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我本来就看不上文人知识分子,你们在连文人的看家本领都丢了,更让人看不起。以前我觉得文人们讲话不讲逻辑,现在觉得文人的语文水平也很差,快一无是处了。
中国是不是应该韬光养晦,大家摆事实讲道理的讨论是必要的,但是像吴建民先生这样的讨论就没必要了,太低级了,给别人扣帽子却不知道自己才是最适合戴那些帽子的人。
附:驻法前大使吴建民谈“外交脱离邓小平方针”:应该长期坚持韬光养晦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外交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遇到了全新的挑战。近期有港媒报道称,中国日渐加强对争议海上领土的声索,外交尤其是周边外交开始脱离邓小平定下的“韬光养晦”政策。那么,2013年中国外交总体形势如何、备受瞩目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又会对中国外交带来哪些影响?中国外交是不是正在脱离“韬光养晦”?
带着这些问题,南都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家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原发言人、外交部原发言人、中国驻法前大使吴建民,看看这位资深外交官如何评价2013年中国外交。
国家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主席、驻法前大使吴建民(资料图)
2013年中国外交有三个突出特点
南都:你怎么看2013年中国外交的形势?
吴建民:2013年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我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我认为中国外交总的形势,有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是全方位,中国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对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都取得了很亮眼的成绩。
第二是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走向繁荣,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今天的世界形势决定了中国只能选择这条道路,这条道路是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历届领导人确定下来的,必须坚持。
第三是重视周边外交。2013年10月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习近平主席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七名政治局常委也都全部参加,规格很高,凸显了中央对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视。
新问题促使高规格周边外交会议召开
南都:你刚提到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为什么会召开如此高规格的会议?
吴建民: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我们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更密切。近年来,我们同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双边合作大大强化。2012年,中国同周边国家的贸易额达到1.2万亿美元,超过了中国同美国、欧洲贸易额的总和。共同利益的增加使我们必须重视周边外交。
第二是我们同周边国家在交往中遇到了包括领土争端在内的一些麻烦,必须积极应对。我认为,麻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崛起,自然会引起周边国家的一些担心,尤其是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另外,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让周边国家产生了各种想法,总想在大国之间建立某种平衡,获取更多利益。因此,新问题的出现,也使得我们有必要召开高规格的周边外交会议。
国安委在协调时自然会涉及决策
南都:国家安全委员会也是2013年提出的一个新事物,设立这一机构在外交层面有哪些考虑?
吴建民:事实上,外交部的一些人士十几年前就呼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外交涉及到很多部门,很多利益,只是外交部协调不了,需要统筹协调。有的时候左手做什么事,右手不一定很清楚。其次,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看,两者的情况是相通的,成立国安委有利于协调处理好对内事务,成为外交工作坚实的后盾。
南都:如果国安委作为协调机构,它有决策权吗?
吴建民:在协调的过程中,自然会涉及到具体决策,我认为这个机构应该有决策的属性。同时,由于是中央提出设立国安委,其领导人级别应该很高,这也会提升该机构的重要性。
实现从弱国心态到大国心态的转变
南都:2013年外交上中国采取了一些强硬措施,因此有人质疑中国已经放弃和平发展的路线,中国外交还会坚持韬光养晦吗?
吴建民:会,而且还应该长期坚持。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大国,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坚持韬光养晦,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减少一些阻力。你刚才提到的钓鱼岛问题,是日本企图把它国有化,我们只是积极采取了措施进行反制。并不能说这些措施就表明中国抛弃了韬光养晦,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1988年,邓小平接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南都:你刚说坚持韬光养晦,我国的崛起之路会走得更平坦一些,那你如何看待反对坚持这一政策的声音?
吴建民:之所以会有这种声音,我认为是弱国心态在作怪。弱国心态表现首先就是始终认为国家比较弱小,怕被别人瞧不起,进而急于表现自己;同时,对于国内存在的问题,掩耳盗铃,故意遮遮掩掩;第三是不能正确看待外界的批评。
我们来到世界舞台中心,就像一个演员站在舞台中心,大家都看着你,总会对你评头论足,你的头发有点什么问题,走路有什么问题,中国人要平常心,实现从弱国心态到大国心态的转变。面对批评火冒三丈过分激动,是没有底气缺乏自信的表现。
南都:我们注意到也有人呼吁中国采取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更强力措施维护国家利益。这种声音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外交决策?
吴建民:首先,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制定都要考虑民意,这是全世界的普遍情况。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中国的最大利益是什么,大利益定了,其他问题就好解决了。邓小平讲发展是硬道理,我十分赞同。保持发展的势头,就是最大的利益。至于有些人不了解国家根本利益,只看到一个方面,作为个人表示一种意见,我们不一定要跟他走。时间会证明什么是我们的根本利益,什么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
照理讲,应当看到国家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来决定国家的方针。但是错估一些形势之后,为了迎合某种情绪,采取一些措施,这就是一种短视的表现。这种现象,世界上屡见不鲜。
习近平提出的“义利观”很有针对性
南都:你刚才说到,要发展需要有开放的心态,近年中国有很多走出去的动作,但同时也存在负面的声音,比如在非洲的“新殖民主义”,你对这个声音怎么看?
吴建民:我们应该首先反思这种声音出现的原因。在上世纪60年代,我们帮助坦桑尼亚、赞比亚修建了坦赞铁路,花了1 .5亿英镑,这相当于中国当时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我在联合国期间,非洲国家代表就对我表示,中国帮助他们是真心的,是为了非洲的发展。在冷战情况下,中国这些行动占领了道义制高点,在世界上赢得了人心,以至于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
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有些是西方舆论的恶意挑拨,也有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习近平主席今年讲的“义利观”,就很有针对性,有的时候为了占领道义的制高点,必须舍利保义。
南都:要对外发展,很有可能和他国在利益上产生冲突,这又如何去平衡?
吴建民:发展并不是只讲中国的利益,还必须坚持共赢,因为只有共赢才是最持久的。
现在的一些对外合作案例中,很多只看到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合作。比如一些公司老总和官员,为了在任内完成政绩,仓促推进合作项目,导致出现很多问题,既影响中国形象,对我国长远利益也是伤害。
理性的声音是中国当前需要的
南都:在网上有一些对你批评的声音,怎么看待?
吴建民:因为中国处在一个第三次“百家争鸣”时候,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是必然的。我的心里很坦然,因为判断正确与谬误的标准是事实,你这样做到底对中国有好处,还是有坏处,事实判断出来。中国人走向世界,由于你这个行动,阻力增大了减少了,大家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我从来不跟他们去辩论,让事实去判断。而且我相信不少的人听了我的言论,会说,这个比较理性的声音是中国当前需要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