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思:美国经济危机——流通环节价值虚增惹的祸
也许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心里早就明白,连年贸易逆差是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经济泡沫是由金融衍生品产生,其实不完全这样。本人通过分析认为主要是流通环境中生成的大量经济泡沫(虚拟增值)所致,而这些流通环节中的虚拟增值具有极不稳定的特性,将导致经常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贸易逆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贸易逆差的累积是非常致命。
金融衍生品的泡沫是因为要抹平流通环节的虚拟增量而急剧膨胀,我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及其它》一文曾指出:虚拟经济是指只增加价值而不增加使用价值的有关部门的经济活动(如金融业、部分流通企业等)。
当美国人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在美国出售时,美国进口商赢得比中国生产厂家大得多的利润率。这个利润率超过合理的比例部分就是虚拟的GDP增量。产销利润分配很不公,其后果先是使整个产业销售链条变得非常脆弱;继而使消费国的进口商因流通环节创造的GDP数字部分受到影响;这种影响程度大小与生产利润和销售利润份量比有密切关系,无意中形成了生产利润对销售利润的杠杆作用。就像人们常说的:“发展中国家生产的越多,发达国家就赚得更多”,但不可否定同时也给发达国家埋下了经济危机的隐患。
例如,一个离开中国工厂时值2美元的玩具当到达美国时加上成本值3美元。当消费者购买这个玩具时,将花10美元,由于进口花费为3美元,那么这个玩具的销售增加了美国7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向美国出口商品价值的利润受到进口商和外资投资商所进一步挤压,那么出口盈利率事实上可能是负值。
“别的类型产品的数字变化很大,但是模型是一样的。2000年美国125万亿美元的进口直接形成了美国25万亿美元的GDP,大约占美国9万亿美元GDP的28%。”[摘自 廖子光 先生《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破美元霸权》]
从国际实体经济运行角度来看
这里如果把生产企业(地区)看作一个系统A,把跨国公司归属系统B,则产品最终消费国(地区)可分为B(跨国公司母国)或C类(非某类产品生产国,亦非跨国公司母国)。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反之亦然。
一、 A通过B把产品销售给B,进销差价越大,虚拟经济增值部分就越大。如中国生产的一般消费品(非高科技和军工品)通过美国的跨国公司销往美国。
经济运行的特点是:实物流动是系统之间的交换,销售利润(虚增)是系统内的变化。则虚增部分越大,对内剥夺越严重。
1、若虚拟增值部分利润不大于生产企业,这种经济链条就可不断的持续下去,反之就很难以长久持续下去;
2、若虚拟增值部分利润远大于生产企业,后期经济链条一旦因某种原因断裂,虽对出口国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进口国的经济影响将会更大;
因为这种虚拟价值的构成相比较整个国际平均价格水平来说要高得多的话,则意味进口国系统内部潜在很大的经济泡沫,一旦因供应链断裂经济泡沫消失就会带来进口国的GDP总量的萎缩,就会成为由实物进口量减少而导致经济危机的导火索,进而传导到该国的金融业等。
上述也是美国特别看重国际贸易逆差的缘故。
二、 A通过B把产品销售给C,进销差价越大,实际增值部分就越大。如中东生产的石油通过美国跨国公司(或国际期货市场炒作)销往中国、日本、印度等。
经济运行的特点是:实物流动是系统之间的交换,销售利润(实增)是因系统之间的流动。利润空间越大,对外掠夺越多。
1、这种跨国公司(或国际期货市场炒作)利用特定的货币,特定的场所优势掌控着进出两端的定价权;
2、这种跨国公司所掌握的增值部分虽说看起来也是虚拟的,但由于不是销给母国,因此它得到的得增值部分(差价由进口国承担)可看作是有效增值(对母国提供的利润);
3、这种经济链条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出现,相对较稳定,一般说来对跨国公司的母国较为有利。
这也就是目前美国为什么要极力维持它所控制的实物期货市场定价权的原因。
三、 美进口商打倒了金融机构
假定玩具的美国到岸价为3美元,其中的利润属于系统外(非美国国内)的利润,而到达美国后的销售毛利润为:10美元-3美元=7美元,美国人赚了7美元,但这7美元是来至系统内,使用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仍然是3美元,但是作为GDP计算美国国内增加了7美元,这个美元是由美国国内的消费者负担的,尽管美国的GDP相对出口国成倍增加了,其结果相比世界的购买力来看反映出美国已无形的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了(流通环节中的价值虚增,其实就是一个泡沫。)。这种泡沫打破原有的价格平衡,延伸到房地产必然导致房地产的价值虚增,再由房地产引发金融衍生品的极度泛滥。
因此像美国的跨国流通公司通过实体经济的货物进口,一方面虽然满足了美国广大消费者对使用价值的需求,同时又极大地增加了美国虚拟经济的比重。由此看来,美国的虚拟经济不匹配是起源自进口商。而金融衍生品是用于化解这个虚拟增量的,对其流通环节虚拟部分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连年的赤字总想通过美元的双重身份和金融衍生品市场来进行弥补。
这种流通环节的价值虚增,其实作为美国政府和研究跨国公司经济界人物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想到要把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吸收到美国进行控制,借以平衡国际收支状况就不奇怪了。不然发展中国家对于美国的除高科技和军工的一般消费品一旦断供,美国的经济泡沫就会被刺破,虚拟经济部分就会出现意想不到问题,并带来连锁反应,近期的银行机构的不断倒闭已证明这点。当进出口商的跨国公司打倒了银行机构的同时,离自己完蛋的时候也就不远了。
四、7000亿美元能不能救市?
前几天,网上就有报道,说美国政府准备计划拿7000亿美元救市,而国会迟迟没予通过。其实7000亿美元是救不了市的,且不问他这7000亿美元的出处,但这虚晃一枪也许不排除有部分国家响应。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有很多的外国投资带着对美元的憧憬落入美国金融危机这个陷阱,目前的经济风暴已揭示这个黑洞太大太深了,任何的救援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无回的”。美国原来的一帮铁哥们很精明的看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一个个只是做做样子,谁也不打算拿真金白银往那个无尽的窟窿里填。
而对于外贸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来说,也应该认识到救援美国对解决本国的出口(尤其是对美出口)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因为这种依存关系是相互的,是随着时间、发展趋势变化而变化的,矛盾的转化只要有利于我方就必须进行策略的及时调整。
从早一段时间国内报道沃尔玛收购浙江有关厂家的消费产品极力压价(该厂家后来承受不了,不与沃尔玛谈了。)就证明了这一点。有资料表明:沃尔玛中国公司经营的产品95%来自中国本土。通过全球采购,沃尔玛每年将大量的中国产品销往海外,仅2003财政年度,销售收入达到2445.2亿美元,净收益80.39亿美元(这不包括产品在美国国内征税部分等)。至于美国游资会不会回救母国还得看一看,但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一是这时回救已失去了最佳机会,因为经济脓包已经穿孔;二是就美国游资的精明程度不排除当初他离开母国时没有一个起码的经济发展趋势判断。需要补充一点是:任何游资都离不开母国的支撑而独立存在,不然在国际社会中就没有他的位置。所以说美国游资还是有回救母国的可能性,但他绝对会兼顾自身的利益,这点由资本主义社会生存特性和思维方式所决定的。
现在可以有一个较为实际的判断:这次美国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由一国与实体经济关联密切的流通环节价值虚增量太大而引起的,金融衍生品在其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救援的难度太大了。7000亿美元甚至更多地投入或许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
(单位:湖南商学院)
博客地址:[email protected]
http://blog.sina.com.cn/fansi4
20080926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