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我们在肯定毛泽东的同时,不应该否认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是对毛泽东思想得再继承.毛泽东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没有必要去重复毛泽东时代,但我们有必要去学习和借鉴毛泽东思想,以便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
评价毛泽东应该以毛泽东时代的历史和背景为前提。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建设者,是带领全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领袖标榜。毛泽东思想是伟大的智慧借助于广博的历史知识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的预见性和可持续性不容置疑。毛泽东主席借助于他的智慧倾其一生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所做的巨大贡献必将被永远载入历史的丰碑,“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值得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去永远地缅怀。
毛泽东对新中国所做的巨大贡献可简要概括如下:一是把蒋介石老先生赶到了台湾,解放了新中国,避免了中国象南北朝鲜那样的两党对峙和民族分裂。二是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奴役的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打破了封建统治者“贫富自有天定”的愚民统治,把中华民族推向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时代文明,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三是:通过文化大革命(文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地发动从很大的程度上解除了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们手中的权利和权威地威慑力,避免了毛泽东逝世后他们之间的互相纷争,为新中国的稳定向前扫除了人为障碍——此举堪同宋初的“杯酒释兵权”相媲美。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文革是针对专权者的一场斗争,我们不能否认文革有被极少数人利用的嫌疑(比如文革中的武斗事件)、我们不能否认文革的发动使整个一代人丧失学业的机会、我们也不能否认文革为被专政对象带来的那场劫难是空前的。
但从另一方面讲,文革的发动与否事关新中国的存亡,假如文革中没有那些“闹剧”(或者说是“小插曲”)又怎么能发动起群众?文革又怎么能发动成功?
说“文革中的乱只是一个表象、文革中的乱是局部的、不是全局的”是因为文革的发动:1.没有影响到社会生产2.没有引起社会动荡3.没有牵涉到国防和部队建设4.没有外国列强的趁虚而入。
发动文革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唤醒民众、解放思想,让广大劳动人民通过对文革运动的参与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新中国里“做官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他们并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这一真理。
关于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经济:毛泽东时代面临的是新中国的一穷二白、百业待兴,是蒋介石老先生把大量财富掠夺到台湾;是苏联技术援助的全部撤回和催逼还债,是外国列强对新中国的虎视眈眈和经济技术封锁。在国内外环境的双重制约下、在毛泽东时代又何谈改革开放?假如毛泽东老人家的生命能延续到现在,谁敢断言他老人家驾驭下的社会(国有)经济不比现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决不会成就当今社会的无官不贪,决不会有贫富两极极端分化,决不会有黑恶势力的极端抬头和娼妓、情妇“制度”的“合法化”,也决不会有社会普遍存在的官商勾结和靠钻社会主义空子暴富起来的资本拥有者所造就起的“无企不偷“(“偷”指偷税漏税)”的社会格局。
关于毛泽东的知人善任:说起毛泽东我们必须首先认可毛泽东的深谙历史和对历史知识得活学活用。我们应该认知毛泽东对刘邦成就汉位思论的善解:“据《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是毛泽东在很早以前就提出来的(散见《毛泽东选集》)。既然毛泽东能深谙历史,所以他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新中国的解放应该归功于开国元勋们群策群力和中国工农红军浴血奋战、而不是一人之力所能成就的。他也应该认知到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必将是全国人民群策群力和艰苦奋斗的结果。他也明晰新中国稳定向前也必须要用好人、用对人(这大约是邓公能“三起三落”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或许也有以君王“自居”的嫌疑(见《沁园春 雪》),但毛泽东思想与古代君王思政的不同点在于:毛泽东思想始终坚持的是“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而古代君王们的思政仅仅是为了维护皇权和统治阶级的利益。
毛泽东暮年时曾经自我总结:“人生七十岁古来稀,我八十岁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唧唧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都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文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文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文革不能也没有必要再在新中国重新上演。
虽然假如要对当今的诸如贪污腐败等一系列社会矛盾问题进行依法处治的话所造成的‘血雨腥风’决不会在文革之下,但一切政策的执行都应该以社会稳定为前提,毛泽东执行的先“减租减息”、再“没收土地”等一系列社会主义过渡政策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发展社会经济”与“逐步建立起国有经济框架、提高经济技术含量,采取收买、兼并、宏观调控等一系列方法措施去实现从私有经济向国有经济的过渡,坚决惩治诸如贪污腐败等一系列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之间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而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路在脚下,我们坚信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新一届党中央有能力、也有魄力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能妥善处理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为新中国这条社会主义大道的不断向前铺平道路。
【讨论稿】对毛泽东文革思想高度的再认识
:孟霄鹏
毛泽东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缔造者、建设者,是带领全国人民成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领袖标榜。毛泽东思想是伟大的智慧借助于广博的历史知识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预见性、可持续性和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路线的指导意义不容置疑。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所做的历史贡献可简要概括如下:一是把蒋介 石老 先生赶到了台湾,成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避免了新中国象南北朝鲜那样的两党对峙和民族分裂。二是初步建立起了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民主道德法制体系,让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奴役的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打破了封建统治者“贫富自有天定”的愚民统治,把中华民族推向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时代文明,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三是通过文化大革命(文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地发动从很大的程度上解除了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们手中的权利和权威的威慑力,避免了毛泽东逝世后他们之间的相互纷争,为新中国的稳定向前扫除了人为障碍——此举堪同宋初的“杯酒释兵权”相媲美。
毛泽东思想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实现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为公。毛泽东思想中的维护社会稳定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前提。毛泽东思想中的唤醒民众,把政府的权利运行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毛泽东思想中的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建设,发展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改造人民的思想观念,逐步消灭阶级情态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手段。毛泽东思想中的加强国防建设,采取专政和思想斗争方式实施社会经济由私有向国有转化的过渡政策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工具。毛泽东思想中的军事战略思想,经济发展思想,政府执政理念,对外交往策略,社会法制道德建设思解,民族整体思维都是围绕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生物。
毛泽东思想的具体针对性和整体策略性是相统一的,毛泽东的思想理念是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杰出思想纲领。
毛泽东的文革思想理念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分支,文革的发动是维护社会稳定、唤醒民众、解放人民思想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文革是针对专权者的一场斗争。我们不能否认文革有被少数人利用地嫌疑(比如文革中的武斗事件),不能否认文革的发动使部分人丧失了学业,也不能否认文革对被少数专政对象带来的劫难是空前的。
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讲:文革的发动与否事关新中国的存亡。假如文革中没有那些闹剧(或者说是小插曲),又怎么能发动起群众?文革又怎么能取得成功?
我们不可否认毛泽东时代的开国元勋们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所做的历史贡献是特别巨大的:假如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中华民族就不可能从遭受外国列强侵略和屈辱的岁月中解脱出来,中国人民就不可能从旧社会阶级统治地剥削和压迫中解放出来。
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们虽然心性各异,但他们都堪称是英雄中的英雄、强人中的强人,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值得后人用最高的礼仪去瞻仰和跪拜,正是他们的出生入死、群策群力才有了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成立。
但开国元勋们又是一个不稳定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军功和荣誉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因了他们的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他们都自觉或不自觉的以赫赫战功自居,他们服从于毛泽东的统一领导是因为他们对毛泽东的战略和思想地信服。假如没有了毛泽东的统一领导,他们谁又会尿谁?
我们不可否认开国元勋们都能顾全大局,但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去做毛泽东的接班人,假如他们在毛泽东去世之后因语言不和或认识不同(排除他们会从个人利益出发的观点)闹起纷争又有谁能劝解得了?又有谁能想象得出他们振臂一呼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假如他们因言语不和或坚持的原则不同闹起纷争又有谁敢断言他们不会把新中国闹个四分五裂?
毛泽东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得不发起那场针对专权者的文革斗争(从毛泽东暮年时的自我总结中把把蒋介 石老 先生赶到了台湾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作为他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中也可以看出毛泽东文革思想的端倪)。
说文革中的乱只是一个表象是因为文革的发动并没有破坏社会生产、没有引起社会地动荡、没有牵涉到国防和部队建设、没有外国列强地趁虚而入。
发动文革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唤醒了民众、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把政府的权利运行置于了人民的监督之下。通过文化大革命地发动让人民真正认识到了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在毛泽东执政的人民时代做官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们的荣誉和地位是人民给的,他们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的真理。认识到了在毛泽东执政的人民时代的人人平等决不是一句抽象的语言概念,而是事实求是的真理.
毛泽东执政的目的是为了唤醒民众、解放思想,通过对社会主义路线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的,通过人民思想认识的进步和提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文革的发动对于解放思想、唤醒民众和维护社会稳定两者之间无所谓派生和主流,这都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和前提条件。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都要以社会发展为前提,把毛泽东文革思想中的维护社会稳定因素放到第一位也是从毛泽东的思想认识出发,是对毛泽东把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作为他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把蒋介 石老 先生赶到了台湾避免了新中国象南北朝鲜那样的两党对峙和民族分裂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避免了社会动荡的隐患)的同步思解。
人的生命是人本欲望和思想理念的结合体,人本欲望和人的思想理念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所在。人本欲望和人的思想理念又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人本欲望和人的思想理念之间只有一念之差,但对于大多数生命来说要实现人本欲望向人的思想理念转化的过程又是遥不可及的。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思想认识已经实现了从人本欲望同思想理念之间的相互转化,毛泽东的执政心念始终坚持的是“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毛泽东的思想认识高度也已经放弃了小我。
说文革的发动是毛泽东被迫不得已而为之是因为毛泽东同时代的开国元勋们虽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也有同一的认识,但开国元勋们的思想认识不可能同毛泽东的思想认识观念占位到同一个高度。
毛泽东的文革思维同宋初的“杯酒释兵权”的可比性仅指两者实现的社会效力同等相仿。但因为毛泽东执政的社会主义理念同 封建 君王统治者的统治目的只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狭义思维(两者的思想高度有天壤之别)之间没有可比性,所以毛泽东的文革思想理念同宋祖用“杯酒释兵权”来稳固“自家”的 江山的 君王狭义思维之间也绝没有可比性而言。
对于毛泽东的文革思想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待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