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苦竹:劳动群众是第一生产力!

苦竹 · 2014-05-14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每当五一劳动节,心里就响起国际无产阶级的歌——《国际歌》,就响起歌颂五一节的老歌曲“五一是国际工人劳动节,全世界的工人在今天,手挽着手,挺着胸,昂着头,检阅自己伟大的力量……”

  感到今年五一节,媒体上歌颂“劳动者、劳动”的声音很小。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今儿咱夸一夸自己。

 

  一、

  马克思主义“奴隶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与剥削阶级“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政治交锋中,这种思想斗争更加深刻。

  有人制造超生产关系的生产力迷信,生产力至高无上。因此单纯以GDP为根本标准衡量社会形态的优劣,以否认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又接着制造超社会实践的科学技术迷信,科技至高无上。因此单纯以劳动生产率为根本标准,衡量生产力的优劣,以否认奴隶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科技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管理是核心生产力;资金(资本)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这些唯心史观论调的喧嚣鼓噪,无非就是要否定劳动群众在生产力中的主体地位,抹杀劳动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颠覆劳动人民已有的社会地位,为资本的统治进行理论准备。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创造、运作、发展生产力的本质力量,是人,不是神;是人,不是物;是劳动者,不是剥削者。劳动者、劳动群众、劳动生产阶级是第一生产力、核心生产力。

  马克思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P67 人民出版社.1995.

  恩格斯说:“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P383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马克思认为,作为现代工业形式的生产力:“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0 版①.P127 ;②.P128

  毛主席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而自私有制产生以后,人类社会就分化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只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至于到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本质是由其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而生产关系则是社会关系的集中表现。由于人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人的本质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生产关系中的阶级性决定了人本质中的阶级性。阶级性是人的本质的集中表现。

  马克思认为(唯物史观):“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P56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个人隶属于一定阶级这一现象,在那个除了反对统治阶级以外不需要维护任何特殊的阶级利益的阶级形成之前,是不可能消灭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P85 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272 人民出版社 1995

  马克思说:“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 P12 人民出版社 1972

  那么在人类社会中,是哪些“人、人群、阶级”直接实现生产力呢?

  恩格斯说:“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从来没有过一个时期社会上可以没有劳动阶级而存在的。这个阶级的名称、社会地位改变了,农奴代替了奴隶,而他自己又被自由工人所代替,所谓自由,是摆脱了奴隶地位的自由,但也是除了他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自由。但是有一件事是很明显的,无论不从事生产的社会上层发生什么变化,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就不能生存。因此,这个阶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要的,虽然会有一天它将不再是一个阶级,而是包括整个社会。”

  恩格斯:《必要的和多余的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P315)

  马克思说:“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P160

  列宁说:“全人类的第一个(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

  《列宁全集》 第29卷 ( P327)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作为生产力的主体:“这种主体不是以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而是作为支配一切自然力的那种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P113

  马克思所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P207 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马克思说:“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它的产品是使用价值,是经过形式变化而适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物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P205 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国际歌》第三段歌词中写道:“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应用在生产中的科学和技术,一方面以自然规律性大大的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成为资本的社会力量,与工人相对立,表现为剥削劳动的手段,压迫着作为核心生产力、第一生产力的劳动者;一方面作为资本的社会力量,掠夺和破坏自然资源、环境与大自然对立。

  马克思指出:“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而事实上,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剥削劳动的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资本使用这一切手段,当然只是为了剥削劳动,但是为了剥削劳动,资本必然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这些手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 P113 人民出版社 1980.

  马克思说:“文明的一切进步,或者换句话说,社会生产力(也可以说劳动本身的生产力)的任何增长,——例如科学、发明、劳动的分工和结合、交通工具的改善、世界市场的开辟、机器等等,——都不会使工人致富,而只会使资本致富,也就是只会使支配劳动的权力更加增大,只会使资本的生产力增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P268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自然力和科学,直接变成了一种武器,这种武器部分是用来把工人抛向街头,把他变成是多余的人,部分是用来剥夺工人的专业和消除以专业为基础的各种要求,部分是用来使工人服从工厂中精心建立的资本的君主专制和军事纪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P566 人民出版社 1979

  马克思的《1861年一1863年经济学手稿》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自然科学被资本用作致富手段,从而科学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P572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造成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P90 人民出版社 1995

 

  二、

  科学就是人类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发现和认识成果。科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和技术一起有力的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大积极作用。同时也应该全面、辩证的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1、在科学的认识成果中具有相对性、局限性。

  社会科学、技术成果,是人类对某些客观规律的认识成果。与对单项客观规律及对客观规律体系中系统的整体规律的未知、不甚知部分比照,人类只能算是疏疏落落的在基本的意义上认识和掌握了部分具体的单项规律、部分具体系统内的群体规律。由于客观世界的无限性,随着人类已知范围的不断扩大,人类发现自己的未知范围也日益扩展。

  客观世界是由诸多相互关联的子、母系统和子、母系统层次集合而成的巨系统,其中每一个具体系统都是包含着复杂要素的整体性有机构成。客观世界自身的客观规律也是由诸多相互关联的子、母体系和子、母体系层次集合构成的巨体系,其中每一个系统都包含着主导各具体不同要素功能的规律性、主导系统整体功能的规律性、主导本系统与外系统相互联系和作用功能的规律性,每一个系统都是在这些不同等级的群体规律的综合有序作用下,内在的支配着各具体要素的微观运动、系统整体的宏观运动、具体要素以及系统整体与外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面对客观世界的无限时空、众多事物、复杂联系、持续运动,面对客观规律体系中不同等级的客观规律系统群、每一系统中不同等级的客观规律单项群、无穷个不同等级的单项客观规律,人类任何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水平总是具有相对性、局限性。不仅人类的科学认识总和对于宏观的整体客观世界是如此,就是一项具体的科学认知与微观的被认知对象之间也是如此。

  作为科学成果:人们对一项具体客观规律的认识水平,往往具有特定的时、空效力,不具有绝对的时、空效力。人们对一项具体客观规律的认识水平,有时满足于基本准确、大致符合乃至隐藏认识瑕疵的程度上,尚未达到精确、成熟的程度。人们常常先认识到了单元系统内零碎的、局部的、特殊性意义的、次要意义的、短期效应的客观规律性,尚未认识到单元系统内系统的、全部的、普遍性意义的、重要意义的、长期效应的客观规律性。这样就需要有充分的实践校正和认识完善过程。不能因为“科学成果”一经成立,就产生科学迷信。

  2、在科技的实践效应中,具有片面性、消极性。

  在复杂的客观规律体系中,单元系统内规律群体中的不同规律之间,是按照客观固有的不同地位、顺序、强度、范围,进行交互作用的。如果无知或无视系统群体规律综合作用过程中及后果上的必然性,为了追求人类社会、人化自然中的片面效应,而人为的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过度的突出发挥某个、某些规律的作用,就可能造成对其它规律的排斥、压制和冲突,导致客观单元系统整体乃至上位母系统出现全局失衡、混乱的不良效应。

  如:现在医疗上过度施用“挂吊瓶”向人体血管直接输药的医疗(科技)手段,虽然疗效快,但造成了不应有的人体抗药性日益增大、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的人体长远不良效应。

  如:现在粮谷种植业,放弃有机肥、轻视自然生态制衡措施,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农膜等现代科技手段,已造成了粮食品质的下降、土地的污染和地力的下降。

  如:随着近代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大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其密集的运用和体现着社会的科技成果,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生产了巨量的物质财富。但高科技的产能同时带来了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噪音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以及自然资源的严重透支。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一负面影响,至今仍未得以根本的消除。

  3、科技具有社会工具性效应。

  社会科学自身就包含着社会性、阶级性。自然科学技术本身不含有阶级性和社会倾向。但是它在履行社会职能时,便被所有者赋予了社会和阶级属性。因此科技的实践效应可历史的、具体的表现为正义、高尚、积极、建设、促进健康发展的正面社会效应;邪恶、卑鄙、消极、破坏、阻碍健康发展的社会负面效应;正、负面因素不同组合形式的复杂社会效应。

  如: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造成了资本为了最大化榨取剩余价值,不断采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在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中,竭力压榨雇佣劳动者的血汗,疯狂透支自然资源、环境。资本为了自身的增殖、扩张、竞争、垄断而赋予了科学技术服务于盲目扩张社会生产、摧残劳动者、破坏大自然的社会效应。

  如:科技的帝国主义应用:造成了帝国主义为了对世界进行侵略、掠夺、镇压、控制、恐吓,而大力的运用高新科技研制生化武器、生态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先进的军事装备。帝国主义赋予了科技反人类的社会效应。

  科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和技术一起是“社会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并对社会生产力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力。

  “(广义的)社会生产”与“生产力”在概念上是种属关系。社会生产是母系统,生产力是子系统。“生产力的要素”只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社会生产的要素”包括:人力、能源、原材料资源、生产设备、劳动工具、资金、科学和技术、管理、教育、法规、精神、文化等等相关的自然、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中还包括空间、时间、阳光、空气、气温、生物系统等生态的环境因素。可见社会生产要素是包含、大于和有别于生产力三要素的宽泛范畴。不能混淆二者的构成要素。

  生产力包含着科学技术。生产力内涵的科学技术,已经以转化的形式融溶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表现为:

  1、转化在具体劳动者身上。劳动者:自身积累的科技基础知识;对劳动岗位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的认知和理解;对科技要领的学习和掌握;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

  2、转化在具体劳动资料上。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蕴含特定的科技水准。

  3、转化在对劳动对象的开发、利用和创造上。在对劳动对象品质的选择或改造中,在对劳动对象不断深入和扩大的开发中,在对新劳动对象的不断创造中(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劳动对象也不断扩大),蕴含特定的科技水准。

  生产力作为社会生产的能力,是人力、自然力、社会力在生产领域中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形式进行聚合、运作,并且要转化、释放为机械力、物理力、化学力、生物生命力而与大自然进行物质变换,最终创造社会劳动产品。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不能否认科学技术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意义。但:一是科学、技术本身在生产力中并不作为独立要素的形式存在,谁见过在生产力运作中,有脱离生产力三要素单独存在的“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二是科学技术不能脱离劳动者能动的控制作用独立作用于生产力。三是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力不管有多大,也大不过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劳动者对实现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生产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中两对基本矛盾、三个基本矛盾层次的基础层面和基本概念。“科学”在上层建筑的层面中。无疑,生产力包含了科学的成分和作用,但生产力本身依然不是上层建筑;科学作用了生产力,但科学本身依然不是生产力;二者虽有内在联系,但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中。

  否认不同事物内质的不同矛盾特殊性,由于一事物与它事物具有内在联系、一事物承载了它事物的作用、影响,就将二者等同和混淆起来的逻辑是荒谬的诡辩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从生产力的角度上说,空气是第一生产力,接续是饮用水、食品、适宜的温度……自然资源、社会劳动……,科技还真的是要往后排;从科技的角度上说,科技就是生产力,科技就是反人道的摧残力、杀伤力,科技就是反自然的掠夺力、破坏力。

  为什么有人一边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一边践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常识,故意混淆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的经济学概念,故意混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层次的哲学概念?无非就是运用“科技是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来否认生产力范畴中“劳动者”的主体性;否认生产力中社会(阶级)属性的主导作用;否认生产力功能的本源性;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中介,抹杀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区别,通过“生产力”的通道改换社会制度。

 

  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点是“奴隶创造历史;劳动群众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劳动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劳动群众是保障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力量。从量上说,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质上说,劳动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作用上说,当着社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生产力之间关系基本适应或尚可维持时,作为社会生产的承载者,劳动群众以操作生产力的实践形式支撑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社会生产力的效应量变着历史的发展。当着社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生产力之间严重冲突且长期不能调整而桎梏历史发展时,作为社会革命的承载者,劳动群众以阶级斗争的实践形式摧毁陈腐、反动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通过社会革命的作用质变着历史的发展。

  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生产力构成要素中,劳动者是主导的、能动的革命因素。生产工具、生产设备及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是服务于劳动者劳动的起重要作用的生产条件要素。从根本上说:劳动资料既是由劳动者操纵的,又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劳动对象都是由劳动者所开发、改造和创造的。诚然,劳动对象的优劣对生产效果具有重大影响。虽然人不能决定劳动对象的先天自然优劣,但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劳动者的社会劳动,不仅可以改造劳动对象的品质;还可以通过深入开发不断扩大和创造新的劳动对象。

  在生产力的形成、运转和实现中,劳动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生产力诸因素的首要因素、核心因素、根本性决定因素。生产资金、生产工具、生产设备、生产技术是怎样产生的?归根结底,都是来源于劳动群众的社会劳动实践。

  特别是劳动群众砸碎了剥削阶级奴役自身的锁链,在政治上翻身作主之后,他们自觉创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的战斗力、生产力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运用劣势或一般劳动工具、设备(劣势或一般战斗武器、装备),把生产力、战斗力发挥到极致,创造惊人成果的范例如:

  人民解放军(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抗美援朝志愿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引下,基本上是利用劣势装备,把战斗力发挥到极致,打败了优势装备的国内外强敌;

  河南省林县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他们决心修建【红旗渠】,从70多公里以外的山西省引入了漳河水。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山水林田”的英雄气概,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在艰苦的施工条件下,从1960年2月至1969年7月顽强奋战十个春秋,硬是用锤钎、撬杠、锹镐、炸药奋力劈开了太行山,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修建了干渠70.6公里,干渠、分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县的贫困面貌。【红旗渠】被国际友人誉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

  “铁人”王进喜在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贝乌五队)运用四十年代的老设备,在1953年到1959年不到7年之间创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最新纪录,相当于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他摸索出一整套优质快速打井、钻机整体搬家、改进钻井工艺的技术创新措施和一整套严谨生产操作的规章制度。1960年,他带领1205钻井队打井19口,创年进尺21258米的全国最新记录。1963年,他带队用40年代的老钻机打出了大庆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不足半度的直井,开创了用旧设备打直井的先例;

  1953年进入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当工人的尉凤英,她以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努力工作和学习,不断探索岗位生产规律,不断总结增产经验,不断坚持技术创新,她使用普通的机器设备,(按当时普遍的标准劳动定额计算)到1959年9月,她就已经干完了至1969年3月的工作量,超额完成了未来10年的生产任务。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运用劣势或一般工具、装备,卓有成效的开发或改造劳动对象的如:

  抗战时期,在极度艰难困苦的生产条件下,我党、我军在解放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垦荒屯田开展农业生产,兼办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打破了日军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基本实现了经济自给自足。

  在艰难困苦的生产条件下,始于1950年至1954年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屯垦开荒的农业大生产和工、副业生产。继之,始于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继续开垦和农、林、牧、工、副业生产的大发展;

  农民的基本劳动对象是土地。山西【大寨大队】为了彻底改变七沟、八梁、一面坡的低劣生产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干苦干加巧干,靠人工、锹镐、挑筐率先做到了山、坡地梯田化,壤土“海绵化”。“大寨田”亩产持续增长,到了70年代已经粮超千、棉过百;

  河北【沙石峪大队】以“万里千担一亩田”的愚公移山精神,人工长途挑土造田400多亩,将原来在石头窝里的(2.3万块左右)780亩土地,手工开凿改造成了(5020块)、1200亩高标准的“大寨田”。从1966年到1971年,沙石峪共动土石方1760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力1180万个,在青石板上创出高产(1975年的主粮单产已经达到亩近800斤)震惊了世界;

  随着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发展,“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社会生产的劳动对象也在不断扩大。

  劳动群众能动的社会实践为人类认识、掌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奠定了基础。劳动群众的根本意志、根本利益、根本作用总是和社会发展根本规律的朝向相一致。

 

  四、

  劳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不但直接创造了社会物质文明,而且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业工得以从事发掘、整理、规范、提高的创造活动。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劳动人民本身越来越投身于对社会精神文明的直接创造。

  说一说劳动群众与科学家、劳动群众的社会实践与科学家的历史作用之间的关系。

  (一)劳动群众及其社会实践与社会科学家及其历史作用之间的关系

  1、社会科学的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关键作用。

  本文的“社会科学家”是指反映劳动群众或特定先进阶级思想理论、革命纲领的历史最高成果的导师;领导劳动群众或特定先进阶级革命运动的领袖;导师兼领袖;顺应历史潮流并有卓越表现的社会统治人物。

  社会科学的杰出人物及其革命成就的历史作用具体表现为:

  (1)凝结和升华特定的阶级意识,提示和阐发社会发展规律,建树系统的或重要的革命理论,在思想理论上,开辟社会革命或变革的科学道路。

  (2)展示革命首创精神,示范革命实践活动。

  (3)组织领导革命运动,带领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变革的成功;实施卓越的国家统治,顺应历史潮流,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劳动群众的作用与社会科学家的作用之间关系具体表现为:

  在社会革命中,劳动群众是革命群众的基础部分、主体部分。劳动群众的革命实践力是社会革命战斗力的基础力、主体力。

  (1)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成果创造了社会科学家生存和工作的必要物质条件。

  (2)革命群众阶级斗争的实践需要、阶级解放的思想意志是革命的前提,没有这个客观前提,任何导师、领袖的指导、领导作用都没有意义和价值。

  (3)革命群众的革命实践经验、革命认识能力、革命意志内容、革命斗争需求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形成和发挥的客观基础。这个基础决定了革命导师、领袖作用的性质、深度、广度。

  (4)革命导师的指导、革命领袖的领导,对革命群众革命作用的有效形成和充分发挥起着关键作用;革命群众的革命斗争效应对于完成革命、变革历史起着直接作用、根本作用、决定作用。杰出人物的关键作用不能取代革命群众的决定作用,杰出人物的关键作用正是依靠和通过劳动群众的决定作用才得以实现的。

  (5)杰出的革命导师、领袖的出现,是阶级斗争需要的历史前提和人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共同孕育的,其偶然性寄寓在必然性之中。只要有革命的前提和基础存在,就必然有革命的导师和领袖出现。倘若出现的杰出人物倒下去,就必然有尚未出现的杰出人物站起来。

  (6)历史发展潮流的内涵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行为本质作用的朝向。人民革命斗争强大冲击作用的压力,决定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杰出统治人物的出现;劳动群众生存发展的强烈历史愿望和需求的具体内容,决定着杰出统治人物的进步政治作为之内涵和外延;劳动群众社会创造的能量和成果的历史基础,决定着杰出统治人物积极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决策尺度。

  (7)社会发展的质变及大幅度量变的完成,必须依赖革命群众革命斗争的实践力量。正是持续不断的奴隶起义、农民起义、无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推动着社会形态递进的完成和同一社会形态内部重大变革的实现。

  (8)唯物史观中的“奴隶、英雄”(奴隶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专有的哲学概念,与其文学意义上的概念有所不同。这里的“奴隶”是指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劳动群众;“英雄”是专指剥削阶级的统治人物、精英人物。

  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理论家、革命家、政治家无论自身的阶级出身、家庭资产状况如何,其在阶级本质上属于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范畴,他们既是革命导师、领袖;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杰出英雄人物;又是“奴隶”。此英雄非彼“英雄、”。

  劳动群众在历史变革中的决定作用,不能自发的实现。需要有反映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理论、纲领、方针、政策)的指导;需要有代表或维护劳动群众利益的组织骨干(革命的领袖集团、先进分子、社团、政党)的领导。就像先点燃导火索(正确的思想路线)接着点燃雷管(先进的组织领导)然后引爆炸药包(革命群众的革命实践)的必然程序一样。没有导火索、雷管的前提作用,炸药就不能发挥威力;但巨大的威力还是来自炸药。

  (二)劳动群众及其社会实践与自然科学家及其历史作用之间的关系

  1、自然科学的杰出人物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关键作用。

  本文的“自然科学家”是指取得重大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发现家;取得重大应用科学实践创造成果的发明家;发现家兼发明家;杰出的科学技术推广家。

  自然科学的杰出人物及其科技成果的具体历史作用表现为:

  (1)总结和升华了社会生产经验、科技潜能,探索、研究和发现了新的自然科学规律,建树了具有历史价值的自然科学新理论。以基础科学的重大发现,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宝库,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2)努力开展科学试验活动,完成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发明创造。以应用科学的重大发明,丰富了人类的智慧宝库,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积极推广和普及科学技术,致成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们宣传新的科学发现,以普及人类的知识文化;他们推广新的科学发明,以演示高新水准的生产生活实践。他们以推动科技成果积极转化为生产、生活实践的社会效应,能动的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4)自然科学家以人类变革自然的导师和尖兵作用,引导社会进步。

  (5)科学技术成果对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重大的推动作用。

  2、劳动群众的作用与自然科学家的作用之间关系具体表现为:

  在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中,劳动群众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科技研究的前提条件、基础条件;劳动群众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或生活效应的必要条件。

  劳动群众及其社会实践与自然科学家及其科技成果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成果创造了自然科学家生存和工作的必要物质条件。

  (2)劳动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为科学研究提供课题和线索。

  (3)劳动群众的实践经验和认识能力为科学家的发现、发明奠定了社会科技潜能的基础条件。

  (4)科学家本人的科技素养起点是劳动群众创造的历史文化的转化形态。

  (5)科学家的发现、发明要转化为现实的、普遍的社会生产力,就必须依靠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

  (6)只要有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前提,只要有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践经验和认识能力总和中蕴含的社会科技潜能的基础条件,就必然会不断涌现新的自然科学家和科技成果。

  (7)劳动群众作为生产力主体,本身就历史的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劳动技能。

  (8)劳动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动力作用,并不排斥和对立于科技成果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恰恰是在劳动群众的动力作用中包含着推动科技成果的不断形成、运用和发展的内涵。

  随着历史的进步,劳动群众越来越直接参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活动。

 

  五、

  劳动群众作为生产者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作为革命者直接参加革命斗争。劳动群众作为生产力、战斗力的主体,直接进行着革命和建设的创造活动。但,劳动群众能够直接的从事科技的发明创造吗?这一问题是历史唯心主义得以张扬和佐证“英雄创造历史”的重要堡垒。所以,这里有必要举例说一说劳动群众直接从事的科技活动和直接取得的科技成果。

  在剥削社会中,剥削阶级垄断上层建筑,劳动群众的全面发展权力被剥夺,科技领域成为劳动人民的禁地。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中,新中国的劳动群众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自主、自信的创造历史,开始大规模的进军科技领域,积极地投身到科技创造活动之中去。他们通过对文化、科技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取得了大量的优秀科研成果。解决了大量生产疑难问题。第一线劳动者的科技学习、创造活动与专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普及、研究活动,交相辉映、相互推动。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始自50年代初,新中国持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群众学习文化、扫除文盲,普及科技知识、向科学进军,及其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群众运动。一个以工业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技术交流,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产品;以农业落实【八字宪法】,科学种田、科学试验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科技运动在全国全面展开。

  工人阶级充分发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首创精神,热烈地投身到工业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运动中去。

  仅辽宁鞍山市于1959年至1960年2月间:据175个厂矿的统计,以工人群众为主体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就提出了革新建议62.1万余件,(经过归纳后,实现了10万余项);突破生产关键1542个;出现生产自动线7条,联动线199条,流水线102条,单机自动化323台。机械化程度迅速提高,鞍钢己由71%提高到81%;地方工业也由38%提高到53%。已经实现重大的新技术18项,攻克技术尖端11项,试制成功新产品41种。在这些技术创新中,有一些属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尖端技术。

  (上述鞍山的数据引自:1960年3月11日《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双革运动的报告》)

  由此可见全国工人群众直接参与科技创新的宏大规模和丰硕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65年,全国农村科学试验小组发展到100多万个,参加人数约有700万。仅上海科协在郊县就成立群众性实验小组6200个,有4.6万多人参加活动。

  吉林省海龙县河洼公社社员李贞生,于1967年就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是新中国最早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人。1968年他与海龙县农科站、海龙县“五七中学”又一起培育出杂交水稻种子,同时还培育出玉米稻、高粱稻、葵花稻等。李贞生等人的成果,当时作为教学内容编入吉林省的中学教材,还拍了科教电影。

  袁隆平小组被抽调研究籼型杂交水稻是从1964年开始的,1973年该组的实验获得成功,1976年被批准大面积推广种植。

  1972年杂交稻研究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并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全国为统一进行培育水稻新品种从事基础研究的约有十六、七个科研单位的上百名研究人员、上万个农村生产队的农民参与。他们中的不少试验单位都取得了直接的科研成果,或为总课题的最终成功做出了默默的奉献。

  毛泽东时代,工人阶级、劳动群众怀着深厚的阶级情感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热烈的投身到生产、学习和科技创新的活动中,造就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千千万万、不可数计的第一线劳动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信念、智慧、勤奋和创造力,完成了大大小小、不可数计的科技创新成果。

  在劳动群众大量默默的科技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中,仅介绍几位有据好查的直接取得可观科技创新成果的第一线工人:

  1尉凤英,女。1953年进入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当工人,后任工人工程师。她入厂刚5个月,就主动完成了自动卡具的技术革新,使产量一下提高了80%。在接续的 7年里,她先后主动完成了“双头双刀”、“自动送料器”、“半自动开关”、“自动送料退料杆”等100多个技术革新项目。她带领的“厂红专大队”实现技术革新707项。

  2孟 泰,男。原辽宁鞍钢铁工人。他不仅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工人阶级楷模,而且是自己并带领工人群众取得科技创新成果的能手。

  孟泰提出的“高炉循环水管路由并联式改为串联式方案”;他设计并试制成功的“热风炉燃烧筒之双层循环水冷却装置”;他研制成功的“瓦斯灰防尘罩”;他组织领导的“提高更换高炉风口、铁口速度的技术攻关项目”,都及时的解决了生产难题,并大大地提高了科技水准、工作效率、经济效益。

  1959年,鞍钢在孟泰、王崇伦的倡议和带动下,形成了一支以各级先进模范工人为骨干的1500多人的技术革新队伍。

  特别是在1960年初苏联撕毁合同,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的威胁时,孟泰、王崇伦自告奋勇的主动牵头,迅速动员和组织了500多名以工人为主体的技协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一条龙厂际协作的联合技术攻关,迅速的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及时自制成功了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此项自力更生的重大技术攻关捷报,轰动了当时全国的冶金战线。为了表彰孟泰在技术革新中的特殊贡献,1960年5月18日,孟泰被鞍钢破格晋升为工程师。

  3马万水,男。原河北龙烟铁矿工人,“马万水小组”组长。他曾创造手工凿岩、手工作业、独头掘进23.7米的全国黑色金属矿山掘进纪录。1960年他创造了独头巷道月掘进435.91米的全国新纪录。小组先后9次刷新全国黑色金属矿山掘进纪录。他及他带领小组创造了“深坑作业法”等200多项先进技术,总结出一整套快速掘进的先进经验。

  4马六孩,男。原大同煤矿工人,同家梁矿掘进组组长。为煤炭采掘行业作出突出贡献。1950年他总结出打炮看绽纹,拉槽从软面开口等先进经验。1951年6月,他率领的快速掘进组,突破了月进300米大关,创造了全国掘进最高纪录。为此,煤矿管理总局向全国各地煤矿推广马六孩先进工作法。在以后的10年中,马六孩及其快速掘进小组还先后创造了“马六孩循环作业”、“深孔作业”、“运搬机械化”、“马六孩多孔道循环掘进工作法”等先进操作技术,由此取得了月进1300多米的惊人成绩。马六孩及其掘进小组先后创造和推广了54项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

  5马永顺,男。原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工人。1948年他便成为新中国(解放区)的第一代林业工人。1950年,他是全国著名的伐木英雄;2000年,他是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被誉为“林业采伐和植树造林英雄”。他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成为全国手工伐木的教科书。

  6马学礼,男。先后在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重型机床厂作工人。从1952年起,他在工人岗位上先后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00多项。1954年,他创新发明“马氏胎具”,迄今仍为机械加工行业广泛使用。他自主设计用于加工大型蜗杆的“外旋风铣”,提高工效10至12倍。他创新设计的“蜂窝胎具”,可提高工效100多倍并在全国推广。

  7马恒昌,男。1948年起先后曾在(解放区)原沈阳第五机械厂工人岗位、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工人岗位上工作。“马恒昌小组”组长,全国班组运动和职工民主管理创始人。1949年他在生产中改进了十多种工具,使全厂废品率由5%降到1.5%。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带领小组和厂内的技协工人骨干,在全厂开展以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技协活动,改造了18种工卡具和5种加工方法,提高工效1至3倍,创造10项全国新纪录。60年来,马恒昌和马恒昌小组累计完成了93年的工作量;累计实现技术创新成果1190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98项;为我国第一台万能铣床、第一台升降台铣床、第一台251型镗床的研制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8王全禄,男。1953年进入原广西桂林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木材加工厂当木工,1963年晋升为工人工程师。1955至1965年,他自身并带领工友完成木工机械革新项目250多项,自制木工机械设备190多台(套),被誉为“活鲁班”。后来他又努力向木材加工全程机械化、自动化进军,大搞木材综合利用,使木材利用率从原来的69%提高到90% 。

  9王崇伦,男。1949年入鞍钢机修厂当刨工。1960年,王崇伦被破格晋升为工人工程师。抗美援朝军品生产中,他设计并制造出特殊卡具,提高工效24倍。1951年至1953年,他改进了8种工、卡具,提高工效5至10倍。他发明创造的“万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至7倍,一年完成了原来4年的工作量。60年代初,他实现了100多项技术革新,先后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文化大革命中,他完成了炼钢推渣机等12项革新改造。  

  10张成哲,男。1950年入沈阳铸造厂当设备维修工。50年代技术革新大王、职工技协骨干。先后完成自动操作的芯片机、六○大暖气片造型机、铸造管漂浮试验机、自动送砂机、双头压轮机等800余项技术革新。其中重大项目60余项,填补国内、省内空白18项。 

  11李瑞环,男。1958年,参与人民大会堂施工项目的北京第三建筑公司工人(木工青年突击队队长)李瑞环,为了完成紧急施工任务创造出《木工简易算法》,因免“放大样”,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被誉为“青年鲁班”。李瑞环在1965年转为干部前的十几年工人岗位上,研究出100多项实用新技术。

  12倪志福,男。1953年国营六一八厂(北京永定机械厂)钳工。1965年他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倪志福钻头”发明证书。“倪志福钻头”是在国际机械加工行业有较大影响的发明创造。

  1953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抗美援朝的紧急支前任务,倪志福在工作中打破了百年来钻头刃口平直的常规,将“一尖三刃”的普通麻花钻磨改成“三尖七刃”的新型钻头。这种技术能将钻头的使用性能、工效及使用寿命都大大提高3至5倍,且工艺成本为零。被命名为“倪志福钻头”。后来北京永定机械厂成立了一个由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参加的三结合的研究小组,开展倪志福首创的这种“钻头工作技术”的改进和推广工作。自1953年起,倪志福和研究小组经过十余年的总结、改进实践,逐步对最初的“53型钻头”进行过多次修改,几何参数逐步演变,形成了“56型、58型、58A型、64型、67型”。 进而将“67型” 定型为基本钻型。倪志福申明,由于这种技术的稳定成型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所以他将“倪志福钻头”称为“群钻”。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上述概要介绍的英模事迹,主要来源于人民网《2009年6月27日人民日报 》:中华全国总工会评选“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候选名单)

  奴隶创造历史!劳动人民万岁!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3.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4.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10.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