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作用时,发现斯大林的论断和恩格斯的论断似乎出现了“对立”。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指出:我国的商品生产并不是通常的商品生产,而是特种的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在我国的制度下不能起生产调节者的作用。他还指出:价值规律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存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情况下,在存在着竞争、生产无政府状态、生产过剩危机的情况下,才能是生产的调节者。这表明,斯大林实际上认为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
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价值规律,恰好正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
这样,似乎恩格斯和斯大林“对立”起来了。但是,通过仔细全面地考察恩格斯的话,可以发现,这种“对立”其实是虚假的。
恩格斯完整的话是这样的:“‘劳动和劳动根据平等估价的原则相交换’——这句话如果还有某种意义的话——也就是说,等量社会劳动的产品可以相互交换,就是说,价值规律,恰好正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从而也就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可以看出,所谓“价值规律,恰好正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实质是说价值规律是交换、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至于恩格斯说这个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我们的理解,是由于交换、商品交换贯穿于整个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即贯穿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比如,在资本主义生产环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都是商品交换,因此,作为交换、商品交换基本规律的价值规律就成为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总之,在这里,恩格斯说的是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最高形式的基本规律,并不等于说价值规律是一般、所有商品生产形式的基本规律,这实际上就为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开辟了进路。
按照上面分析的恩格斯的思路,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基本规律的更强有力的论据是:交换、商品交换并不贯穿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因此,作为交换、商品交换基本规律的价值规律并不会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比如,很明显,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公有制商品生产)的生产环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不是通过商品交换购买得来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的生产资料不是商品,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人,因此,劳动力也不是商品。
综上所述,斯大林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调节者、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基本规律的观点是符合恩格斯的思路的,这样,斯大林和恩格斯的“对立”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附: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树立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正确认识。同时,很多人认为有计划商品经济也是商品经济,根据恩格斯“价值规律,恰好正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的观点,价值规律应该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基本规律。在1992年以前,虽然坚持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为主,但是,在理论上没能彻底否定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基本规律的观点,现在看来,根源就在于没有正确理解恩格斯“价值规律,恰好正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这句话的含义。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