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汗颜的范先生
——读马少华:《谁都没有以命换命的义务》有感
最近,范跑跑成为媒体的焦点,我对此毫无兴趣。但所谓的主流媒体却爱之弥深,继凤凰卫视的激情辩论后,中青报也刊登了数篇文章予以辩论。我乐观的认为关于这种问题的辩论,是不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的,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不同的声音总是存在,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自由与民主的繁荣吧。
马少华先生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旁征博引,确有人大教授作文的风范。文章内容概括起来无非是为了证明其题目的观点“谁都没有以命换命的义务”。
马先生的这种观点我也赞同,这世界确实谁都没有以命换命的义务。但是,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有保护自己学生的义务吧。范先生之所以可耻,并不是因其逃生的本能,而是因为在发生危险的瞬间,他表现得与其岗位要求相差太远。在地震发生的瞬间,弃他人而不顾,自逃生路者,除了范先生,肯定还有其他人。为何民众单独将矛头指向范先生,而不是一概而论,这其中的差别值得深思。这可绝对不是所谓“命换命”的问题。
多数人对范先生的要求,并非是要他与所有学生一起共赴灾难,而是希望一名作为教师的范先生在顾全自己之前,先尽力挽救一下受他教育的学生。哪怕自己跑之前拉同学一把,先喊一声;地震之后,作为老师,帮助一下学生,安抚一下幸存者受伤的心灵,这些要求并不过分。但范先生的表现却离公众的要求相差太远。逃生之后,面对众多的伤亡和满目的苍遗,不是反思,而是急不可耐地向世界展示自己所谓理性的选择,公开地挑战社会道德的底线。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情,居然还有人主动请缨为其辩护,实在让人汗颜。
有人从自由的角度为范先生辩护,有人从人权的角度为范先生辩护,还有人从人性的角度为范先生辩护,唯独没有人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为范先生辩护。现在,马先生的文章一出,正好弥补了前面各种文章的不足,仿佛又一次证明了普通公众的无知与无理。
虽然所谓的社会精英对公众认知的批判由来已久,但这几年却由为活跃。同样,普通民众对社会精英的诸多言论的不满也早已不再保持缄默。通过对范先生逃跑事件的讨论,表面上看是不同意思的表达,而折射出的深层次的隐忧则是民众与精英价值观的分离与对立,或者说是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观的分离与对立。
一个明显错误的行为,却依然有人为其喝彩;一个不必要探讨的问题,却要众人争论不休。本文无意于反驳所有支持范先生的众人,但对社会发展的现状却深为忧虑。本人也不为范先生的现状担心,却为范先生的未来深感忧虑。
另:很多年前,有人形容神圣罗马帝国时说,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本文在此套用一下形容范美忠老师,可以说他既不模范,也不美丽,更不忠厚,自然也谈不上什么老师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