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事件出来后,虽然以前并不知道有这种事,但是在知道后也没有觉得惊讶。放化工原料?中国有多少食品没有放过化工原料或者人工添加剂?中国有多少食品原料没有经过人工饲料的喂养?中国到底什么东西还是天然食品,可以放心的吃?在这件事情上,有很多文章出现,声讨的声音也很多,在我个人来说,只提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吧。
1. 取消免检。不论那个行业,都应该取消免检。本来免检是对企业的一种信任,但是商人追逐利益是天性,没有强制性的管理,几乎可以到丧心病狂的地步。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在传统的中国,商人总是处于下九流的位置,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因为耻于他们道德上的低俗。
2. 清查利润。企业为什么要在原奶中加三聚氰胺?利益使然。但怎么个利益使然?是奶农本来已经得到应得的利润,但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加三聚氰胺?比如说如果每次的原奶采购,奶农都能够获得10—15%的利润,但是他还不满足,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添加三聚氰胺?还是说他没有办法在正常的原奶收购中获得利润,从而添加三聚氰胺以获得利润?这是两个本质很不同的问题。以此类推到最高层的奶制品企业生产这一块,是没能够获得正当利润而铤而走险,还是想获得暴利而丧心病狂?如果是没有利润的收购和生产,国家就要调整政策保护奶农和生产企业的正当利益。如果是想获得暴利,就应该严惩不贷。清查利润不应该局限在奶制品企业,而是全中国的企业。制定一个合理的利润标准,超过这个标准的,就应该定为暴利,由国家征缴,并征收惩罚性税收。
3. 制定中国人自己的奶制品生产标准。现在这个社会,你说实话不见得有人会听,但是有些实话还是要说。说到牛奶这样东西,说实话,其实中国人本来就不适合喝牛奶的。尤其是南方人,对牛奶更是不适应,能吸收的营养很少。中国人的饮食最佳选择其实是这样的:豆浆﹥豆奶﹥酸奶﹥牛奶。最好的选择是豆浆,最后才是牛奶。但是中国人近三十年的饮食习惯都是跟随西方人的饮食习惯,饮食检测标准也是跟随西方人的检测标准去制定的。比如说钙含量的问题,绝大多数中国人一去做钙含量检测,总会听到一句话:你缺钙。这个缺钙的标准是按西方人的标准来衡量的,有时候我就想,如果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含钙量低于西方人,是不是其实也意味着中国人本身就不需要西方人那么多的钙?实际上随着中国医学的发达,有些有心的医生也会对某些药品做实验对比,可以对比出某些药品,如果是中国人服用的话,只需要西方人一半的量就已经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这应该就是体能上的差异造成的药品服用上的差别。蛋白质含量我想应该也是一样的,有中国人自己的健康含量标准。国家倒不如趁现在这个机会,让中国奶制品企业集体进行一次中国人体质标准大检测,进行分组对比检测,制定出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奶制品饮用标准。为国民做一件大好事。也算是将功赎罪。
4. 真正提高科学技术含量。中国人最佳饮食标准是这样的:豆浆﹥豆奶﹥酸奶﹥牛奶。但是问题就出现在豆浆和豆奶这里。豆浆基本上是属于小店早餐制品,能在大商场销售的豆浆非常少,而且很奇怪包装都是采用软包装,没法像牛奶一样拿在手上边走边喝。这无疑制约了豆浆的销售。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制成牛奶那样可以边走边喝的豆浆,需要付出喝化工原料的代价,这个提法就当没提过,不管怎么说,现在的豆浆销售方式还是多少能保障中国人的健康身体的。另外就是豆奶了,放眼市场来看,豆奶的品牌几乎就是‘维他奶和杨协成’,另外可能还有三四个品牌而已。为什么中国的奶制品企业居然没有一个能生产出豆奶来呢?伊利和蒙牛算得上是国内奶企的龙头企业,可是他们居然也没有办法生产出豆奶来,这真是奇怪了。难道中国奶企业中,居然没有一家能掌握大豆与牛奶的混制技术?以前我还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我自己磨了豆浆,就想不如加点奶做成豆奶喝吧,就想当然的把豆浆和牛奶放在一起,结果却发现原来这两样东西是不能相容的。如果是在冬天买杨协成或者维他奶,放置久了,你也能看到两者分离的现象。
5. 产业调整和养殖集中,政府监控不能偷懒。政府监控的并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还要监控生产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以及进修学习的权利是否落实。尤其是员工的进修学习这一点,政府一定要监控到位。政府和企业都要明白一点,企业的员工首先是社会人,然后才是企业人,只有中国人的质素有整体的提高,中国企业的百年老店的梦想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关于这进修学习这一点,算是题外话,但是因为最近大面积接触了相当多的人,所以还是很感叹中国人真的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尤其是女人。女人是母亲,是孩子眼中的未来。只有父母的素质提高,孩子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而父母当中母亲的素质的提高,对孩子的影响更是决定性的。
6. 这个算是老生常谈了。就是首先要想到自己的同胞。消灭内外上下差别。我们这三十年改革开放,天天学习西方,但是到底学了多少西方人的长处?网上有些网站,比如说凯迪网,逢日逢美必说好。日本人好在哪里,日本人纵然千不好万不好,有一样是最好的,那就是日本人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在国内,给自己国家的同胞使用。当然在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比日本做的更好,我们应该是不管出口,还是内销,都生产出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同胞和外国友人。但是在这一点上,很明显中国的商人没有学到这一点。而中国的商人为什么没有学到这一点,那当然是因为上行下效。中国政府区别对待国人和外国人,那商人自然也跟着政府转。比如说中国的股市,很明显带着政府行为,外国资本买的股票和中国人自己买的股票价格居然可以是天差地别。再比如说温州地区有上千亿的地下资金找不到出路,可是中国政府却只会把中国的企业和银行卖给外国人,也不愿意让中国资金参股以壮大中国企业。能买股票,能购买企业的中国人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中产阶级和资本阶级了,国家尚且不能平等相待,那么那些低下层的工人,农工在政府官员的眼里,只怕就真的是蝼蚁一般。政府官员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定位?政府和政府官员应该是人民的服务者,而不是管理者。真正管理这个国家的,应该是广大的中国人民。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