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6日 15:14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中国需明确目前反腐与改革的关系”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6755?full=y。
新一届班子履职以来,最大亮点应是围绕反腐与改革两方面的所作文章。毋庸置喙,无论是反腐还是持续深化的私有化改革,都极大吸附着社会的眼球效应与饱受人们的关注目光。对于曾经表态为“老虎苍蝇一起打”与“有贪必反”决心的体制内反腐,它无疑使得许多人们由此产生了对新班子的莫大希望,也从而导致了一种盲目乐观化的政治预期。好似只要一个政档与政府,彻底根除了权力导致的腐败之风,这个社会就将会有一个无限光明的未来。
但若只是上述那样片面看待反腐问题,未免要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应该明白,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与单纯存在的,它们都必然或多或少要与周边某些事物发生关系,或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如反腐,它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也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要与其它的政府举措、社会行为等发生关系。甚而我们不能排除这样的关系更多还是蓄意导致所致使。所以说围绕反腐这样一项政府举措,也将要产生许多争议性观点与怀有既定政治目的的反腐诉求。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10月共同发起创办。研究院定位为开放、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依托上海作为金融市场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金融法制环境的改善,致力于为金融企业、金融监管部门、立法机构提供一流的研究、咨询和培训服务,成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成为中国与欧盟学术机构的交流平台。
而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据百度资料介绍,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FT中文网、财新网、福布斯中文网等专栏作家。据公开的信息,其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公司治理、金融市场、收购兼并、企业管理,以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
之所以不惜篇幅介绍刘胜军与其供职的单位,在于让人们明白现实中他的“屁股”定位,而此一定位也将决定他的意识思维。于此决不是“先入为见”的机械思维,更大意义上或将客观反映该人的意识观念与所谓普世的接鬼程度。我们接下来将要论及的这篇文章也将为笔者这番话作一个客观的诠释。
该文开篇即道:
“纵览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时局,有两条关键主轴:一是反腐,一是改革。这两者对中国下一个十年的经济社会格局都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反腐战线成果丰硕,反腐范围之广、触动层级之高,令观察家惊讶,凸显新一届领导层的反腐决心。与反腐相比,改革的推进就难言顺利了,而是阻力重重,明显例证就是李克强总理频频警告官员的‘不作为’”。
“反腐战线成果丰硕,反腐范围之广、触动层级之高”已令“惊讶”了,该刘在后文还有确切数字以显示2013年的反腐成绩,但对于改革,用“难言顺利”与“阻力重重”明显表示不满意。而据他得出结论,乃是由于反腐的震慑,才导致更多官员“为官不为”的现象、“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出现,而作用于工作,就是所谓的“尸位素餐”。
于是,该刘建议:
“鉴于当前腐败的普遍性,以及一些腐败的‘被动性’,‘有贪必反’既无可能、也不必要。”
依他之意腐败已然是常态化与普遍化了,更还有所谓“被动性”腐败,所以,腐败既反不完也没必要反完。那么,该如何确定反腐的方向?
“笔者认为,当前要加快改革,让反腐成为推动改革的‘正能量’,应该从‘有贪必反’转向以改革为导向的‘选择性反腐’。当然,反腐也应尽量规避沦为政治斗争的手段,因此‘选择性’的标准应该是:对积极推动改革的官员应该降低反腐力度,对阻挠改革的官员应该加大反腐力度。这样的‘反腐促改革’策略要想奏效,还必须让官员能明确感知到这样的‘选择性标准’,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取向。为此,中央可以考虑发出明确的信号:将推进改革的表现作为官员考核的重要标准;在反腐时优先‘关照’那些阻挠改革的官员;对落马的官员,要多宣传其拖延和阻挠改革的具体表现。”
让反腐为私有化改革服务才是他最终目的。
“笔者认为,正确把握反腐与改革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反腐是手段,改革是目的。目前中国的反腐行动应是为了促进改革而实行,而不宜为简单地为了反腐而反腐。从法治和社会公平正义角度出发,当然应该有贪必反。但从改革大局出发,在现阶段‘有贪必反’却未必是最优策略。相反,现阶段应该实行以促进改革为目的的,暂时性的‘选择性反腐’。”
这句话已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反腐是手段,改革是目的”,此处的所谓手段,就是很长时间来为人们广泛质疑与抨击的选择性反腐,它已沦为某些别有用心的改革者屡试不爽的政治利器,对于已然呈常态化出现的触目惊心腐败问题,反正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怎样去进行反腐就大有玄机的。许多人们在私有化改革后似乎有一个心理误区,那就是资改精英一贯声称去政治化大力发展经济一切为了经济建设服务,于是,政治就早已在更多人们心里边缘化与虚无化。岂不知政治一直不曾离开过这个社会,也一直深刻影响与作用于每个人的具体生活中。当初强横霸道的“不争论”是政治,表示将不遗余力持续深化私有化改革是政治,“不改革是死路一条”话语恐吓是政治,将所谓“文革余孽”绳之以法、系于牢狱之灾又何尝不是政治?今次的“选择性反腐”更是政治。而目的只有一个:改革。什么样的改革需要付出容忍当政官员腐败的代价?如同一个垂钓者,他抛出的鱼饵就是容忍腐败、无视腐败、对腐败问题不作为,而期冀上钩的正是依照私有化、殖民化路子进行的改革。
这还可以让那些如惊弓之鸟的腐败官员产生认知误区,腐败不是问题,只有违背了私有化改革才是大问题。它又何尝不是对当政官员的一种赤裸裸恐吓。如刘文表示那样,“中国目前的腐败主要是体制腐败,是体制缺陷所导致的”,既称是体制腐败,那么,对于体制内的官员,再有当下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与影响,想不腐败都很难。那么,反正你已经身入这个染缸里了,想洗净再出来根本已不可能。再那么,但若推行私有化改革不力,或是消极怠政,“选择性反腐”就将对你招手。
这一招够阴毒的吧???!!!
腐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化常态病,无论怎样的社会制度下都难以根除。但是,人们还会作对比,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历史,前后不同的两种发展制度分野,我们可以称为两个时代。而腐败问题究竟在什么时代才得以大肆肆虐,已严重影响到一个政党的领导地位?只要稍具思考与分辨能力的正常人都会得出客观结论的。但是,如果私有化改革进程才让腐败问题愈演愈烈,而现在又以容忍腐败为诱饵,企图再更快、更彻底进行私有化的改革进程,这该是怎样的政治居心?
为了所谓改革,说清楚些就是私有化进程,连裤腰带都顾不上系了。或是公然声言将松开裤腰带……这又反映了怎样一种利令智昏疯狂?
呵呵,……金融研究院,研究经济问题与对外接鬼问题的人,为了所谓的改革“难言顺利”与“阻力重重”得以改变,不惜脱光上阵,语无伦次、胡说八道一气。还需要明确的是,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表现。欲图一项经济政策得以顺利、快捷、迅速贯彻实施,缺乏相应的政治辅助是无法做到落实与实施的。那么,作为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教”顶礼膜拜者,他们思想深处早已被完全洗脑。所以,在其内心深处,走经济私有化普世发展,必然要有相应的政治手段为辅助,亦即政治层面的与所谓“普世”接鬼道路。但此辈中人,或一叶障目为某些社会虚化浮相所迷,或思想狭隘为一己私欲与极为少数既得利益者服务,于是得出结论依然是持续疯狂的私有化改革才是特别是中国之唯一出路。在如此思想桎梏作用下,对于未来国家发展方向,对于当下的反腐,都必将得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如此南辕北辙之定论。其曰中国需明确目前反腐与改革的关系,当真如他那样“明确”了,万一再利令智昏实施开来,又怎么不会是一条彻底的死路?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