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版 - 每天下午六点更新

[舆论战争] 北青报:警惕并捉住金融系统的内奸“买办”

 一些金融机构的官员、高管只想着为个人或所属机构牟取私利,甘当境外机构的金融“买办”、内鬼,这种不法行为不仅让公众利益受损,更是对国家金融安全的直接威胁。

[思潮碰撞] “马基雅维利式民主”还是“麦考米克式民主”?

  马基雅维利的精神正在当代获得新的延续。在其出版于2010年的著作《马基雅维利式民主》[1]中,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麦考米克指出,当代的选举式民主无法避免经济精英垄断政权,必须在选举之外赋予平民以额外的制度支持,才能平衡富人的力量;而马基雅维利恰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基本原理和制度方案。根据他总结的“马基雅维利式民主”原理,麦考米克为当代美国设计了一

[思潮碰撞] 论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视野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领域,对自由概念的哲学探讨曾一般地由必然和自由领域的二分及其如何被统一这一问题所规定,而且必然与自由的区分被看作是不言自明的。从根本上讲,这样的理解仍处在黑格尔式的理智所规定的视界内。那么,应当如何来思考自由的本质?解决自由观的难题是什么?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诉诸的“每个人的自由”?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辨析,刻画出

[思潮碰撞]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革命性意义

  正义问题在西方政治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正义之所以显得必需,是因为社会中广泛存在着“正义的环境”,即资源的相对稀缺和人们生活目标的多样性,而且,这两大环境是人类社会的长久特征,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所以正义必然是政治的首要价值关怀。言下之意是,只要正义的这两大环境被消除,则正义就不再成为问题。所以,在西方思想家的心目中,正义就只是一些补救性

[思潮碰撞] 超越资本主义市场、国家和劳动的新财富分配原则

  如果世界各地的每个人是经济活动人口中的一部分,他们有一份能够确保他们和他们家庭“一个值得人类尊严的存在”——正如在《世界人权宣言》中所说的工作和报酬,当前的全球贫困将不存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理由质疑资本主义市场、国家还是劳动作为财富分配的手段。  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在全球社会中失业和收入贫困的趋势,借口就没有容身之地。现在这些

[历史视野] 海外“保钓运动”的缘起研究

  海外“保钓运动”是中国留学生联合海外华侨华人掀起的爱国护土运动,是中国民间“保钓运动”的开端。1971~1972年间,中国留美学生发动数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传递了中国民众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海外的“五四”运动。[1]钓鱼岛问题的本质是中日两国的领土争端问题,领土问题引发民众关注并不为奇。

[思潮碰撞] 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真正关系

  马克思一生都在研究世界历史,他留下的《历史学笔记》,中文大概有165万字左右。我们对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的了解相对还比较少。今天,我想谈《历史学笔记》的文本、前沿和现代意义,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历史学笔记”?因为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在国际学术界有两种说法,除标题是《历史学笔记》的著作外,还有一广义的历史学笔记,其内容除《历史

[时代观察] 境外宗教对我国高校的渗透无孔不入

原载《湖湘论坛》2014年第2期

[思潮碰撞] 鲁克俭、郑吉伟:布伦纳的政治马克思主义评析

布伦纳坚持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在资本主义体系的中心而非边缘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坚信资本主义的前途在于被社会主义取代,所有这些政治理念和政治主张无疑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在当前西方形形色色的改良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大行其道,否定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日益得势的形势下,布伦纳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原理,从而被评论者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衣钵的真正继承者。这样的评论也许言过其实,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布伦纳的政治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左翼思潮中的定位。

[思潮碰撞] 严海蓉、汪晖、老田等:社会主义实践的现代性

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确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定位的。有意思的是,我们说毛泽东时代是社会主义,而欧美的学术界一般认为那时的中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共产主义国家。像我们学校经济系、历史系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总是在中国毛泽东时代的社会定义上跟我争得厉害, 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要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有很多方面需要花力气整理。这项工作不仅对规划未来的中国有意义,而且还有国际上的意义,也就是要打开一个语境,要影响世界。

显示数: 1 2 3 4 5 6 7 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