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版 - 每天下午六点更新
[思潮碰撞] 王绍光:民主的“四轮驱动”
“民主四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涉及到和民主相关的东西,有两样东西恐怕是不能不谈的,第一个就是所谓代表的产生。民主需要有代表,一种方式是大家非常熟悉而且很多人呼吁的,就是选举。但是很少人想到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方式,就是抽签。所以这就是两个“轮子”。民主还有另外一个层次,比选代表更加重要。选代表是间接的,更直接的是直接影响决策。直接影响决策一般人会想到的名词叫“公众参与”,但是还有另外一个“轮子”大家很少把他和公众参与甚至和民主联系起来,就是“群众路线”。民主的实践方式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丰富的多。
[时代观察] 网络政治:特性、挑战及其限度
本文基本立足点就在于把网络政治视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形态。但是,这一新型政治形态并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的。一方面,这是网络技术和网络空间的发展所致,如果说像航海技术、蒸汽机、飞行技术、电话、电视等所有技术设备都是因为政治化的利用而具有了一种政治属性的话,那么网络技术则是具有天然的政治性能。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和网络空间又不是独立存在的,对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和技术性通晓得越透彻,对其幕后操纵机制的认识也就越清晰。网络政治的幕后操纵机制包括技术控制、资本控制和权力控制三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空间对于占据先发优势的霸权国家,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思潮碰撞] 从革命到动员--拉美公民社会与民主的汇合
早在几十年前,公民社会就已经成为拉美社会科学界和政治行为体的热门话题。虽然公民社会很早以前就已存在于人们的想象和西方文化中,但即使怀着这样的迷惑,人们还是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个曾经远离主流政治和社会辩论、处于边缘化状态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如今的拉丁美洲,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各种紧迫的问题,如贫困、不平等、犯罪、体制薄弱等。那么,为什么公民社会能够在辩论中激发那么多的联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思考一下公民社会与民主的紧密关系,还需要分析一下公民社会作为建设和巩固民主的未来阵地所起的作用。
[思潮碰撞] 马克思与世界主义:历史考察与当代启示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扩张到全球范围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现代性并不是局限在特定地域、社会和民族国家内部的区域性事件,而是运行于全球性场域之中、关系到整个人类的世界历史性大事件。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超越民族国家的全球视野与人类关怀。无论是资本主义批判还是共产主义建构,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都始终贯穿着全球视野与人类关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全球视野和人类关怀,它与西方流行的各种“世界主义”思想又具有何种区别与联系?在当代全球化境遇中,应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合理应对西方世界主义思潮?
[经济视点] 福斯特对“市场拜物教”的批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由于认识不到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联系,国际社会主流应对危机的反应就是试图通过市场、技术和政策改革来解决问题。美国俄勒冈大学社会学教授、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深刻地批判了这种认识和做法,称这种认识是“市场拜物教”、“技术拜物教”。他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除非进行全球范围的生态和社会革命,市场和技术都不能拯救地球生态。福斯特对“市场拜物教”的批判不仅对国际社会如何应对生态危机,而且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有启示意义。
[思潮碰撞] 从“人民阵线”到“考德威尔论争”
之所以称历史学家小组的“阶级斗争”观念是一个替代性的理论,是因为它并非矫枉过正的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而是尝试提供一个更为合理、更为全面的历史理论,即“相对开放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历史学家小组的工作无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还是历史理论方面其实都已蕴藏了对斯大林模式的突破。它使得“对阶级斗争的关注使强调意识、经验、观念和文化成为可能;它放大了历史形成过程中人类动力的作用;并且通过把历史结局看成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共同塑造,它逃避了决定论束缚”。
[思潮碰撞] 马克思与“人类解放”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身”的伟大的箴言几乎家喻户晓。然而,这个激动人心的真理的断言最近却被彻底地怀疑,甚至遭到拒绝。批评者指出了把特殊阶级等同于普遍性而产生的谬误。我不想改写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也不想讨论革命变革的“主体”。确切地说,我想讨论在马克思的箴言中所暗示的最大可能的问题。即当马克思谈到人类解放的时候,马克思的意思是指什么?他的人类解放的思想对我们的行动和乌托邦的想象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以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为先决条件的。
[工农之声] 项飚:劳工移植:东亚的跨国劳动力流动和“点对点”式的全球化
本文质疑了当今移民和全球化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两组对立观。一是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二是移民网络与国家主权的矛盾。本文指出,这两 组对立观虽然在理论上成立,在实践中却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尽管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三国之间有差异,但是都展现了高度复杂的国家、资本和劳工的关系。毫无疑问,全球化在深化,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在增加,但是国家主权并没有削弱。"点对点"式的全球化是目前这种新的复杂关系的一个直观体现。对这样的中间层的社会过程的细致研究,将帮助我们理解当前亚洲地区的重大社会变迁。
[国际纵横] 王静:四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阶级观
四个国家执政党的不同倾向,可排序为朝鲜、古巴、越南、老挝。其中朝鲜对社会主义原则的强调程度最强,而老挝则已经基本实现了私有化。前者强调执政党的阶级纯粹性,强调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反对和限制私有制的发展,反对剥削现象的大规模出现。而后者倾向于淡化执政党的阶级色彩,大力借鉴资本主义的成果,发展私有制经济。古巴和越南的立场则处于朝鲜和老挝之间,古巴跟朝鲜的立场更接近。
[思潮碰撞] 危机时代的激进想象力--美国左翼学术新趋向
从批判的角度来看,近年美国左翼学术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对全球资本主义危机的总体性判断和总体性剖析,并从这种剖析中引发出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总体性批判。从行动策略的角度来看,近年美国左翼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真实处境并不尽如人意,在看似极为利于左翼的历史情势中,左翼运动的战略或策略却大多建立在过于乐观的形势判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