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版 - 每天下午六点更新
[时代观察] 强世功: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
本文从中国宪法文本与宪政实践之间的背离问题入手,提出了从不成文宪法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宪政秩序的新思路。基于对英美宪法学说与宪政实践的分析,区分了古典的政制与现代的宪法律、政治宪法与法院宪法,进而主张任何国家的宪政运作实际上都依赖不成文宪法,从而奠定不成文宪法的法理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文章选择中国宪法中关于国家建构中四个关键性问题,着重探讨中国不成文宪法的四个主要渊源,即成文宪章、宪法惯例、宪法学说及宪法性法律,并呼吁宪法学应当从中国现实的宪政生活中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宪政原理和制度。
[思潮碰撞] 资本逻辑与“自由民主”的深层悖论
“自由”、“平等”、“民主”是资本主义社会所奉行的基本价值理念,所谓“自由民主制度”便是由这些理念所规范的制度体系和组织机构。由于自由民主对资本逻辑的深层依附关系,自由民主制度在当代世界陷入了普遍的困境。自由民主悖论的实质在于:资本逻辑催生出形式意义上的自由、平等和民主,但同时又促使它们不断地走向自身的反面,走向实质意义上的不自由、不平等和不民主。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看,自由民主的理念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自由、平等和民主,正是因为它本身就扎根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从而无法超越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和限制。
[国际纵横] 汪晖: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
本文以琉球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命运为例,分析东亚地区国际秩序的两次大转变。通过档案文献的细读和分析,我试图说明围绕琉球问题在中国与日本、美国与日本、美国与中国,以及其他力量之间的博弈同时也是两种秩序观之间的冲突、妥协与协调,即由西方国际法为规范的民族国家关系与以所谓朝贡关系为框架的传统区域秩序之间的冲突、妥协与协调。讨论这一区域的和平和冲突,不可能回避如何确定区域的新秩序这一关键问题;讨论亚洲区域的整合或形成共同体的可能性,也不可避免地涉及美国及其军事存在在亚洲的含义。
[思潮碰撞] 汪晖:文化与政治的变奏--战争、革命与1910年代的“思想战”
“五四”运动至今整整九十个年头,正如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一样,它在中国历史中到底具有什么意义,至今并未更加清晰。“五四”文化论战涉及范围极为广泛,我不得不在选材上对论述加以限制。本文将分上、中、下三个部分探讨“五四”文化运动的形成与转化:上篇以《东方杂志》为中心,分析中国知识人对于欧洲战争和共和危机的政治-经济分析为什么转向文明问题的讨论;中篇以《新青年》、《新潮》杂志为中心,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政治与“五四”政治运动的关系;下篇以二十年代初期的政治运动、尤其是新型政党政治的形成为中心,分析文化运动与政党政治的关系,说明“新文化运动”的退潮和转向。
[思潮碰撞] 19世纪的美国学派:经济思想史所遗忘的学派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崛起过程中,美国学派经济学家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成功地赶超英法等发达国家中功不可没。但奇怪的是,在目前的西方经济思想史教科书中,美国学派却几乎完全被人们所遗忘。本文通过对历史史实的考察,较系统地总结了美国学派以下五个方面的核心思想:制造业立国;贸易保护主义;政府的重要作用;高工资战略;教育、智力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本文的讨论说明,美国学派不仅在经济思想史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而且其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特别是高工资战略对当代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