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2000 篇文章

人民日报:鲁迅的当下意义

2013-10-22 郭国昌 互动:91

谈商鞅“以刑去刑,至德复立”的社会理想

商鞅大张旗鼓地推行“行刑重轻”、“轻罪重罚”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惩罚犯罪者本人,而在于通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严刑峻法,最终达到“以刑去刑”、“至德复立”的理想社会。
2013-10-14 曾振宇 互动:20

彭国翔:全球对话时代的儒家之“心”

在儒家看来,我们的“心”的力量如此巨大,每个人通过自我修养都能够成为“与天地参”的圣人。而同样是由于人心如此巨大的力量,一旦腐化堕落,每个人又都会变成恶魔。
2013-09-23 彭国翔 互动:18

张文木:读《大学》,兼谈改进我们的学风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约秦汉之际《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为“四书”,因而它不可免地带有宋时理学的痕迹。 《大学》是讲学习法则的著作。说是法则,是由于它近乎本体论,因而有“则”的含义;同时它又不是本体论著作,毕竟还是谈“学”的,因而还属方法论著作。与其他同类著作不同,它讲的是学习&l
2013-09-22 互动:20

总有人想为秦桧翻案

清朝灭亡至今已近100年,在这100年中,形态各异的各种西方思潮大量涌入,中国人的思维和评价标准陷入混乱,对于岳飞和秦桧的评价,进入了一个极为混乱的时期。最近这100年对于岳飞和秦桧评价的混乱程度,远远超过此前的800年。迄今为止,还有不少人在挖空心思、不遗余力地为秦桧翻案。
2013-08-20 唐宋整理 互动:117 精忠岳飞,何罪之有?

翟玉忠:中国有通天人之际的大学问

可以这样说,穷理、尽性、至于命是通过内圣的修习达及清静大道,而道、名、法是以清静大道为基础,以名连接形上形下,成就外王的事功,最后目标是整个社会达到清静无为的太平之世——由已及人,兼善天下,修齐治平,
2013-08-18 翟玉忠 互动:26

韩德强:中国文化不能再谦虚了

  自由蒸发却为何?  近来,不断传来官员失踪的故事。  有朋友不解:当了这么大的官,年纪也都五、六十岁了,怎么还不明白日子是怎么回事呢?隐姓埋名,移居国外,就算凭国内捞的钱能好吃好喝一辈子,又怎么样?吃能吃多少?玩能玩几个?没有了亲戚朋友,没有了你牵挂的人和牵挂你的人,没有了爱恨情仇,没有了事业功名,没有了家乡祖国,这人活着,跟猪还真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位朋友经商多年,小有收

2013-08-15 互动:45

贺敬之题名的新疆首家民办红色博物馆获批正式挂牌

8月1日上午,由著名诗人贺敬之亲笔题写馆名的新疆首家民办红色记忆博物馆——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正式挂牌,曾担任毛主席警卫员的柏灵等几十位老一代革命工专程前往表示祝贺。消息称新疆电视台还将其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并将与8月15日到此举办活动。这个民办红色博物馆,从此取得了完全的合法地位。(据中国日报等)

2013-08-13 互动:38

三部门向青少年推荐《中国有个毛泽东》等优秀图书

新华网北京8月8日电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近日下发通知,决定向全国青少年推荐包括《中国有个毛泽东》等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根据通知,全国省会城市大型书城和新华书店要设立专区专柜,集中展销推荐图书和影视片光盘。(据新华网)

2013-08-11 互动:28

以史为鉴:中国难缠的士族豪强问题

从整个华夏历史来看,士族始终以自身利益为核心,欺压寒族,蔑视皇权,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由于士族的存在,皇室的权利得到了极大的削弱,政令不能通达,致使中国只能处于大范围一统、小范围割据的尴尬局面,为王朝的分裂埋下了祸根。鉴于士族豪强势力的坐大,严重威胁了中央政权,中央政权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对地方豪强大族势力进行严厉的打击,甚至灭族,至血流成河。豪强之小私擅天下之利必失天下,皇权之大私亦擅天下之利也必失天下,以皇权之大私严治士族豪强之小私,无论多么残酷,一样失天下,终无济于事。除了人民大众及站在他们这一边的政治家之外,以私利为根本的官僚们可能吗?是以此题对他们无解。

2013-07-30 互动:30

东方互动时评(2013-7-5)

2013-07-05 东方互动 互动:18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与贡献

毛泽东在中国新文化建设中表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确定了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目标,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探索的历史起点。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思想,对文化强国目标的追求以及繁荣文化的举措,有着重要指导与借鉴意义。

2013-07-03 互动:24

郭松民:道德讲堂成为抵御宗教势力迅速扩张的桥头堡

宗教势力,在农村的迅速扩张正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从历史的经验看,宗教势力通过提供一部分社会服务掌握了群众之后,往往会开始干预政治事务。而这些空白地带是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城市“单位”的瓦解而出现的,而道德讲堂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填补这些空白。

2013-07-01 互动:20

陈柏峰:基督教传播与中国宗教再认识

其它各种宗教信仰大多只是农民临时求助的对象,属于辅助性宗教。农民最初信仰的是作为辅助性宗教的基督教,期望它解决他们人生遇到的问题,但基督教却会给他们一整套生活意义系统,并摧毁农民原有的根本性宗教体系。

2013-06-16 互动:19

刘仰:道德宣传的生活化与仪式化

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中国社会,道德建设应更多借鉴中国传统的世俗方式,而非西方的宗教方式。针对社会精英群体的道德仪式,细节上也应更多借鉴传统的“礼仪”,而非西方宗教的技巧。同时,对于党员干部,研讨不道德人物、批评不道德行为,也有助于道德净化。

2013-06-07 互动:22

文化拨乱反正 必须直面西强我弱的具体态势

我们的文化在这里应扮演什么角色?如何保持共产党的纯洁性?尤其重要的是,如何保证青年党员的纯洁性?没有新一代具备远大理想的青年和党员,社会主义的事业就难以为继。如何保证共产党自我换血的能力,这是中华民族到底是伟大复兴、还是堕入悬崖的关键。

2013-05-30 互动:15

崇高与伟大——毛泽东的思想魅力与价值追求

作为政治领袖,毛泽东处变不惊,总能纵览国际风云,准确判断世界的发展形势,从而为中国谋求战略空间:作为民族的代表,他不仰大国鼻息,维护国家尊严的决心坚如磐石,真正实现了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愿望。他的威严与亲和力如影相伴,从而赢得了非同一般的威望。

2013-05-20 互动:78 120周年

光明日报:破除洋教条 倡导中国化

因为人民群众,尤其实践着的基层民众的状态、倾向和愿望,是时代和现实的本质所在。民间即实际, 没有民间,时间和空间就都是抽象的;民间化,其实也就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过程,没有民间化,就没有真正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013-05-16 互动:24

王小东:从某些人相信朱元璋是白种人看他们智商人品的上下限

这是好事,这让我更精确地了解了我所身处其中的世界,更精确地了解了这个世界上各色人等的内心,我会把这种了解传递给更多的人。
2013-02-18 王小东 互动:104

汉奸与汉奸文化是同时产生的

2012-12-30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互动:22

何新:满清以后(毛泽东时代除外)无中国

满清以后至今(毛泽东时代除外)的近代中国人是一个极不争气的民族,古华汉士子的气节义气在顾炎武以后即基本上全被扫地出门。
2012-12-18 何新 互动:51

公有制:生产资料还是公权力?——从《击壤歌》谈起

“尧时有壤父五十人,击壤于康衢,或有观者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壤父作色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宣言。“帝力于我何有哉!”从根本上否认公权力的价值。

2012-12-12 互动:17

侠:一种文化人格的历史流变

侠早已成为一种泛化的精神气概与处世风范,沉淀在一代代炎黄子孙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侠文化更是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产品而闪耀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侠的人格魅力在当今时代有增无减,这从如今武侠文学、影视的高度繁荣可见一斑。笔者以为,无论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还是针砭矫正社会时弊,抑或塑造理想人格模式,侠的当代价值都是圭璧连城的。

无论是乱世,还是治世,侠都如影随形地出没世间,与中国历史和文化伴随始终,正如章太炎在《儒侠》中的评价:“当乱世则辅民,当治世则辅法”,侠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依然大有可为。

2012-12-06 互动:17

从《东方学》看“东方不是东方”

爱德华•赛义德被认为是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的开创者,他的理论思想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批判色彩。
2012-12-05 孙延瑞 互动:20

从后殖民的视角看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冲击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强大的文化冲击。本土文化在强势经济的压力下出现了许多问题。后殖民理论用其独特的视角揭示出文化殖民的种种表现。运用后殖民理论不仅有利于更进一步看清“文化霸权”的实质,而且可以帮助第三世界的人们面对现实,夯实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文化冲击的态势中应该重视文化、增强理解、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应对文化冲击的挑战。

西方文明的膨胀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殖民的过程,全球化的积极响应者是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是西方文化,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文化斗争中要步步为营,努力提升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要把握分寸,因为稍有不慎可能全盘皆输。

2012-12-05 互动:16

重新认识萨义德和他的《东方学》

2012-12-05 王炎 互动:20

东方,该如何是好?

2012-12-05 @思想者睡着 互动:16

文化自性与文化自觉

2012-12-05 周瑾 互动:15

牙齿晒太阳:纪念南怀瑾先生

2012-12-02 朱永嘉 互动:20

兼爱天下的平民圣人墨子

2012-11-26 马国福 互动:21

毛泽东与传统文化

2012-11-26 张岂之 互动:20

李冬君:先秦诸子论孔子与孔子的圣化

2012-11-26 李冬君 互动:19

张旭东:传统在未来

2012-11-24 张旭东 互动:16

钱理群:为政治服务的“于丹现象”

2012-11-20 钱理群 互动:73

不是格局变化,是周期变化。

2012-11-19 直言了 互动:21

李志鸿:中国民间宗教研究30年

2012-10-24 李志鸿 互动:17

何新:《圣者—孔子传》序言

2012-10-24 何新 互动:17

明末佞臣温体仁

2012-07-13 百度百科 互动:17

王中宇:从历史观察未来--对大同社会的思考

只有在社会公众不需再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公权力的取得与褫夺取决于社会公众,而公众有能力保障这权力不被少数人以“代表”的名义窃取,公权力不再为权势者私相授受时,才能启动公权力的公有化进程。公权力的公有化,需使官僚们不再能自行安排特权待遇,不能再封锁公共信息;此后尚需摆脱富豪们对公共政策选择的巨大影响,使公权力的行使越来越服务于社会公众,而不是“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最终实现公权力对社会公众而非少数权势者负责。只有实现了知识资源和公权力的公有化,才可能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2012-07-13 互动:17

济王之变

2012-07-10 萧武 互动:18

孔庆东:就高考作文答《北京日报》

2012-06-19 孔庆东 互动:31

无真心读历史,温故知新,把握方向

2012-06-06 玉莲 互动:23

文化自觉就是活在自己的文化中

2012-06-05 摩罗 互动:20
1 10 11 12 13 14 15 16 40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大国崛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