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网友韩德强:破除迷信才会有生气
2009年01月20日08: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韩德强
教育界的难点疑点,集中到一点就是“一切向钱看”。学生是复杂的人,教师有复杂的思想,教学过程本身更复杂,“一切向钱看”,问题就特别大。教育界坐到一起就是讨论经费,这本身就是问题。不是说不要钱,而是说,一切向钱看会毒化师生关系,毒化教学过程。
有人说,这是中国教育界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这恰恰是中国教育界完成了转型后产生的问题。大家都相信,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社会利益就最大化了。大家都相信,有了好制度,问题就能自动解决了。大家都相信,我们转型的方向就是美国化。这三个相信就是现代迷信:“市场迷信”、“制度迷信”、“美国迷信”。
这三个迷信存在于教育界许多人的头脑中。我们需要教育家办校,不要那么多的检查,不要那么多的评比。但是,凭什么说你是教育家?凭什么你不需要受监督?同样,校长领导老师,靠什么?难道不是同样靠评比、监督吗?靠资金、罚款吗?
应试教育之所以流行,高考指挥棒之所以废不掉,因为高考是最公平、最透明、最制度化的。全社会都“迷信制度”的情况下,中学教育这盘死棋是盘不活的。
有人说,教育研究机构应该发现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全国教师提供教学标准。其实,这又是一种“制度迷信”。如果说生产杯子、盘子,我们可以找到明确、详尽的工艺流程和配方,设计出标准化的流水线。但是,人太复杂。教学规律一定是热爱教学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来的。这就意味着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要追求百年树人的长远效果。如果教育界“迷信数字”、“迷信考核”、“迷信制度”,中国教育恐怕只能在相互埋怨中原地踏步。
所以我建议,必须破除迷信,呼唤好老师、呼唤好校长,给好老师、好校长以教学的自主权、办学的自主权。
(责任编辑:李婧)
文字实录:专家献计<教育规划纲要>座谈会
2009年01月15日17:18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韩德强]:作为网友,我说两句。难点疑点,我觉得就是一点,我们整个教育界、全社会一切向钱看。如果你是办企业的,问题不是很大。但在教育界,一切向钱看,问题是特别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都在向钱看。所以,我们现在没有德育,只有钱欲,其实,各位讨论经费比较多,这里面难免带上一切向钱看的色彩。说的再细致一点,就是三个迷信:第一个迷信,就是市场迷信;教育产业化。我们现在用市场能够自动解决问题。第二个迷信是制度迷信,我们有一套好的制度,有一套好的规范就可以解决问题。第三个迷信,美国迷信。我们相信,我们改革的目标,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的对岸是美国,其实不一定。我认为这三个迷信可以有很多的表现,其实是方方面面的三个迷信。刘校长刚才讲的非常好,我们教育家要来办校,教育家办校不要那么多的检查,不要那么多的评比,行不行?按说是可以。但是,我们有一个迷信会起作用,为什么你这个校长不需要制度约束监督?所以,我估计刘校长有一个感受,你对你的老师该怎么管?你相信这个老师是优秀的老师,还是你用考核标准、指标去约束你的老师? [13:28]
[韩德强]:相互约束,是我们对制度的一种崇拜。我们相信制度化能够解决问题,我们相信监督检查评比能够解决问题。我们不相信人,我们不相信有教育家,我们不相信有好的老师,我们认为只有靠制度去解决问题,这是教育界问题的根本的一个原因,是现代性的弊端。这恰恰不是现代化没有完成的过程,是现代化完成之后的状况,不是转型的问题,是转型完成以后产生的问题。为什么是一盘死棋?如果说我们生产这个杯子,生产这个盘子,我们可以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可以有非常明确的生产工艺,我们可以搞清楚,可是,人太复杂,哪个教科所也没能把人的规律都研制出来再去全国推行,因为这不可能,一定是热爱教学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教学规律来。但是今天这一切都让位于评比,让位于指标,让位于钱。我相信刘校长也是迫不得已。就是你刚开始讲的高考指挥棒就在那里放着,如果我这个学校,我教育家办校,我百年树人,第二年的经费哪来?我们这个就是市场迷信。市场迷信、制度迷信、美国迷信,可能是我们教育理念上的根本误导。跟这个误导相应的,其实有一个自由主义的关键理念就是权力本位。刚才朱女士讲的很多东西我都非常赞同,比如好老师、好校长,这非常对。这是一个好人传统,我们需要一批好的人,不是简单需要一个制度,一个宽松的制度是需要有好人来配合的。 [13:40]
[韩德强]:教育的本身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概念,应该给学生以责任。如果不给学生责任,光给学生权利和自由,这样成长出来的学生是不是可以被社会所接受?我和企业界打交道非常多,企业界普遍感到,学生说找不到工作,他们觉得找不到好学生,因为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没有责任感的,都想着自身权利最大化。我们可能要检讨的,不简单是检讨我们中国自身的问题,也许要检讨整个现代教育内在核心理念的问题。我们现在学生负担已经很重了,给学生责任已经很大了,不是的。我感觉到,我们是在规定学生应该做这个,应该做那个,不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如果学生没有责任感,他觉得这一切都在为父母读,为别人读,他不是为自己的成长读,失去了一个根本的学习动力,一大堆的考试,一大堆的作业,晚上学到很晚,学生就会越来越厌学。 [13:40]
[韩德强]:现代教育体系还有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缺陷,就是只培养知识。刚才朱女士也讲了,情感、能力、态度,这些都不在内。如果按照中国思想来讲的话,实际上学生一个完整的健全的人格,除知识以外,我认为可以分其他四个要点:一、智慧。知识是分门别类的,知识是标准化的,知识是可重复的,智慧是一通百通,智慧是灵活应对的,但是这个学校是不教的。二、责任。三、意志。现在学生没有意志,做事情总是五分钟热度,总是坚持不下去,克服不了困难。四、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天天做梦赚大钱,缺乏道义感。 [13:47]
[郭松民]:我们今天围绕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做一个讨论。我觉得,要研究好这个纲要,必须总结这30年的经验教训。如果不把这个经验教训总结清楚,我觉得这个纲要是很难制定好的。这30年一个最大的教训是什么呢?尤其是1996年以后,实际上不是在办教育,而是在卖教育。就是拿教育来卖钱。现在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什么呢?是把医疗和教育作为公共产品来对待,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建立一个更趋于平等化的医疗和教育体制,并且通过行政和财政的手段,通过转移支付来完成的。本来在我们国家的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实际上是符合这个潮流的,但是,我们后来这个教育改革正好走了一个相反的路,是和现代教育潮流相悖的一条道路。 [13:58]
[郭松民]:1997年,国家教委出台了一个若干原则意见,就是关于规范当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若干意见,允许收择校生,以前80年代初的时候重点学校可以凭着自己的品牌大量招收择校生,实际上形成了义务教育的收费。因为家长不敢让孩子在普通学校里上学,所以开始收择校生。这样一个择校生制度形成一个什么呢?重点的、名牌的中学形成一个黑洞。因为它的牌子响,所以它就可以收很高的择校费,这样就可以建更好的校舍,招收更好的老师,结果导致市场化选择变得根本不可能,形成垄断的局面,民营也好,或者其他非名牌的学校也好,它的资源大量向优秀的重点中学流进去。成了一个黑洞,然后凭着这样一个牌子高收费,中国的中小学校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做一个根本的改变,所谓教育面向,人人平等,有教无类,最后只能是金钱面前人人平等。最后受教育的程度只能是富人,或者家里有地位的人,会由于收费导致贫困家庭的学生无法进入大学。 [13:59]
[郭松民]:如果我们这个教育发展纲要要真正扭转中国目前教育这样一个被动局面,就必须针对的方向恰恰是我们这30年来一个基本的改革政策。一个是国家的教育大规模的投入,第二择校费制度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还有一个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如果这些方面没有大的突破,我觉得其他的东西都谈不上。 [14:00]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