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卫视改革踢爆商业、公共电视PK
2011年03月02日 来源: 华龙网
3月1日重庆卫视开始不播广告的改版颇为引人瞩目,议论不少,有大声叫好的,有言说重庆卫视很“杯具”的,不一而足。加上这场改革与重庆“唱读讲传”的一些联系,更是引发不少联想,增加了不少讨论的热度。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也不是如某些人士担忧的那样,这样的举动是逆市场化的“杯具”。2008年,法国总统萨科齐就提议禁止法国公共电视台播出广告,以提升电视台节目质量。同年,泰国首家公共电视台也宣告诞生不播放任何形式广告,公共电视台将以服务公共利益和报道知识性节目为主,没有任何形式的广告。
公共广播电视作为一种肇始于欧洲的传播制度,宗旨是通过普遍性的服务、多样化的节目,为全体公民提供严肃的、教育性和文化性的节目,提高受众修养和审美情趣,以保证公民及时获得信息、文化和教育的权利,并在媒介伦理上特别强调了维护少数群体的利益,不论受众地位高低的原则,其核心是以公共福利的形式履行向公众提供广播电视服务的义务。从1927年1月1日英国建立广播公司(BBC)开始,国外的商业电视、公共电视等媒介政策就日渐清晰,对商业和公益作了相对严格的限定。国内电视行业似乎也比较急迫,希望建立中国的公共电视,广电总局于1999年和2002年两次下发关于开办公共频道的文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办省级公共频道,其目的是为缩减市县两级庞大的播出机构,“由省级电视台制作一套公共节目供所辖各县电视台播出,从中空出一定时段供县级电视台播放自己制作的新闻和专题节目”。因此,我们可以说目前公共电视的“公共”实质上是“共用”,这与具有比较确定涵义的、基于“公共性”理论基础之上的“公共电视”确是相去甚远。
其实,无论是作为央视还是省级电视台,在产权属性上是国有文化企业,按理其占用了公共频率、牌照、有关资源、应该是典型的公共电视了,但无论是价值趋向或者运行模式,可谓是典型的商业电视,目前中国有好几家电视集团已经上百亿了。这样一个商业、公共利益纠结的体制和内容生产体系,显得不伦不类,所以崔永元几年前批判中国电视现状:“如果我们的电视台都是公共电视台的话,那我们的电视台就是全世界最脏的公共电视台;如果我们的电视台都是商业电视台的话,那我们的电视台就是全世界最差的商业电视台,又不好看,又挣不着钱。”
对于当前要强力进行创新社会管理、开展社会改革的执政党来说,其文化政策、媒介政策乃至文化动员能力就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要首先布局的问题,一路向前的重庆社会改革因此对城市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地方政府走在行业主管机构的前面,愿意承担改革成本推动地方卫视搞公共电视,强化公益性、主流性,无疑走在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前面,这是一件好事。经过30多的市场化的发展,中国电视市场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已经势在必行,所谓的电视制播分离、人员派遣,并没有改变中国电视的本质。重庆卫视改革踢爆中国商业电视公共电视纷争,让公益的归公益,市场的归市场,回归公共电视的本质属性,将对中国媒介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对地方电视集团来说,在厘清市场与公益的定位之后,将迎来发展的新机会。尤其是卫视分流广告之后,地面频道将迎来发展机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公益电视专注内容生产后,如何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电视文化产品,将是一件艰巨的事情,从目前重庆卫视提供的节目单来说,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还显得单薄,如何把知识性、艺术性、公益性与主流价值结合,避免说教式的传播,当是十分艰巨的考验。
(文/两江书生)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